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082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景观水池、过滤器、增压饱和曝气装置、好氧生物反应罐和沉淀塔;其中: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盖体,在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袋,所述过滤袋的袋口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好氧生物反应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设有与所述罐体上的进水口连接的端部封闭的螺旋状的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生物填料。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去除景观水体中的胶体及致病微生物,使景观水保持高度净化,能完全循环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景观水的水质净化,无论在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都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传统的建筑景观水净化往往采用简单的机械过滤方法。由于机械过滤仅能除去固相颗粒物,对于胶体的去除率低,所以净化后的水质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为解决此问题,一般采用部分循环或定期全面更换的方法,从而引起成本的提闻和水资源的浪费。
[0003]长期循环容易在系统中形成致命微生物,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是解决城市建筑景观水系的要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景观水体中的胶体及致病微生物,避免藻类滋生,使景观水保持高度净化,能完全循环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其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景观水池、过滤器、增压饱和曝气装置、好氧生物反应罐和沉淀塔,所述沉淀塔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再与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
[0006]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盖体,在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袋,所述过滤袋的袋口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口连接;
[0007]所述好氧生物反应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设有与所述罐体上的进水口连接的端部封闭的螺旋状的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附着好氧菌的生物填料。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压饱和曝气装置的气相进口连接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塔包括塔体和上盖,所述塔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塔体和漏斗形的下塔体,所述上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穿过所述上盖设有伸入所述上塔体中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反流罩,且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
[001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采用本实用新型,建筑室内景观水池中的水首先进入过滤器,通过过滤袋的过滤,能够有效除去水中各种杂质,降低水中的固相物浓度,降低了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过滤器结构,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清理时,将盖体取下,然后将与壳体的进水口连接的过滤袋取出,将过滤袋清理后再装入过滤器的壳体中即可,清理操作非常方便。[0012]经过过滤器过滤的水进入到增压饱和曝气装置进行曝气处理,然后进入好氧生物反应罐,由于本实用新型中好氧生物反应罐中的出水管为端部封闭的螺旋状,在出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上述设计,水体是通过螺旋状的出水管由上中下同时出水,使得水体能够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进而水体中的胶体和微生物能够得到充分降解,从而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果。
[00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增压饱和曝气装置的气相进口连接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进入增压饱和曝气装置中的水与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提供的含有臭氧的空气,在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充分混合,由于在增压饱和曝气装置内产生的气泡非常细小,从而增大了气-液二相接触的界面,并且保证较长的时间不破裂,从而大大延长了气-液二相的接触时间,以保证臭氧有足够的向水中扩散的时间,提高了臭氧的杀菌时间,保证了本装置的细菌杀灭效率。
[0014]经过好氧生物反应罐反应处理后的水再进入沉淀塔进行沉淀处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沉淀塔,在进水管上设置反流罩和螺旋状的阻尼板,实现了加速沉淀的目的,通过排污口可以有效除去水中颗粒物和凝聚物,保证了处理水的高净化度。并且上述设计,只要将上盖取下,然后将进水管取出,可以方便的对整个沉淀塔进行清理。最后由沉淀塔出水口流出的高度净化水回流到景观水池循环使用。
[0015]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去除景观水体中的胶体及致病微生物,避免藻类滋生,使景观水保持高度净化,能完全循环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景观水池,2.过滤器,21.壳体,22.盖体,23.过滤袋,3.增压饱和曝气装置,4.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5.好氧生物反应罐,51.罐体,52.出水管,6.沉淀塔,61.塔体,62.上盖,63.进水管,631.反流罩,632.阻尼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其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景观水池1、过滤器2、增压饱和曝气装置3、好氧生物反应罐5和沉淀塔6,沉淀塔6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再与景观水池I连接。
[0020]其中:过滤器2包括壳体21和盖体22,在壳体21的侧部设有进水口,在壳体2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壳体21内设有过滤袋23,过滤袋23的袋口与壳体21上的进水口连接。建筑室内景观水池I中的水首先进入过滤器2,通过过滤袋23的过滤,能够有效除去水中各种杂质,降低水中的固相物浓度,降低了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过滤器2的结构,需要对过滤器2进行清理时,将盖体22取下,然后将与壳体21的进水口连接的过滤袋23取出,将过滤袋23清理后再装入过滤器的壳体21中即可,清理操作非常方便。
[0021]经过过滤器2过滤的水进入到增压饱和曝气装置3进行曝气处理。本实施例中,增压饱和曝气装置3的气相进口连接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4,进入增压饱和曝气装置3中的水与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4提供的含有臭氧的空气,在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充分混合,由于在增压饱和曝气装置3内产生的气泡非常细小,从而增大了气-液二相接触的界面,并且保证较长的时间不破裂,从而大大延长了气-液二相的接触时间,以保证臭氧有足够的向水中扩散的时间,提闻了臭氧的杀菌时间,保证了本装置的细菌杀灭效率。
[0022]好氧生物反应罐5包括罐体51,在罐体51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罐体51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在罐体51内设有与罐体51上的进水口连接的端部封闭的螺旋状的出水管52,在出水管52上开设有出水孔,在罐体51内填充有附着好氧菌的生物填料。经过曝气处理后的水进入好氧生物反应罐5,由于出水管52为端部封闭的螺旋状,在出水管52上开设有出水孔,上述设计,水体是通过螺旋状的出水管52由上中下同时出水,使得水体能够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进而水体中的胶体和微生物能够得到充分降解,从而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果。
[0023]沉淀塔6包括塔体61和上盖62,塔体61包括圆筒形的上塔体和漏斗形的下塔体,上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下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穿过上盖62设有伸入上塔体中的进水管63,进水管63的端部设有反流罩631,且进水管63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632。经过好氧生物反应罐5反应处理后的水再进入沉淀塔6进行沉淀处理,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沉淀塔6,在进水管63上设置反流罩631和螺旋状的阻尼板632,实现了加速沉淀的目的,通过排污口可以有效除去水中颗粒物和凝聚物,保证了处理水的高净化度。并且上述设计,只要将上盖62取下,然后将进水管63取出,可以方便的对整个沉淀塔6进行清理。最后由沉淀塔6出水口流出的高度净化水回流到景观水池I循环使用。
[0024]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景观水池、过滤器、增压饱和曝气装置、好氧生物反应罐和沉淀塔,所述沉淀塔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再与所述景观水池连接;其中: 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盖体,在所述壳体的侧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袋,所述过滤袋的袋口与所述壳体上的进水口连接; 所述好氧生物反应罐包括罐体,在所述罐体的下部设有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在所述罐体内设有与所述罐体上的进水口连接的端部封闭的螺旋状的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开设有出水孔,在所述罐体内填充有附着好氧菌的生物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饱和曝气装置的气相进口连接纳米光子臭氧发生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室内景观水体的循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塔包括塔体和上盖,所述塔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塔体和漏斗形的下塔体,所述上塔体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塔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穿过所述上盖设有伸入所述上塔体中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反流罩,且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683310SQ201320780339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臣峰, 李明初 申请人:诸城市润泓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