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5150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膜生物处理器和过滤室,所述膜生物处理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网,上部为膜生物处理室,曝气管网与膜生物处理室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其上方设有纤维膜片,纤维膜片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连通,所述过滤室内置纤维过滤体,纤维过滤体下方为清水腔,在清水腔一侧设有回用水出水管;所述悬浮体由多孔壳体和填充物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在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为生物处理室内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载体,过滤效果好,所设置的过滤室使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专利说明】—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属于环保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当今世界由于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废水回收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现有技术大都采用膜生物污水处理及回用处理设备大都结构复杂,成本高,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限制了回用的普及。目前,污水的处理以前一般采用传统A/0生化法进行处理,为了切实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充分利用水资源,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MBR膜法处理,一步到位,实现中水回用。MBR法是目前国内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全自动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且可以埋地式放置,上面可覆土绿化,不影响周围环境美观。但其作用单一,不具备回用水的处理功能,因此,亟需一种充分发挥膜生物反应器功能和作用的一体化设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中水回用膜生物污水处理装置。
[0004]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膜生物处理器和过滤室,所述膜生物处理器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网,上部为膜生物处理室,曝气管网与膜生物处理室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其上方设有纤维膜片,纤维膜片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连通,所述过滤室内置纤维过滤体,纤维过滤体下方为清水腔,在清水腔一侧设有回用水出水管。
[0005]所述悬浮体由多孔壳体和填充物组成。
[000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生物处理与曝气池及过滤池组合为一体,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结构简单,由于在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为生物处理室内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载体,特别是填充物具有巨大表面积和结构,能够长满好氧、无氧到厌氧的微生物种群,过滤效果好,所设置的过滤室使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具有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I装置本体、2膜生物处理器、3过滤室、4曝气管网、5悬浮体、6纤维膜片、7纤维过滤体、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0010]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本实用新型包括装置本体I,所述装置本体I内设置有膜生物处理器2和过滤室3,所述膜生物处理器2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网4,上部为膜生物处理室,曝气管网4与膜生物处理室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5,其上方设有纤维膜片6,纤维膜片6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3连通,所述过滤室3内置纤维过滤体7,纤维过滤体7下方为清水腔,在清水腔一侧设有回用水出水管8。
[0012]所述悬浮体5由多孔壳体和填充物组成。
[0013]所述纤维过滤体7为多个纤维过滤体单体通过网状基体结集的纤维过滤体单元。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5]本实用新型利用膜——生物处理技术(MBR),其工艺设计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产量少,做到工艺设计合理紧凑、节约用地,污染防护效果好一包括噪音、异味、振动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工艺系统设备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运行可靠、造价低、维护管理成本低。
[0016]膜一生物反应器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污水在反应器中经生物处理完成对有机污染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后,利用微滤膜(MF)或超滤膜(UF)的高效分离完成污水的固液分离,从而达到污水的最终净化效果。设置于反应器中的膜组件完全取代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和常规过滤、吸附单元,并获得稳定、优质的出水水质。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该工艺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生物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与固体物。因此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及污泥龄(SRT)将可提高2?4倍以上,相对水力停留时间(HRT)可大为减少,而难降解的大颗粒物质在处理池中亦可不断反应而降解,因此膜生物反应器通过膜分离技术可最大限度的强化了生物反应的功能。
[0017]本实用新型将生物处理与曝气池及过滤池组合为一体,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结构简单,由于在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为生物处理室内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载体,特别是填充物具有巨大表面积和结构,能够长满好氧、无氧到厌氧的微生物种群,过滤效果好,所设置的过滤室使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具有操作管理方便,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I)内设置有膜生物处理器(2)和过滤室(3),所述膜生物处理器(2)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网(4),上部为膜生物处理室,曝气管网(4)与膜生物处理室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内布满悬浮体(5),其上方设有纤维膜片(6),纤维膜片(6)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3)连通,所述过滤室(3)内置纤维过滤体(7),纤维过滤体(7)下方为清水腔,在清水腔一侧设有回用水出水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膜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体(5)由多孔壳体和填充物组成。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639298SQ20132087889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李运玮, 苏振兴, 付晓琴, 刘茂宣 申请人:山东京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