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316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玉米油废水由输料泵依次经过预处理罐、循环罐、加压泵、纳滤膜系统,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
【专利说明】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在玉米油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BOD: COD为1: 2,氨氮含量为1200PPm,SS为375,S042_为1474ppm。玉米油废水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废水中含有的氨氮、SO/—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0003]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张特殊制造的、有选择透过性的有机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是根据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或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分离开物质。膜技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不但可以大幅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而且可以做到重复循环利用,对水资源紧缺地区有重要意义。
[0004]纳滤膜是一种特殊的分离膜,因其表面分离层拥有Inm左右的微孔结构,故称之为纳滤膜。从功能上定义则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相对分子质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半透膜。纳滤的操作区间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是专门为了高度脱除水中总有机碳(TOC)类有毒有害杂质而开发的,它具有一定程度的透盐率和中等程度钙离子的透过率(40%~60%),是脱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并进行部分软化处理的理想膜元件,满足维持口感和输送管网所需的最低硬度。
[0005]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流作用,因为它的表面分离层和它的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纳滤膜的孔径是纳米级的,它使水在完全通过的同时,截流或部分截流比水分子量大的物质。其中,对离子而言,离`子价数越高,纳滤膜对其截流率就越高,一般而言,纳滤膜让一价离子通过二价或多价离子会被截留或大部分被截流。纳滤膜可在很低的操作压力下有效脱除有毒有害物质,又能有效地保留部分营养离子,而且具有较高的水通量。纳滤膜因其独特的性能可对废水进行浓缩分离,可将有机污染物截流在浓缩液中,使水和一价离子透过膜。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
[0007]本发明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技术方案为,玉米油废水由输料泵依次经过预处理罐、循环罐、加压泵、纳滤膜系统,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
[0008]具体工艺为:输料泵将玉米油废水输送到预处理罐中截留废水中破碎的玉米粒、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通过循环罐再由加压泵增加压,输送到纳滤膜系统;净化后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蛋白、色素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浓缩液出口排出,浓缩液从纳滤膜系统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当处理过程结束,循环罐中存储了被浓缩的杂质,净化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0009]预处理罐和循环罐之间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
[0010]纳滤膜系统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11]纳滤膜为聚酰胺材料。
[0012]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系统温度为15_30°C。
[0013]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时压力为0.45-1.2Mpa。
[0014]输料泵进水流量为12L/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处理后二价离子的去除率90%以上,可溶性总固体(蛋白、色素等)、COD去除率90%以上,透光率90%以上。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废水回收处理工艺的装置示意图。 [0016]其中,1.输料泵,2.预处理罐,3.循环罐,4.保安过滤器,5.加压泵,6.纳滤膜系统。
[0017]【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用具体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18]实施例1
输料泵I将玉米油废水输送到预处理罐2中截留废水中破碎的玉米粒、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通过循环罐3和保安过滤器4再由加压泵5增加压,输送到纳滤膜系统6 ;保安过滤器4用于截留除去悬浮物及不溶性杂质,以保护系统安全运行。净化后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蛋白、色素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浓缩液出口排出,浓缩液从纳滤膜系统6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3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当处理过程结束,循环罐3中存储了被浓缩的杂质,净化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0019]纳滤膜系统6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20]纳滤膜为聚酰胺材料。
[0021]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系统6温度为25°C。
[0022]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时压力为1.2Mpa。
[0023]输料泵I进水流量为12L/min。
[0024]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处理后二价离子的去除率98%,可溶性总固体(蛋白、色素等)、COD去除率97%,透光率98%。
[0025]实施例2
输料泵I将玉米油废水输送到预处理罐2中截留废水中破碎的玉米粒、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通过循环罐3和保安过滤器4再由加压泵5增加压,输送到纳滤膜系统6 ;保安过滤器4用于截留除去悬浮物及不溶性杂质,以保护系统安全运行。净化后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蛋白、色素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浓缩液出口排出,浓缩液从纳滤膜系统6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3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当处理过程结束,循环罐3中存储了被浓缩的杂质,净化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0026]纳滤膜系统6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27]纳滤膜为聚酰胺材料。
[0028]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系统6温度为30°C。
[0029]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时压力为0.5Mpa。
[0030]输料泵I进水流量为12L/min。
[0031]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5%,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处理后二价离子的去除率96%,可溶性总固体(蛋白、色素等)、COD去除率93%,透光率96%。
[0032]实施例3
输料泵I将玉米油废水输送到预处理罐2中截留废水中破碎的玉米粒、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通过循环罐3和保安过滤器4再由加压泵5增加压,输送到纳滤膜系统6 ;保安过滤器4用于截留除去悬浮物及不溶性杂质,以保护系统安全运行。净化后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而钙、镁离子、铁离子、硫酸根离子、蛋白、色素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浓缩液出口排出,浓缩液从纳滤膜系统6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3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当处理过程结束,循环罐3中存储了被浓缩的杂质,净化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0033]纳滤膜系统6为卷式纳滤膜组件。
[0034]纳滤膜为聚酰胺材料。
[0035]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系统6温度为20°C。
[0036]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 时压力为l.0Mpa。
[0037]输料泵I进水流量为12L/min。
[0038]该工艺操作简单,能有效处理玉米油废水,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3%,并且采用膜分离技术从废水中可回收磷脂等分子质量较高的有机物或无机盐,无相变,易操作,投资少,效益高,处理后二价离子的去除率95%,可溶性总固体(蛋白、色素等)、COD去除率94%,透光率93%。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玉米油废水由输料泵依次经过预处理罐、循环罐、加压泵、纳滤膜系统,其中,纳滤膜系统的浓缩液出口还与循环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步骤为:输料泵将玉米油废水输送到预处理罐中截留废水中破碎的玉米粒、悬浮物及吸附部分蛋白,通过循环罐再由加压泵增加压,输送到纳滤膜系统;净化后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穿透过膜表面;而硫酸根离子、蛋白、色素则被膜截留,无法穿透过膜表面,从浓缩液出口排出,浓缩液从纳滤膜系统出来后,返回到循环罐中,继续进行下一次循环;当处理过程结束,循环罐中存储了被浓缩的杂质,净化后的水进行再利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处理罐和循环罐之间还设置有保安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纳滤膜系统为卷式纳滤 膜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纳滤膜为聚酰胺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系统温度为15-30°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玉米油废水经过纳滤膜时压力为0.45-1.2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油废水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输料泵进水流量为 12L/min。
【文档编号】C02F9/02GK103864235SQ201410130469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王月华, 王萍, 程芳园 申请人: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