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

文档序号:485352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其中,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包括总排水沟及其排水控制装置,以及顺序设置的第一进水沟、第一拦污栅装置、沉淀池、第二拦污栅装置、缓冲池、第二进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出水池、出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缓冲池还连接总排水沟,由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总排水沟排出。本发明构建了一个多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在有保护的条件下逐级进行清污处理,受地理环境因素限制较小,能够因地制宜适用于各种地形环境以及地块大小,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植物清污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典型人工湿地有3种类型,分别为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湿地和表面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来自化粪池、养殖场、造纸厂、油田、煤矿、富营养湖泊以及城市生活等的污水;构建人工湿地常用的植物有芦苇、香蒲(也称水蜡烛、蒲草)、美人蕉、眼子菜(也称水案板、水板凳、金梳子草、地黄瓜、压水草)等,常见的基质成分为砾石、沸石、沙子、土壤或炉煤渣等。
[0003]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与污染物的种类和污染程度、人工湿地的类型、湿地植物种类、基质类型、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等密切相关。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的应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例如,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CN101830564B公开了一种植物塘床合建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截污沉淀池、引水渠、进水流量控制器、配水渠、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和集水渠;所述人工湿地植物塘床处理系统由四级植物塘、床组成,每级之间设置布水的水位调节器,所述每级的植物塘和植物床一体合建,其间不设立分隔墙体,每级的植物塘底面比植物床底面低50cm,每级的植物塘、床的底面依次比下一级高IOcm,上一级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的植物塘底面高60cm。
[0004]但是,该系统在实施时,仅适合具有河流的山区环境,受环境因素制约非常严重,例如,需要建一座小河截流小水坝,河水经截流小水坝截流,小水坝上水位提高形成截污沉淀池,缺乏普适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包括总排水沟及其排水控制装置,以及顺序设置的第一进水沟、第一拦污栅装置、沉淀池、第二拦污栅装置、缓冲池、第二进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出水池、出水沟;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所述缓冲池还通过所述排水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总排水沟,由所述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所述总排水沟排出。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 进水沟设置第一进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流进污水的流量。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池设置平面形状的底部,并且,所述缓冲池邻近所述第二进水沟的一面设置斜坡。
[0009]优选的,所述出水沟设置出水控制装置。
[0010]优选的,所述总排水沟还顺序连接化学处理装置、厌氧处理装置、缺氧处理装置、好氧处理装置以及消毒处理装置。
[0011 ] 优选的,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逐列间隔设置。[0012]优选的,所述植物塘阵列设置,其间设置连通的所述植物床。
[0013]优选的,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逐级降低设置。
[0014]优选的,相邻两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高度差为5至20厘米。
[0015]结合应用上述任一湿地植物清污系统,本发明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地植物清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tepl,第一进水沟流进污水,然后通过第一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沉淀池;Step2,沉淀池沉淀污水,然后通过第二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缓冲池;Step3,缓冲池缓冲污水以降低其流速,判断缓冲池中的水量是否超出预设最大水量,否则执行Step4,是则开启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总排水沟排出,直至缓冲池中的水量低于预设最大水量;Step4,缓冲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第二进水沟流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Step5,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通过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清污,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并且,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Step6,出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池由出水沟排出。
[0016]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排水控制与拦污控制,构建了一个多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在有保护的条件下逐级进行清污处理,受地理环境因素限制较小,能够因地制宜适用于各种地形环境以及地块大小,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使用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湿地植物清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与植物床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的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与植物床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湿地植物清污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并且,当一个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其包括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者通过居中的其它元件与该另一元件连接。而且,本发明可以选择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下述的各实施例。
[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包括总排水沟及其排水控制装置,以及顺序设置的第一进水沟、第一拦污栅装置、沉淀池、第二拦污栅装置、缓冲池、第二进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出水池、出水沟;所述缓冲池还通过所述排水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总排水沟,由所述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所述总排水沟排出。优选的,所述总排水沟还顺序连接化学处理装置、厌氧处理装置、缺氧处理装置、好氧处理装置以及消毒处理装置。优选的,化学处理装置中设置进气管及其爆气输出装置,用于输入气体到所述化学处理装置以增强化学处理效果。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消毒处理可选采用现有技术处理,在此不作赘述。
[0024]所述第一进水沟用于流进污水并通过所述第一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所述沉淀池;例如,所述第一进水沟设置第一进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流进污水的流量。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沟之前还设置集水池,并且,所述第一进水沟设置第一进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集水池所流进污水的流量。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沟具有三角形截面或者“凸”字形截面,其下宽上窄,使得污水露置于外部较少,并且容量较大,适合设置遮盖使用,易于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确保水量及其流速。优选的,所述集水池底部设置污斗,其设置若干吊臂,吊臂通过缆索连接电机,用于电机通电时,吊起所述污斗;优选的,所述污斗底部和周边设置排污网状格栅,在所述污斗被吊起时,倾泻出水分。优选的,所述排污网状格栅的网眼小于15平方厘米。
[0025]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沟还设置第一限流阀,用于控制流出到所述沉淀池的污水的流量。例如,所述第一进水沟上设置一浮网,其上设置若干泡沫塑料(foamed plastics)作为浮力源,用于初步拦截大中型的漂浮物;优选的,所述第一限流阀吊置于所述第一进水沟,所述第一限流阀设置电控升降部,采用电力控制其升降。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沟设置第一泄洪沟及其第一泄洪阀,所述第一泄洪沟连接所述总排水沟;所述第一泄洪阀设置高度感应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进水沟的水量达到某一预设高度时,自动开启所述第一泄洪阀,水直接经由第一泄洪阀、第一泄洪沟、总排水沟排出;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山洪暴发、错误控制或者特殊情况导致过量污水进入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超出其负荷造成毁灭性破坏。[0026]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清污系统移栽初期,调节水位致使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保持轻度淹水状态,例如,水位偶尔略高于植物床,例如,水位每天处于高于植物床I至2厘米I至2小时;此时,湿地植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又如,为了引导湿地植物根系生长,在湿地植物清污系统移栽初期,调低水位使得根系向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植物床的介质深入生长。例如,每天固定时间放水,使得水分处于高于植物床I至2厘米I至2小时,然后慢慢下降,使得植物塘和/或植物床的土露出。
[0027]所述沉淀池用于沉淀污水并通过所述第二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所述缓冲池;优选的,所述沉淀池设置至少一第一弯曲区,例如,所述沉淀池为C形、S形或者U形,在所述第一弯曲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一斜坡部,用于减缓水的流速,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沉淀效果;并且,设置至少一第一弯曲区,这样有利于在较小的面积内实施本实施例。
[0028]所述缓冲池用于缓冲污水以降低其流速并通过所述第二进水沟流入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优选的,所述缓冲池设置平面形状的底部,并且,所述缓冲池邻近所述第二进水沟的一面设置斜坡。优选的,所述底部设置捞网,用于定期清理所述缓冲池中的沉积物;优选的,所述斜坡底部设置若干管道及其凸起设置的出水口,用于采用后续的处理后的污水冲刷所述缓冲池,以延长所述缓冲池的下一次清理时间及其使用寿命。
[0029]优选的,所述缓冲池设置为圆形结构,其中心高、周边低,并且自中心点设置流向周边的水坡以及螺旋形水渠,污水从缓冲池中心处的进水管流入缓冲池,在水坡以及螺旋形水渠中流动,然后流出所述缓冲池;优选的,所述缓冲池设置沉淀区,其部分完成所述沉淀池的功能,这样,污水从缓冲池中心处的进水管流入缓冲池,在水坡以及螺旋形水渠中流动,沉淀后的待处理水从缓冲池周边溢流出去,进入第二进水沟。优选的,所述螺旋形水渠与所述水坡具有S形截面,凹下的位置为所述螺旋形水渠,凸起的位置为所述水坡;经实验测试,这样设计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
[0030]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沟设置至少一第二弯曲区,例如,所述第二进水沟为C形、S形或者U形,这样,用于避免水流过急时直接冲入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造成急流冲击,导致植物受损。优选的,所述第二弯曲区的位置还设置若干凸部,优选的,该凸部为半球形或者半椭球形,其高度不超过2厘米,这样,可以防止污水的冲击,并且,可以观察并根据所述凸部的磨损情况,判定所述第二进水沟的维护周期和维护时间。
[0031]优选的,在第二进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之间,还设置化学预处理装置;化学预处理装置采用化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水,从而不至于直接导致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的植物中毒死亡。具体地说,废水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化学预处理装置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包括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处理单元;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单元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电渗吸和反渗透等处理单元。化学预处理装置中,包括废水臭氧化处理法、废水电解处理法、废水化学沉淀处理法、废水混凝处理法、废水氧化处理法、废水中和处理法等。与生物处理法相比,化学处理法能较迅速、有效地去除更多的污染物,可作为生物处理后的三级处理措施;并且,化学处理法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多种剧毒和高毒污染物,还具有设备容易操作、容易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便于回收利用等优点。这样,污水进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之前,对于湿地植物有毒的物质被化学预处理装置清除掉。
[0032]例如,所述化学预处理装置设置臭氧发生器和气水接触设备,采用废水臭氧化处理法,通过臭氧作氧化剂对废水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这样,可以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水的脱色,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的去除,异味和臭味的去除等,该化学预处理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优选的,所述化学预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沟的进水口处,污水进入所述第二进水沟时,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通过所述气水接触设备释放到污水中,这样,在污水到达所述第二进水沟中部时,超过90 %的臭氧已经还原,经所述第二进水沟的出水口进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时,基本上没有臭氧残余,不会对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的湿地植物造成不良影响。
[0033]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优选的,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逐级降低设置。例如,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三级或者更多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优选的,相邻两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高度差为5至20厘米。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也称香根草)、芦苇与水葫芦(也称凤眼 蓝、凤眼莲、布袋莲)。
[0034]其中,培地茅能在-22摄氏度至55摄氏度的广大温度范围下生存,于低温环境下,只有地面下的根与分蘖会存活,当温度上升至8摄氏度左右时,会萌芽长出新枝,生长速度会随着温度上升加快,在20摄氏度至30摄氏度时生长速度最快;并且,培地茅土壤适应性强,能抵受长期干旱或水淹,在水土严重流失的土壤,如沙地、页岩、砾石地、弃土等恶劣土壤环境,培地茅在有养分施加下可以生长,在PH值3.3 (中酸性)至12.5 (强碱性)的大范围下可生长,在有机质、氮、磷、钾缺乏下,仍可正常生长;并且,耐酸化(Soilacidification)、碱化、盐化、金属污染,在包括招、镁等轻金属、以及砷、镉、铬、铜、萊、猛、镍、铅、硒、锌等重金属含类金属(半金属)等污染过的土壤或者污水,只需提供适当的养分,培地茅仍可生长,其株高1-2公尺,能够形成草篱,降低水速。
[0035]芦苇大多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低湿地或浅水中,其分布很广,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苇的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杆直立,杆高I~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芦苇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芦苇在我国广布,易于生长繁殖,其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环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I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其清污能力强,特别适合植物清污。
[0036]水葫芦具有极强的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其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尤其适合中国南部水域,除冬季外也可在中国北方水域大量繁殖。水葫芦十分喜肥,尤其是氮肥,水层养分含量高时,则植株高大,根系较短,开花少,繁殖快而产量高;养分低时则植株小,根系长,叶色黄,葫芦带紫,容易开花,产量较低。水葫芦喜温,在(TC~40°C的范围内均能生长,13°C以上开始繁殖,20°C以上生长加快,25°C~32°C生长最快,35°C以上生长减慢,43°C以上则逐渐死亡。
[0037]优选的,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还至少种植水芙蓉(也称莲花)、香蒲(也称水蜡烛、蒲草)、水稻、空心菜(也称蕹菜)、狗尾巴草(也称狗尾巴草,芮草)、蜈蚣草(也称肾蕨、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金鱼藻(也称鱼草)、浮萍(也称青萍、田萍)其中之一,即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种植以下各种植物的一种或多种:培地茅、芦苇、水葫芦、水芙蓉、香蒲、水稻、空心菜、狗尾巴草、蜈蚣草、金鱼藻、浮萍。优选的,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种植至少两种植物,即,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种植以下各种植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培地茅、芦苇、水葫芦、水芙蓉、香蒲、水稻、空心菜、狗尾巴草、蜈蚣草、金鱼藻、浮萍。需要注意的是,如发生浅根旱生杂草大量生长,会严重妨碍人工湿地的清污效率,在应用于需要注意控制。
[0038]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设置,从第二进水沟进入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水顺序流经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优选的,根据可能污水的种类,设置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的植物种类;例如,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培地茅与芦苇,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狗尾巴草、金鱼藻与浮萍,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蜈蚣草、水葫芦与水芙蓉,第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芦苇、水稻、空心菜与培地茅。又如,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设置,第二进水沟的水顺序流经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例如,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培地茅、水葫芦与狗尾巴草,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蜈蚣草、金鱼藻与水芙蓉,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狗尾巴草、水稻与浮萍等。又如,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六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设置,第二进水沟的水顺序流经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五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第六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例如,第一级湿地植物 清污区设置培地茅与水葫芦,第二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狗尾巴草与香蒲,第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蜈蚣草与芦苇,第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水稻与水葫芦,第五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空心菜与水芙蓉,第六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金鱼藻与浮萍。优选的,最后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水生植物。这样,通过分级设置各种植物,有助于针对不同的污水,分门别类规范设计,获得更好的实施效果。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在结冰环境下作用有限,但是在植物的生长季节具有极好的清污效果,适合小面积应用和大面积应用,尤其适合大片应用。
[0039]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处理后的水,由所述出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所述出水池排出到所述出水沟,从所述出水沟流入到自然环境。优选的,所述出水沟设置出水控制装置。优选的,所述出水沟设置若干分流水管,将处理后的水(可视为净水)通过各分流水管分流出去,例如,分流到灌溉区。
[0040]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逐列间隔设置,此时,管理员能够在植物床上行走,管理与收割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的植物;优选的,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植物塘的宽度为所述植物床宽度的1.5至2倍,这样,可以多发展水生植物,尤其是各种藻类植物;例如,所述植物塘的宽度为I米,所述植物床的宽度为0.8米;又如,所述植物塘的宽度为1.2米,所述植物床的宽度为0.6米。或者,如图4所示,所述植物塘阵列设置,其间设置连通的所述植物床,此时,管理员能够在植物床上行走,管理与收割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的植物;优选的,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植物塘的宽度为所述植物床宽度的1.5至2倍;例如,所述植物塘为正方形,其边长为2米,所述植物床宽度为1.2米;又如,所述植物塘为长方形,其长为2米、宽为1.5米,所述植物床宽度为0.8米。优选的,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三级湿地植物清污区或者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其中,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的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逐列间隔设置,其他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所述植物塘阵列设置,其间设置连通的所述植物床。优选的,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中的所述植物床上种植培地茅。
[0041]优选的,每级所述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和植物床一体合建,例如其间不设立分隔墙体;优选的,每级的植物塘底面比植物床底面低40至50厘米;优选的,每级的植物塘、床的底面依次比下一级高10cm,上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底面高30至60厘米。优选的,上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床底面比下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植物塘底面高45至55厘米。优选的,上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与下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之间设置木质围栏与植物床,植物床上种植培地茅;使用时间长了,木质围栏腐烂,培地茅则已长成,形成一道草篱笆墙。
[0042]结合应用上述任一湿地植物清污系统,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如下:一种湿地植物清污方法,如图5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Stepl,第一进水沟流进污水,然后通过第一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沉淀池;Step2,沉淀池沉淀污水,然后通过第二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缓冲池;Step3,缓冲池缓冲污水以降低其流速,判断缓冲池中的水量是否超出预设最大水量,否则执行Step4,是则开启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总排水沟排出,直至缓冲池中的水量低于预设最大水量;Step4,缓冲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第二进水沟流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St印5,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通过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清污,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并且,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Step6,出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池由出水沟排出。
[0043]例如,Stepl中,第一进水沟流进工农业污水或者生活污水,然后通过第一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沉淀池;优选的,第一进水沟通过第一进水控制装置从集水池中流进污水;优选的,集水池的沉淀物通过底部和周边设置排污网状格栅的污斗运出。又如,所述第一进水沟通过第一限流阀控制流出到所述沉淀池的污水的流量。又如,所述第一进水沟通过设置若干泡沫塑料作为浮力源的浮网初步拦截大中型的漂浮物。又如,在所述第一进水沟的水量达到某一预设高度时,所述第一进水沟自动开启第一泄洪阀,通过连通总排水沟的第一泄洪沟,将过量污水直接经由第一泄洪阀、第一泄洪沟、总排水沟排出。
[0044]优选的,Step2中,沉淀池沉淀污水,然后通过第二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缓冲池;沉淀池中的污水流经第一弯曲区;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弯曲区,通过斜坡部减缓水的流速。
[0045]优选的,Step3中,缓冲池邻近所述第二进水沟的一面通过斜坡阻挡并缓冲污水以降低其流速。优选的,当缓冲池中的水量超出预设最大水量时,开启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总排水沟排出,直至缓冲池中的水量低于预设最大水量;当缓冲池中的水量未超出预设最大水量时,则执行Step4。优选的,还采用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所述缓冲池中的若干管道及其凸起设置的出水口,出水以冲刷所述缓冲池。其中,所述预设最大水量根据缓冲池的容量设置,例如,所述预设最大水量为缓冲池容量的95%或者99%等。
[0046]优选的,St印4中,缓冲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第二进水沟流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例如,污水从缓冲池中心处的进水管流入缓冲池,在水坡以及螺旋形水渠中流动,然后流出所述缓冲池,通过第二进水沟进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又如,污水流经C形、S形或者U形的第二进水沟后进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优选的,污水流经第二进水沟的第二弯曲区,冲击第二弯曲区的若干凸部后进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 [0047]优选的,St印5中,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通过三级或者更多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清污,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并且,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例如,Step5中,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通过四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清污;优选的,Step5之前,还采用化学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优选的,Step5之前,采用废水臭氧化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
[0048]优选的,St印6中,出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池在出水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由出水沟排出;例如,将处理后的水通过各分流水管分流出去。
[0049]优选的,湿地植物清污方法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的各实施例的相关应用及其实现顺序。这样,可以获得较为有效、适应性广的湿地植物清污方法,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0050]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包括,上述各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成各个能够实施的湿地植物清污系统与清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排水沟及其排水控制装置,以及顺序设置的第一进水沟、第一拦污栅装置、沉淀池、第二拦污栅装置、缓冲池、第二进水沟、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出水池、出水沟; 所述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设置N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其中,N为大于2的自然数,并且,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 所述第二进水沟连接第一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入水口,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级联设置,第N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池; 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葫芦; 所述缓冲池还通过所述排水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总排水沟,由所述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所述总排水沟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沟设置第一进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流进污水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设置平面形状的底部,并且,所述缓冲池邻近所述第二进水沟的一面设置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沟设置出水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排水沟还顺序连接化学处理装置、厌氧处理装置、缺氧处理装置、好氧处理装置以及消毒处理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塘与所述植物床逐列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塘阵列设置,其间设置连通的所述植物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逐级降低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湿地植物清污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湿地植物清污区的高度差为5至20厘米。
10.一种湿地植物清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l,第一进水沟流进污水,然后通过第一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沉淀池; Step2,沉淀池沉淀污水,然后通过第二拦污栅装置进行拦截后流入缓冲池; Step3,缓冲池缓冲污水以降低其流速,判断缓冲池中的水量是否超出预设最大水量,否则执行Step4,是则开启排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污水直接通过总排水沟排出,直至缓冲池中的水量低于预设最大水量; Step4,缓冲池中的部分污水通过第二进水沟流入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 St印5,复合湿地植物清污区通过若干级湿地植物清污区顺序清污,其中,每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包括间隔设置的植物塘与植物床,并且,各级湿地植物清污区内设置培地茅、芦苇与水胡户; Step6,出水控制装置控制将部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出水池由出水沟排出。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896462SQ201410165175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9日
【发明者】刘黾, 刘燕, 张斌, 周琦玮 申请人: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