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299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将污水处理为“中水”,大部分都是集中式污水处理,但是这种集中处理会导致污水收集难、污水回用难和污泥处理难的问题,但是常规的分散式中水回用设备又存在不容易形成规模化,且由于需要处理污泥,则无法实现全自动运行,中水达标的稳定性差。从而无法在常规的住宅小区和工矿企业进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提出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使得将生活污水处理为“中水”然后直接回用,达到了小型化和集约化的效果,并且中水达标技术参数稳定。

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

所述生活污水收集管道一端与生活污水的入口相连,另一端与化粪装置的入口相连。

所述化粪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部件和化粪罐部件,所述太阳能电池部件包括太阳能板和电力分配单元,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地表以上,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所述化粪罐部件设置于地表以下,包括化粪罐壳体、内部隔板以及设置于隔板两侧的多孔加热板,所述多孔加热板与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用于对电力分配与不同的所述多孔加热板,从而控制不同多孔加热板的不同温度;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入口设置在左侧上部,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设置在右侧下部,所述内部隔板分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化粪罐壳体分割为三个腔室,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左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右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下部连接,从而使得化粪罐壳体内部形成“S”形流通管道。

所述调节罐的入口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调节罐包括调节池和提升泵组件,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相互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组件的终端均设置有固态物收集腔;所述提升泵组件用于将过滤之后的液体输出到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

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依次包括微生物处理区、膜组件区和消毒池,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膜组件区设置有多层过滤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消毒池设置有紫外消毒部件,对水中残余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膜组件区底端设置有高压气体喷嘴,用于将高压气体喷入到所述膜组件区中;所述多层过滤膜为多层活性炭过滤膜、多层聚苯烯泡沫滤珠膜和多层聚合氯化铝过滤膜。

所述中水储存检测罐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检测部件、信号传输部件和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为中水出口,与建筑物的中水入口或胡泊入水口相连接;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中水储存检测罐中的中水是否达到中水标准,所述阀门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部件的结果而控制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阀门的开闭,所述信号传输部件用于将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和阀门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传输到智能终端。

设置于第一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10~20mm,设置于第一隔板右侧和第二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25~35mm,设置于第二隔板右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50~60mm。

所述多层过滤膜依次为第一活性炭过滤膜、第一聚苯烯泡沫滤珠膜、第二活性炭过滤膜、聚合氯化铝过滤膜和第二聚苯烯泡沫滤珠膜。

所述微生物处理区中放置有含硫反硝化活性污泥。

所述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膜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均设置于地表以下。

所述过滤组件与竖直的罐壁成夹角α,其中α的角度范围为10~30°。

所述固态物收集腔为一侧上端开口,下端为过滤膜,从而能够将进入固态物收集腔中的液体重新流回调节罐中。

所述紫外消毒部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顶端,且采用弧形设置。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化粪池,使得在化粪池内加热成为现实,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分配组件分别对设置在不同部位的加热板进行加热,使得化粪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通过对化粪罐不同区域设置有不同孔径的加热板,使得加热温度与加热接触面积有了对应关系,提升了不同阶段化粪的效率。

通过对化粪罐内部隔板的设置,首先将化粪罐内分割成了不同的温度和阶段区域,其次使得化粪罐内形成了“S”形流动路线,在不增加罐体尺寸的情况下延长流动时间,并且对不同区域能够形成不同的温度区域。

2,通过对调节罐内部过滤过滤组件的相互倾斜进行设置,使得在过滤的过程中进行了固液分离,并且通过合理设置倾斜角度,延长了过滤过程与过滤组件的接触时间,同时也防止了过滤组件的堵塞,延长了过滤组件更换周期和使用时间。并且由于在倾斜端部设置有固态物质回收箱,从而可以实现完全不用处理污泥。

3,通过将多层过滤膜依次设置为第一活性炭过滤膜、第一聚苯烯泡沫滤珠膜、第二活性炭过滤膜、聚合氯化铝过滤膜和第二聚苯烯泡沫滤珠膜,使得经过微生物处理之后的污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杂质去除。由于前面使用了两次活性炭过滤膜和聚苯烯泡沫滤珠膜,从而可以创造性的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过滤膜使用(之前都是作为絮凝剂使用的),使得污水中的杂物直接絮凝在过滤膜上,减少了专门的絮凝设备,从而减小了占地面积,并且通过后续的聚苯烯泡沫滤珠膜再次过滤,使得容易达到中水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节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微生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活污水收集管道,2-化粪装置,21-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太阳能电池部件,3-调节罐,31-过滤组件,32-提升泵组件,33-固态物收集腔,4-微生物处理装置,41-微生物处理区,42-膜组件区,43-消毒池,44-高压气体喷嘴,45-多层过滤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46-紫外消毒部件,5-中水储存检测罐,51-第一出口,52-第二出口,53-中水入口,6-地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

所述生活污水收集管道一端与生活污水的入口相连,另一端与化粪装置的入口相连。

所述化粪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部件和化粪罐部件,所述太阳能电池部件包括太阳能板和电力分配单元,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地表以上,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所述化粪罐部件设置于地表以下,包括化粪罐壳体、内部隔板以及设置于隔板两侧的多孔加热板,所述多孔加热板与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用于对电力分配与不同的所述多孔加热板,从而控制不同多孔加热板的不同温度;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入口设置在左侧上部,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设置在右侧下部,所述内部隔板分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化粪罐壳体分割为三个腔室,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左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右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下部连接,从而使得化粪罐壳体内部形成“S”形流通管道。

所述调节罐的入口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调节罐包括调节池和提升泵组件,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相互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组件的终端均设置有固态物收集腔;所述提升泵组件用于将过滤之后的液体输出到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

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依次包括微生物处理区、膜组件区和消毒池,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膜组件区设置有多层过滤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消毒池设置有紫外消毒部件,对水中残余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膜组件区底端设置有高压气体喷嘴,用于将高压气体喷入到所述膜组件区中;所述多层过滤膜依次为第一活性炭过滤膜、第一聚苯烯泡沫滤珠膜、第二活性炭过滤膜、聚合氯化铝过滤膜和第二聚苯烯泡沫滤珠膜。

所述中水储存检测罐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检测部件、信号传输部件和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为中水出口,与建筑物的中水入口或胡泊入水口相连接;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中水储存检测罐中的中水是否达到中水标准,所述阀门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部件的结果而控制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阀门的开闭,所述信号传输部件用于将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和阀门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传输到智能终端。

设置于第一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16mm,设置于第一隔板右侧和第二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28mm,设置于第二隔板右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56mm。

所述微生物处理区中放置有含硫反硝化活性污泥。

所述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膜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均设置于地表以下。

所述过滤组件与竖直的罐壁成夹角α,其中α的角度范围为12°。

所述固态物收集腔为一侧上端开口,下端为过滤膜,从而能够将进入固态物收集腔中的液体重新流回调节罐中。

所述紫外消毒部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顶端,且采用弧形设置。

实施例2

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

所述生活污水收集管道一端与生活污水的入口相连,另一端与化粪装置的入口相连。

所述化粪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部件和化粪罐部件,所述太阳能电池部件包括太阳能板和电力分配单元,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地表以上,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所述化粪罐部件设置于地表以下,包括化粪罐壳体、内部隔板以及设置于隔板两侧的多孔加热板,所述多孔加热板与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力分配单元用于对电力分配与不同的所述多孔加热板,从而控制不同多孔加热板的不同温度;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入口设置在左侧上部,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设置在右侧下部,所述内部隔板分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化粪罐壳体分割为三个腔室,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左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右侧仅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下部连接,从而使得化粪罐壳体内部形成“S”形流通管道。

所述调节罐的入口与所述化粪罐壳体的出口相连接,所述调节罐包括调节池和提升泵组件,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多个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相互倾斜设置,在所述过滤组件的终端均设置有固态物收集腔;所述提升泵组件用于将过滤之后的液体输出到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

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依次包括微生物处理区、膜组件区和消毒池,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处理,所述膜组件区设置有多层过滤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消毒池设置有紫外消毒部件,对水中残余污染物进行消毒处理。

所述膜组件区底端设置有高压气体喷嘴,用于将高压气体喷入到所述膜组件区中;所述多层过滤膜依次为第一活性炭过滤膜、第一聚苯烯泡沫滤珠膜、第二活性炭过滤膜、聚合氯化铝过滤膜、第二聚苯烯泡沫滤珠膜以及第三活性炭过滤膜。

所述中水储存检测罐设置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检测部件、信号传输部件和阀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微生物处理装置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口为中水出口,与建筑物的中水入口或胡泊入水口相连接;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中水储存检测罐中的中水是否达到中水标准,所述阀门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部件的结果而控制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阀门的开闭,所述信号传输部件用于将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和阀门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传输到智能终端。

设置于第一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19mm,设置于第一隔板右侧和第二隔板左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31mm,设置于第二隔板右侧的多孔加热板孔径为58mm。

所述微生物处理区中放置有含硫反硝化活性污泥。

所述化粪装置、调节罐、微生物处理装置、膜处理装置以及中水储存检测罐均设置于地表以下。

所述过滤组件与竖直的罐壁成夹角α,其中α的角度范围为26°。

所述固态物收集腔为一侧上端开口,下端为过滤膜,从而能够将进入固态物收集腔中的液体重新流回调节罐中。

所述紫外消毒部件设置在所述消毒池顶端,且采用弧形设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