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66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达到处理效果,PH值偏高或偏低都很难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而传统的调节方法就是操作人员不断测试废水中的PH值,再根据水量计算用酸或碱的重量,这样操作复杂,工序繁琐,费事费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PH值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测试,自动控制酸碱用量的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装设酸性物质的酸槽以及用于装设碱性物质的碱槽,所述酸槽和所述碱槽连接于马达,所述马达连接于计算机,所述计算机连接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测量元件,所述测量元件用于测量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PH值,并反馈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用于计算需要加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酸或碱的用量,并控制所述马达抽取相应的所述酸槽或所述碱槽内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以调节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PH值。

进一步,所述酸槽由耐酸腐蚀材质制成,所述碱槽由耐碱腐蚀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酸槽和所述碱槽的出口处分别设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于所述计算机,通过所述计算机自动控制所述阀门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污水池和清水池,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将所述污水池内的污水处理后排放至所述清水池中。

进一步,所述测量元件为酸碱测量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测量元件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用于测量所述污水处理系统的水量及流速,所述流量计连接于所述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污水处理系统的PH值、水量、水的流速,从而计算出需要调节到标准PH值的酸或碱的浓度和用量,再自动控制酸槽或碱槽的酸或碱加入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PH值调节,达到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的PH值调节装置测量简便,能实时调节酸碱加入量,调节精度高,且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酸槽、2—碱槽、3—阀门、4—管道、5—马达、6—计算机、7—污水池、8—污水处理系统、9—清水池、10—测量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废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调节装置,包括用于装设酸性物质的酸槽1以及用于装设碱性物质的碱槽2,酸槽1采用耐酸腐蚀材质制成,碱槽2采用耐碱腐蚀物质制成,酸槽1和碱槽2内分别装有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酸槽1和碱槽2的底部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阀门3,酸槽1和碱槽2的出口通过管道4连接于马达5,马达5和阀门3均连接于计算机6,通过计算机6控制马达5和阀门3的开启或关闭。

计算机6连接于污水处理系统8的测量元件10,污水处理系统8为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不再详细描述。污水处理系统8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污水池7和清水池9,污水处理系统8用于将污水池7内的生产废水处理后变成清水排放至清水池9中。测量元件10设置于污水处理系统8中,用于测量污水处理系统8的PH值,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元件10包括酸碱测量传感器和流量计,酸碱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污水处理系统8的PH值,流量计用于测量污水处理系统8的水量和水的流速,流量计和酸碱测量传感器均连接于计算机6,通过测量元件10实时测量污水处理系统8的数据,并反馈给计算机6,计算机6接收到相应信号后,自动计算出需要调节到污水处理的标准pH值的酸或碱的浓度和用量,然后将指令发送给马达5和阀门3,控制马达5和阀门3打开,马达5抽取相应的酸槽1或碱槽2内的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加入到污水处理系统8中,以调节污水处理系统8的PH值。

本实用新型通过计算机6自动测量污水处理系统8的PH值、水量、水的流速,从而计算出需要调节到标准PH值的酸或碱的浓度和用量,再自动控制酸槽1或碱槽2的酸或碱加入污水处理系统8中,进行PH值调节,达到处理效果,上述PH值调节装置测量简便,能实时调节酸碱加入量,调节精度高,且通过计算机6自动计算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