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760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的机械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会造成对油田土壤的污染,例如: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开采、石油炼制过程、运输、使用、贮存等各种与原油、成品油有关的工业、民用、个人等,因各种事故、操作不当、设备陈旧、破损、腐蚀等原因造成原油、成品油跑、冒、滴、漏,外泄到地面,沉积到海洋、湖泊、河底,与泥土、水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油、土,水,甚至掺混有等其他污染物的混合物。含油污泥对人体有害,对植物、水体生物有害,蒸发在空气中的油气能刺激皮肤、眼睛及呼吸器官,使土地失去植物生长的功能,处理和修复困难,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油田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这些含油污泥进行粉碎分解,然而由于含油污泥的复杂成分,导致在现有技术中对含油污泥的处理并不成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依旧存在分解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费时费力、成本高、分解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污泥料斗、一级转轴、二级转轴、三级转轴、切泥刀组、旋耕刀组和动力驱动装置,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三个轴线沿前后向分布的柱形安装腔,每两相邻的柱形安装腔的连接处均设有能将两者连通的连接通道;在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出料口能与顶部的柱形安装腔相通的污泥料斗,在壳体底部设有能与底部柱形安装腔相通的污泥出口,对应顶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一级转轴,一级转轴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切泥刀组,对应中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二级转轴,二级转轴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旋耕刀组,对应底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三级转轴,三级转轴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旋耕刀组,壳体上还固定安装有能驱动一级转轴、二级转轴和三级转轴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壳体的下方可设有底座,在底座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位于污泥料斗左侧的添加剂槽,添加剂槽的右侧底部设有能连通添加剂槽和污泥料斗的输送管道,在污泥料斗内安装有能对输送管道右出口进行遮挡的可拆装式挡板。

上述在输送管道上可安装有调节阀;可拆装式挡板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对应输送管道右出口位置的污泥料斗内安装有与输送管道相通的喷头,喷头位于可拆装式挡板的顶端与低端之间。

上述切泥刀组可包括切泥刀盘、切泥刀座和切泥刀体,切泥刀盘固定安装在一级转轴上,切泥刀盘的前侧面上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切泥刀座,每个切泥刀座上均固定有切泥刀体;旋耕刀组包括旋耕刀座和旋耕刀片,对应每组旋耕刀组位置的二级转轴或三级转轴上均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旋耕刀座,且每两组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的旋耕刀座的均呈错位分布,每个旋耕刀座上均固定有旋耕刀片,且所有的旋耕刀片的旋向均一致。

上述切泥刀盘的前侧面上可沿圆周均布有四个切泥刀座,对应每组旋耕刀组位置的二级转轴或三级转轴上均沿圆周均布有两个旋耕刀座,且每两组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的旋耕刀座的错位夹角均为45°。

上述三个柱形安装腔的轴线可位于同一参照平面,且参照平面呈左低右高倾斜状。

上述每个连接通道处均可设有分别位于参照平面两侧位置的通道碰钉组,通道碰钉组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与各个切泥刀组或旋耕刀组位置对应的通道碰钉行,每行通道碰钉行均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同一行且呈左右向间隔分布的通道碰钉本体。

上述对应参照平面上方位置的每个柱形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可设有能分别与各个切泥刀组或旋耕刀组位置对应的腔体碰钉组,每组腔体碰钉组均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同一行且呈左右向间隔分布的腔体碰钉本体;对应参照平面下方位置的每个柱形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分布有颚板。

上述每两相邻的切泥刀组之间的间距可均相等,每两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其间距均为5cm到10cm之间。

上述壳体可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上部内侧铰接在一起,上壳体和下壳体的下部外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三级粉碎设置可使含油污泥在被切碎、被旋碎和相互碰撞的作用下粉碎成小颗粒,实现精细粉碎,并充分与添加剂接触,从而实现良好的降解过程,且本发明设计巧妙,能够连续作业,具有省时省力、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通过增设添加剂槽可省去将添加剂与含油污泥混合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含油污泥的降解效率;增设可拆装式挡板能够防止含油污泥堵塞输送管道的右出口,同时可防止添加剂喷出污泥料斗外而造成浪费;本发明除了用于油田污染土壤,还可以用于其它污染的土壤处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污泥料斗,2为一级转轴,3为二级转轴,4为三级转轴,5为参照平面,6为连接通道,7为出料口,8为污泥出口,9为底座,10为添加剂槽,11为输送管道,12为可拆装式挡板,13为调节阀,14为喷头,15为切泥刀盘,16为切泥刀座,17为切泥刀体,18为旋耕刀座,19为旋耕刀片,20为通道碰钉本体,21为腔体碰钉本体,22为颚板,23为上壳体,24为下壳体,α为错位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污泥料斗1、一级转轴2、二级转轴3、三级转轴4、切泥刀组、旋耕刀组和动力驱动装置,壳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三个轴线沿前后向分布的的柱形安装腔,每两相邻的柱形安装腔的连接处均设有能将两者连通的连接通道6;在壳体的顶部安装有出料口7能与顶部的柱形安装腔相通的污泥料斗1,在壳体底部设有能与底部柱形安装腔相通的污泥出口8,对应顶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一级转轴2,一级转轴2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切泥刀组,对应中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二级转轴3,二级转轴3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旋耕刀组,对应底部的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置的壳体内安装有三级转轴4,三级转轴4上沿前后向间隔分布有旋耕刀组,壳体上还固定安装有能驱动一级转轴2、二级转轴3和三级转轴4转动的动力驱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含油污泥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共同置入污泥料斗1中,然后启动动力驱动装置,此时含油污泥和添加剂将混合并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7漏出,并在依次经过各个柱形安装腔的同时受到各个切泥刀组和旋耕刀组的作用力,最后从污泥出口8排出,在该过程中,含油污泥将在被切碎、被旋碎和相互碰撞的作用下粉碎成小颗粒,并充分与添加剂接触,从而实现良好的降解过程,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三级粉碎设置可对含油污泥实现精细粉碎,便于与添加剂充分接触,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且本发明设计巧妙,能够连续作业,具有省时省力、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其中,添加剂可以为能用于处理含油污泥的现有公知技术。根据需求,可在污泥出口8的正下方增设传送带,从而便于对含油污泥进行传送;本发明除了用于油田污染土壤,还可以用于其它污染的土壤处理。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用于污染土壤修复处理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在壳体的下方设有底座9,在底座9上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有位于污泥料斗1左侧的添加剂槽10,添加剂槽10的右侧底部设有能连通添加剂槽10和污泥料斗1的输送管道11,在污泥料斗1内安装有能对输送管道11右出口进行遮挡的可拆装式挡板12。在使用时,可将添加剂注入添加剂槽10内,然后只需将含油污泥送入污泥料斗1即可,由此可省去将添加剂与含油污泥混合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含油污泥的降解效率;增设可拆装式挡板12能够防止含油污泥堵塞输送管道11的右出口,同时可防止添加剂喷出污泥料斗1外而造成浪费。根据需求,底座9可为带有滚轮的便携式底座或撬装底座,或其它现有公知技术。

如附图1所示,在输送管道11上安装有调节阀13;可拆装式挡板12呈左高右低倾斜状,对应输送管道11右出口位置的污泥料斗1内安装有与输送管道11相通的喷头14,喷头14位于可拆装式挡板12的顶端与低端之间。增设调节阀13可便于用户调节添加剂的输出量,从而调节添加剂与含油污泥的比例;增设喷头14可便于使添加剂更加分散或将添加剂雾化,从而使其能更加均匀的与含油污泥混合在一起,提高含油污泥的降解效率。

如附图1所示,切泥刀组包括切泥刀盘15、切泥刀座16和切泥刀体17,切泥刀盘15固定安装在一级转轴2上,切泥刀盘15的前侧面上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切泥刀座16,每个切泥刀座16上均固定有切泥刀体17;旋耕刀组包括旋耕刀座18和旋耕刀片19,对应每组旋耕刀组位置的二级转轴3或三级转轴4上均沿圆周均布有至少两个旋耕刀座18,且每两组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的旋耕刀座18的均呈错位分布,每个旋耕刀座18上均固定有旋耕刀片19,且所有的旋耕刀片19的旋向均一致。根据需求,切泥刀体17和旋耕刀片19均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切泥刀体17和旋耕刀片19对粉碎含油污泥具有良好的效果。

如附图1所示,切泥刀盘15的前侧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四个切泥刀座16,对应每组旋耕刀组位置的二级转轴3或三级转轴4上均沿圆周均布有两个旋耕刀座18,且每两组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的旋耕刀座18的错位夹角α均为45°。由于含油污泥的特性,刀具分布过密或过梳都会影响其粉碎效果;采用此数量分布可使本发明能保持合适的粉碎空间,使切泥刀组和旋耕刀组的配合对含油污泥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从而提高含油污泥的降解效率。根据需求,二级转轴3或/和三级转轴4上沿前后向等间隔分布有至少四组旋耕刀组,每四组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的旋耕刀座18均呈错位分布,且其分布呈圆周均布状。

如附图1所示,三个柱形安装腔的轴线位于同一参照平面5,且参照平面5呈左低右高倾斜状。由此可使含油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沿参照平面方向由污泥料斗1滑至污泥出口8,从而使污泥料斗1的滑移更顺畅。

如附图1所示,每个连接通道6处均设有分别位于参照平面5两侧位置的通道碰钉组,通道碰钉组包括沿前后向间隔分布且分别与各个切泥刀组或旋耕刀组位置对应的通道碰钉行,每行通道碰钉行均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同一行且呈左右向间隔分布的通道碰钉本体20。通过增设通道碰钉本体20可增加含油污泥相互之间的碰撞,增强含油污泥的粉碎效果,提高其降解效率。

如附图1所示,对应参照平面5上方位置的每个柱形安装腔的内壁上均设有能分别与各个切泥刀组或旋耕刀组位置对应的腔体碰钉组,每组腔体碰钉组均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同一行且呈左右向间隔分布的腔体碰钉本体21;对应参照平面5下方位置的每个柱形安装腔的内壁上均分布有颚板22。增设腔体碰钉本体21和颚板22可增加含油污泥相互之间的碰撞,增强含油污泥的粉碎效果,提高其降解效率。

如附图1所示,每两相邻的切泥刀组之间的间距均相等,每两前后相邻的旋耕刀组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其间距均为5cm到10cm之间。这样可使各组切泥刀组和旋耕刀组之间能保持合适的粉碎空间,增强含油污泥的粉碎效果,提高其降解效率。

如附图1所示,壳体包括上壳体23和下壳体24,上壳体23和下壳体24的上部内侧铰接在一起,上壳体23和下壳体24的下部外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安装在一起。这样可便于壳体的加工,还可便于壳体内部部件的安装。根据需求,壳体可采用其它能够拆装的现有公知技术。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