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水路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594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水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成水路组件。



背景技术:

水路板多用于净水装置上,水路板主要是对水流起到导向作用,通入自来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从水路板流出纯净的水流。传统的水路板上装配的外部组件较少,导致净化装置整体体积增大。同时,水路设计复杂,管路连接错杂,不够智能化,不能检测水路内水流净化程度。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集成水路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集成水路组件,该集成水路组件可直接在水路板上集成多个外部连接组件,为净化整体的组件节省空间,设置的集成水路具有水路短,水损少,管路设计简单,并且可以接入外部检测组件对集成水路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使水路板更加智能化。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提供一种集成水路组件,设置有面板,面板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放置ro滤芯和复合滤芯的滤芯托架,所述面板中部一体成型有分别与ro滤芯和复合滤芯连通的集成水路,所述面板侧面装配有连通集成水路内部的检测接口。

优选的,所述集成水路内部至少包括两层水路通道和多组换向通道,每个换向通道分别与对应的其中一层中的一根水路通道连通,所述换向通道垂直于所在层面的水路通道水流动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通道的轴线与分布于各层的水路通道的轴线垂直或呈非直角的夹角。

具体而言的,所述集成水路至少包括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和e通道,a通道的一端连通自来水接口,另一端连接复合滤芯的进水口一,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一通过换向通道连通e通道,e通道通过控制接口与ro滤芯的进水口连通,ro滤芯的纯水出口通过d通道连通复合滤芯的进水口二,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二通过b通道连接纯水接口,ro滤芯的废水出口通过c通道连接废水接口。

优选的,所述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分别由两根直流通道和一个缓冲区组成,且两根直流通道之间通过缓冲区相连通,所述e通道由一根直流通道和两个缓冲区组成,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一个缓冲区。

具体而言的,所述缓冲区为直角缓冲区和s型缓冲区,所述d通道的缓冲区为s型缓冲区,所述a通道、b通道、c通道和e通道的缓冲区为直角型缓冲区。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接口包括水温检测接口和水质检测接口,所述水温检测接口直插水温检测传感器,所述水质检测接口直插tds传感器,所述tds传感器装配于面板开设有的缺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接口装配电磁阀,且控制接口的边缘处装配有固定电磁阀的螺钉孔,所述换向通道直插有增压泵。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底部装配有一体成型的加强筋架构,所述加强筋架构设置有多条主加强筋和多条辅加强筋,所述主加强筋设置于水路板主体的面板底部,所述辅加强筋设置于水路板主体的滤芯托架底部。

具体而言的,所述主加强筋呈网格状均匀分布,所述辅加强筋呈水平线条状等间距均匀排列,且每条辅加强筋的端部均与设置于外圈的主加强筋相连。

本发明可以直接在水路板上集成多个外部连接组件,为净化整体的组件节省空间,设置的集成水路具有水路短,水损少,管路设计简单,并且可以接入外部检测组件对集成水路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使水路板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种集成水路组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h-h向的剖面图。

图5为电磁阀与集成水路的装配图。

图6为增压泵与集成水路的装配图。

图7为水温检测传感器和tds传感器的装配图。

图8为s型缓冲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直角缓冲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增压泵的侧视图。

图11为增压泵a处的细节放大图。

从图1至图11中,包括:

1、面板;

2、ro滤芯;

3、复合滤芯;

4、滤芯托架;

5、集成水路;

51、a通道,52、b通道,53、c通道,54、d通道,55、e通道,56、自来水接口,57、换向通道,58、控制接口,59、纯水接口,510、废水接口;

531、直流通道,532、缓冲区;

6、检测接口;

61、水温检测接口,62、水质检测接口,63、缺口;

7、水温检测传感器;

8、tds传感器;

9、电磁阀;

10、增压泵;

11、加强筋架构;

111、主加强筋,112、辅加强筋;

12、挂线组件;

121、绕线柱,122、挂线卡,123、搭线爪。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集成水路组件,设置有面板1,面板1的两端分别装配有放置ro滤芯2和复合滤芯3的滤芯托架4,面板1中部一体成型有分别与ro滤芯2和复合滤芯3连通的集成水路5,面板1侧面装配有连通集成水路5内部的检测接口6。

本发明设计面板1、滤芯托架4、集成水路5和检测接口6之间均位一体成型结构,只通过一套模具即可制作出来。集成水路5不具备拔模斜度,采用的是碰撞的技术手法。

面板1两侧特地设置放置滤芯的滤芯托架4,为了节省空间,将外接组件集中的进行装配。

集成水路5内部至少包括两层水路通道和多组换向通道57,每个换向通道57分别与对应的其中一层中的一根水路通道连通。

换向通道57的轴线与分布于各层的水路通道的轴线垂直或呈非直角的夹角。

例如:水路管道2设置有两层,第一层面上的c管道53连通一个换向通道57,第二层面的e管道55连通另一个换向通道57,c通道53内的水流流与和e通道55内的水流流向呈异面垂直,两个换向通道57的开口向上,通过外接的管道或换向元件连通,实现水路换向。

集成水路5至少包括a通道51、b通道52、c通道53、d通道54和e通道55,a通道51的一端连通自来水接口56,另一端连接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一,复合滤芯3的出水口一通过换向通道57连通e通道55,e通道55通过控制接口58与ro滤芯2的进水口连通,ro滤芯2的纯水出口通过d通道54连通复合滤芯3的进水口二,复合滤芯3的出水口二通过b通道52连接纯水接口59,ro滤芯2的废水出口通过c通道53连接废水接口510。

集成水路5不仅仅局限于一层水路,可以设置为多层,不同层的水路通过外部的换向组件进行换向的控制。集成水路5的内部换向通过集成水路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朝向相同的接口实现换向的。

a通道51、b通道52、c通道53、d通道54分别由两根直流通道和一个缓冲区组成,且两根直流通道之间通过缓冲区相连通,e通道55由一根直流通道和两个缓冲区组成,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有一个缓冲区。

设置缓冲区可以对集成水路5内的水流流速进行控制,避免水流流速过快,造成滤芯对原水的净化不够彻底,对通道内部的水流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内部水压过大。

检测接口6包括水温检测接口61和水质检测接口62,水温检测接口61直插水温传感器7,水质检测接口62直插tds传感器8,tds传感器8装配于面板1开设有的缺口63处。

水温检测接口61处还可以直插其他水质检测传感器,例如:压力传感器等。通过水温检测接口61和水质检测接口62可以检测集成水路5内部的水温信息和水质信息,使水路板更加智能化,可以实现净化效果的实测。

在面板1上开设有装配tds传感器8的缺口63,将tds传感器8隐藏至面板1中,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使水路板整体更加整洁,美观,同时,面板1的边框可以将tds传感器8包裹起来,对tds传感器8起到很好的保护。

本发明可以直接在水路板上集成多个外部连接组件,为净化整体的组件节省空间,设置的集成水路5具有水路短,水损少,管路设计简单,并且可以接入外部检测组件对集成水路5内的水质进行检测,使水路板更加智能化。

实施例2。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和9所示,缓冲区为直角缓冲区和s型缓冲区,d通道54的缓冲区为s型缓冲区,a通道51、b通道52、c通道53和e通道55的缓冲区为直角型缓冲区。

需要说明的是,直角缓冲区多用于水流的变向,而s型缓冲区多用于对直流通道内的水进行缓冲,降低水流流速。

实施例3。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和11所示,控制接口58装配电磁阀9,且控制接口58的边缘处装配有固定电磁阀9的螺钉孔。连接更加稳固,避免松动。

换向通道57处直插有增压泵10,增压泵10的连接杆可以是卡槽型、光杆型或阶梯状。

需要说明的是,增压泵10采用直插的方式,减少了漏水点,不需使用外部连接件进行连接,节约成本。同时,操作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4。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集成水路5的宽度不大于50mm,且集成水路5的长度不大于ro滤芯2和复合滤芯3的轴心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能够实现水路短,水损小的特性。

实施例5。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面板1底部装配有一体成型的加强筋架构11,加强筋架构11设置有多条主加强筋111和多条辅加强筋112,主加强筋111设置于水路板主体的面板1底部,辅加强筋112设置于水路板主体的滤芯托架4底部。

主加强筋111呈网格状均匀分布,辅加强筋112呈水平线条状等间距均匀排列,且每条辅加强筋112的端部均与设置于外圈的主加强筋11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面板1底部设有加强筋架构11,能够加强面板1的承重强度,防止装配滤芯的面板1发生弯折。

实施例6。

一种集成水路组件,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所示,面板1上装配有挂线组件12,挂线组件12设置有绕线柱121、挂线卡122或搭线爪123中至少一个,绕线柱121、挂线卡122或搭线爪123装配于面板1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挂线组件12对外部连接组件的电源线进行整理,使整体装配更加美观,避免绕线,增强电源线抗拉能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