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膜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31496发布日期:2019-03-16 01:1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膜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设计循环超滤膜及震动膜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支柱型产业,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用电供应需求,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节能政策不断推广,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升,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排放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应当积极优化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全面提高燃煤电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有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一般包括中和、沉淀、混凝、最终中和及泥浆脱水处理等软化预处理(将脱硫废水加药混凝澄清,去除大部分硬度、碱度以及悬浮物;软化出水进入过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化学反应产生的泥渣进入脱水系统脱泥)、膜浓缩处理(用各种类型的膜,进行浓缩处理,得到高盐浓缩液)以及蒸发浓缩结晶处理,结晶后的浓缩液与晶体颗粒进行固液分离,母液返回原液池或继续蒸发结晶,晶体进行脱水干燥,最后得到净化水和杂盐。

存在如下缺点:(1)在预处理阶段进行加药软化,碳酸钠投加量很大,运行成本很高;(2)脱硫废水具有含盐量高、成分复杂、硬度高等特点,同时采用费用较高的传统蒸发结晶零排放工艺最终产生固体杂盐,杂盐成分复杂无法回收利用,只能作为危废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脱硫废水进行预处理及蒸发结晶处理造成的药剂成本过高,以及无法充分利用脱硫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杂质产物导致处理成本升高,从而达到资源和经济的双重考量的缺陷,进而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脱硫废水进行澄清池预处理;

2)将预处理产水进行循环超滤得超滤产水;

3)将超滤产水进行震动膜过滤的震动膜浓水和震动膜产水;

4)震动膜浓水即为本系统浓缩水,进入后续零排放系统;

5)震动膜产水回用至生产。

所述循环超滤的参数为:运行压力0.38mpa,通量为186lmh。

震动膜的参数为:运行压力为4.5mpa,通量为100lmh,震动频率为48~50hz。

实现上述的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方法的装置,包括循环超滤装置、震动膜装置、清洗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系统的膜处理方法采用较少的工艺设备,降低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也节约了用地面积;

2)该系统还可实现全自动运行,操作运行简便;

3)有效降低后续蒸发处理的废水量(浓缩液),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中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常规试剂产品。

实例1按照图1中工艺流程图进行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将脱硫废水经过澄清池预处理后,通入循环超滤进行过滤,循环超滤的回收率为100%;

2)经过步骤1)获得循环超滤产水通过震动膜,进行浓缩,回收率为65%,获得65%产水回用,获得35%浓缩水进入喷渣系统。

本实例中脱硫废水回收率为65%。

实例中脱盐废水处理前后水质指标如下表1

表1、脱硫废水浓缩减量的膜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对比表

产水水质满足电厂脱硫塔回用水水质要求,而浓水的水量仅为原水量的35%,可全部用于锅炉底渣喷洒,实现废水零排放。

上述实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设计循环超滤膜及震动膜处理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将脱硫废水进行澄清池预处理;2)将预处理产水进行循环超滤得超滤产水;3)将超滤产水进行震动膜过滤的震动膜浓水和震动膜产水;4)震动膜浓水即为本系统浓缩水,进入后续零排放系统;5)震动膜产水回用至生产。本发明产水水质满足电厂脱硫塔回用水水质要求,而浓水的水量仅为原水量的35%,可全部用于锅炉底渣喷洒,实现废水零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李卓坪;王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卓坪
技术研发日:2017.09.08
技术公布日:2019.0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