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577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直饮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饮用水净化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目前市场上的饮用水净水产品要么是从欧美和日韩引进,要么是模仿其技术工艺进行生产的,而由于我国的环境和原水水质与欧美和日韩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杂质或污染物含量偏高,所以,往往导致这些净水产品在实际使用普遍存在净化能力低、滤材易阻塞、滤芯使用寿命短、产水水质不可靠、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综观当前市场上的饮用水净化产品,目前净化工艺带来的问题是细菌微生物的滋生繁衍,特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中,菌藻的繁殖不仅会导致水质发臭、滤芯阻塞、细菌超标等问题,而且还可能出现由于菌藻的滋生而导致产水中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问题。另外余氯、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物质除去能力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其用于解决净水器在使用中容易滋生菌藻、产生异味、影响水质,余氯、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物质除去能力不强的问题,使系统净水性能更佳、使用性能更稳定,节约用水、循环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及用于接收原水的原水箱、用于检测双重过滤后的检测水质装置、用于软化水质的备用软水器、ph值调节、用于精细过滤的超滤装置、高压泵、用于产生纯净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用于放置纯净水的纯净水箱、供水系统、用于处理一系类净水过程中细菌滋生的紫外线杀菌及臭氧杀菌。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水质装置包括ph值检测仪、水质软硬程度检测仪、显示屏、蓄电池及相应的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杀菌后用户可直接饮用,用户使用后的水可经臭氧杀菌进入纯净水箱,再经一系类过滤循环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装置中设有超滤膜,且所述超滤膜的过滤精度为0.1μm。

进一步地,所述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反渗透膜处理以及回水循环中均各自设有在线清洗管道,每个在线清洗管道的入口连通在线清洗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四级净化处理系统,两级杀菌系统,依次去除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杀菌并除去大分子有机物、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残留物,使得净化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将四级净化处理系统通过特定的顺序及结构连接,具有出水效率更高、滤芯寿命更长、产水水质更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及用于接收原水的原水箱、用于检测双重过滤后的检测水质装置、用于软化水质的备用软水器、ph值调节、用于精细过滤的超滤装置、高压泵、用于产生纯净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用于放置纯净水的纯净水箱、供水系统、用于处理一系类净水过程中细菌滋生的紫外线杀菌及臭氧杀菌。

检测水质装置包括ph值检测仪、水质软硬程度检测仪、显示屏、蓄电池及相应的开关。

紫外线杀菌后用户可直接饮用,用户使用后的水可经臭氧杀菌进入纯净水箱,再经一系类过滤循环使用。

超滤装置中设有超滤膜,且所述超滤膜的过滤精度为0.1μm。

超滤装置、活性炭过滤、反渗透膜处理以及回水循环中均各自设有在线清洗管道,每个在线清洗管道的入口连通在线清洗站。

当开始反渗透膜处理的在线清洗时,采用热水清洗,将在线清洗站中的清洗液阶梯式升温,清洗液每级上升的温度小于等于5摄氏度。

当结束反渗透膜处理的在线清洗时,将在线清洗站中的清洗液阶梯式降温,清洗液每级降低的温度小于等于5摄氏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饮水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及用于接收原水的原水箱、用于检测双重过滤后的检测水质装置、用于软化水质的备用软水器、PH值调节、用于精细过滤的超滤装置、高压泵、用于产生纯净水的反渗透膜处理、用于放置纯净水的纯净水箱、供水系统、用于处理一系类净水过程中细菌滋生的紫外线杀菌及臭氧杀菌。其用于解决净水器在使用中容易滋生菌藻、产生异味、影响水质,余氯、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物质除去能力不强的问题,使系统净水性能更佳、使用性能更稳定,节约用水、循环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彭丰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亚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30
技术公布日:2018.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