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4997发布日期:2020-05-01 16:4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优于污水处理管网的缺失,大多农村存在污水直排的现象,导致区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并伴随有恶臭和蚊蝇孽生,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随着政府不断落实“美丽乡村”的建设,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成了重要的治理环节。

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可以单独处理某一户的居民,也可以集中处理几户或者几时户的居民,使用方便,对于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且能够极大的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地区的水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的污水的处理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以便提高农村地区的水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处理池、生物转盘及mbr过滤设备,前处理池前侧壁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道,mbr膜过滤设备后侧壁的上部连接有出水管道,mbr膜过滤设备后侧壁的中部连接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前处理池前侧壁的下部相连通,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

所述前处理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前处理池分隔成沉淀池及厌氧池,所述沉淀池位于厌氧池的前侧,隔板的顶部设有通水孔,所述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通水孔相连通,通水孔处设有格栅;厌氧池内悬挂有碳素纤维草厌氧池与生物转盘之间设有第一输水管道,所述第一输水管道的前端与厌氧池后侧壁的中部相连通,第一输水管道的后端与生物转盘的下部相连通;生物转盘内立式安装有转动组件,生物转盘上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的可调式变频电机,生物转盘内壁安装有第一微孔曝气管,第一曝气管的一端伸出生物转盘,并连接有曝气机,生物转盘底部呈锥型结构,生物转盘下端安装有污泥管道,污泥管道连接有污泥泵;生物转盘与mbr过滤设备之间设有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二输水管道的前端与生物转盘侧壁顶部相连通,第二输水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与mbr过滤设备的进口相连,mbr膜过滤设备内设置有若干mbr膜组件,mbr膜过滤设备内底部沿mbr膜组件垂直方向安装有第二微孔曝气管,第二微孔曝气管的一端伸出mbr膜过滤设备,并连接有鼓风机。

优选的,厌氧池内沿横向设置有若干排上下相对的不锈钢管,所述碳素纤维草固定于上下相对的两排不锈钢管之间,碳素纤维草安装密度为7-9根/平方,长度为1.5-2m。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管安装密度为4-5根/平方;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管安装间隔为80cm,且距离mbr膜过滤设备内壁两侧各50cm。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呈扇叶型结构。

进一步的,转动组件内填装有沸石填料,沸石填料的粒径为2-3cm。

优选的,所述组件中间沿纵向安装有用于转轴,生物转盘内底部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卡槽,所述转轴上端与可调式变频电机连接,转轴的底部位于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进口安装在沉淀池的底部,污水经过重力沉淀后进入厌氧池;厌氧池内安装有碳素纤维草,能够吸附水体中的微生物,提高厌氧池的微生物浓度,提高污水的处理能力;生物转盘组件内的沸石填料能够为微生物提供附着位点,而且生物转盘内壁上安装的微孔曝气机能够提高污水的溶氧量,增强污水的处理效果;生物转盘组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扇叶型结构能提高与污水的接触面积;mbr膜过滤设施内的鼓风机和微孔曝气机能够提高污水的溶氧量,提高处理能力;通过回流泵回流处理好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能够提高进水水质,降低设备的污染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图;

图2是生物转盘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处理池1、生物转盘7及mbr膜过滤设备15,前处理池前侧壁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道2,mbr膜过滤设备后侧壁的上部连接有出水管道21,mbr膜过滤设备15后侧壁的中部连接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前处理池前1侧壁的下部相连通,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20;

所述前处理池1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前处理池分隔成沉淀池及厌氧池,所述沉淀池位于厌氧池的前侧,隔板的顶部设有通水孔,所述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通水孔相连通,通水孔处设有格栅4;厌氧池内悬挂有碳素纤维草5厌氧池与生物转盘7之间设有第一输水管道,所述第一输水管道的前端与厌氧池后侧壁的中部相连通,第一输水管道的后端与生物转盘7的下部相连通;生物转盘7内立式安装有转动组件,生物转盘上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的可调式变频电机10,生物转盘7内壁沿旋转轴12安装有第一微孔曝气管8,第一曝气管8的一端伸出生物转盘7,并连接有曝气机9,生物转盘底7部呈锥型结构,生物转盘7下端安装有污泥管道,污泥管道连接有污泥泵14;生物转盘7与mbr过滤设备15之间设有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二输水管道的前端与生物转盘7侧壁顶部相连通,第二输水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的出口与mbr过滤设备15的进口相连,mbr膜过滤设备15内设置有若干mbr膜组件18,mbr膜过滤设备15内底部沿mbr膜组件18垂直方向安装有第二微孔曝气管19,第二微孔曝气管19的一端伸出mbr膜过滤设备15,并连接有鼓风机17。

厌氧池内沿横向设置有若干排上下相对的不锈钢管6,所述碳素纤维草5固定于上下相对的两排不锈钢管6之间,碳素纤维草5安装密度为7-9根/平方,长度为1.5-2m。

第一微孔曝气管8安装密度为4-5根/平方;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管19安装间隔为80cm,且距离mbr膜过滤设备15内壁两侧各50cm。

所述转动组件11呈扇叶型结构。

转动组件内填装有沸石填料111,沸石填料的粒径为2-3cm。

转动组件11中间沿纵向安装有转轴12,生物转盘7内底部设有与转轴12相适配的卡槽13,所述转轴12上端与可调式变频电机10连接,转轴12的底部位于卡槽13内。

污水依次流经前处理池1、生物转盘7和mbr膜过滤设备15,先经过沉淀池的沉淀,祛除颗粒较大的沉淀物,然后经过厌氧池中碳素纤维草5上附着的微生物的处理,再进入生物转盘4,经过生物转盘4的好氧微生物的处理,最后进入mbr膜设备15,经过mbr膜组件18的过滤和附着在mbr膜组件18上的好氧微生物的处理后出水,其中有一部分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回流泵20输送到处理系统的前端,以降低进水的污染物浓度。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前处理池、生物转盘及mbr过滤设备,前处理池前侧壁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道,mbr膜过滤设备后侧壁的上部连接有出水管道,mbr膜过滤设备后侧壁的中部连接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前处理池前侧壁的下部相连通,回流管道上设有回流泵;

所述前处理池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前处理池分隔成沉淀池及厌氧池,所述沉淀池位于厌氧池的前侧,隔板的顶部设有通水孔,所述沉淀池与厌氧池通过通水孔相连通,通水孔处设有格栅;厌氧池内悬挂有碳素纤维草厌氧池与生物转盘之间设有第一输水管道,所述第一输水管道的前端与厌氧池后侧壁的中部相连通,第一输水管道的后端与生物转盘的下部相连通;生物转盘内立式安装有转动组件,生物转盘上端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动组件转动的可调式变频电机,生物转盘内壁沿旋转轴方向安装有第一微孔曝气管,第一曝气管的一端伸出生物转盘,并连接有曝气机,生物转盘底部呈锥型结构,生物转盘下端安装有污泥管道,污泥管道连接有污泥泵;生物转盘与mbr过滤设备之间设有第二输水管道,所述第二输水管道的前端与生物转盘侧壁顶部相连通,第二输水管道的后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口与mbr过滤设备的进口相连,mbr膜过滤设备内设置有若干mbr膜组件,mbr膜过滤设备内底部沿mbr膜组件垂直方向安装有第二微孔曝气管,第二微孔曝气管的一端伸出mbr膜过滤设备,并连接有鼓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厌氧池内沿横向设置有若干排上下相对的不锈钢管,所述碳素纤维草固定于上下相对的两排不锈钢管之间,碳素纤维草安装密度为7-9根/平方,长度为1.5-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孔曝气管安装密度为4-5根/平方;所述第二微孔曝气管安装间隔为80cm,且距离mbr膜过滤设备内壁两侧各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呈扇叶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转动组件内填装有沸石填料,沸石填料的粒径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中间沿纵向安装有用于转轴,生物转盘内底部设有与转轴相适配的卡槽,所述转轴上端与可调式变频电机连接,转轴的底部位于卡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位于系统最前端的沉淀池,厌氧池通过格栅与沉淀池相通,在厌氧池内悬挂有碳素纤维草,厌氧池后接生物转盘,生物转盘组件立式安装,且全部浸没在污水中,生物转盘内壁安装有第一微孔曝气管,生物转盘下端为锥型结构,锥型结构下端的安装有污泥管道,污泥管道连接有污泥泵,生物转盘上端安装有曝气机和可调式变频电机,生物转盘后接MBR膜过滤设施,MBR膜过滤设施安装有鼓风机、水泵和回流泵,设施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微孔曝气管,出水管道下方安装有回流管道,通过回流泵将净化好的污水回流到入水口。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挂膜效果,性能可靠稳定,结构简单,方便运行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雨;周秉彦;崔倩华;徐现超;刘贺;李艺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盛世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30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