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4783发布日期:2020-06-30 20:0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污泥沉淀的方式是采用土建沉淀池对泥水混合中污泥进行沉淀。由于土建的沉淀池在实际沉淀过程中,存在占地面积大,沉淀效果差,及沉淀范围广难以收集沉淀淤泥。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效率好,及收集絮凝淤泥率高的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其中,包括浓缩罐、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与浓缩罐顶部连接的清水池、与清水池连通的絮凝剂搅拌池,及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的分料斗。絮凝剂搅拌池底沉淀后的絮凝剂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药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立式管、在立式管内设有的螺旋轴、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及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立式管内部相通且可补充药剂的第二分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设置有3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沉淀效率好,及收集絮凝淤泥率高的效果。由于经过浓缩罐沉淀后排出的泥水打入药液混合反应装置的立式管内,在自带电机螺旋轴的作用下,由下向上输送出泥水,之后从顶端输出到分料斗。在立式管两侧上分别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连接的第一分支管,目的是将絮凝剂搅拌池沉淀的絮凝剂再回收利用到立式管内对污泥进一步絮凝。若是立式管内的污泥达到絮凝的标准,可以通过第二分支管补充药剂达到对污泥絮凝的目的,如此实用了沉淀效率好,及收集絮凝淤泥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包括浓缩罐1、与浓缩罐1底部连接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与浓缩罐1顶部连接的清水池3、与清水池3连通的絮凝剂搅拌池4,及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连接的分料斗5。絮凝剂搅拌池4底沉淀后的絮凝剂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连接。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包括与浓缩罐1底部连接的立式管21、在立式管21内设有的螺旋轴22、在立式管21底端一侧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4连接的第一分支管23,及在立式管21底端一侧设有与立式管21内部相通且可补充药剂的第二分支管24。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设置有3个。

应用时,经过浓缩罐1沉淀后排出的泥水打入药液混合反应装置2的立式管21内,在自带电机螺旋轴22的作用下,由下向上输送出泥水,之后从顶端输出到分料斗5。在立式管21两侧上分别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4连接的第一分支管23,目的是将絮凝剂搅拌池4沉淀的絮凝剂再回收利用到立式管21内对污泥进一步絮凝。若是立式管21内的污泥达到絮凝的标准,可以通过第二分支管24补充药剂达到对污泥絮凝的目的,如此实用了沉淀效率好,及收集絮凝淤泥率高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罐、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与浓缩罐顶部连接的清水池、与清水池连通的絮凝剂搅拌池,及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的分料斗;

所述的絮凝剂搅拌池底沉淀后的絮凝剂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

所述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立式管、在立式管内设有的螺旋轴、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及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立式管内部相通且可补充药剂的第二分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设置有3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污泥沉淀机构,其中,包括浓缩罐、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药液混合反应装置、与浓缩罐顶部连接的清水池、与清水池连通的絮凝剂搅拌池,及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的分料斗。絮凝剂搅拌池底沉淀后的絮凝剂与药液混合反应装置连接。药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与浓缩罐底部连接的立式管、在立式管内设有的螺旋轴、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絮凝剂搅拌池连接的第一分支管,及在立式管底端一侧设有与立式管内部相通且可补充药剂的第二分支管。本实用新型具有沉淀效率好,及收集絮凝淤泥率高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绿丰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1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