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1995发布日期:2020-07-14 17:2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和有毒污染物等。

目前对于河道的污水修复大多采用集中抽取再进行处理修复,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浪费,而且河道修复是一个漫长而且效率低下的过程,这样就会费时费力,同时把修复好的水再排入到河道又是一个麻烦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包括河道和水闸,所述河道内含有污水,所述污水侧边设有沉淀池,且沉淀池底部铺设有沉淀斜板,所述沉淀斜板顶部一侧通过排水管连接有修复反应池,所述修复反应池顶部漂浮有浮水植物,所述修复反应池另一侧通过排水管连接有修复水池,所述修复水池一侧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有桨叶,且桨叶一侧安装有水阀,且修复水池内的修复水通过排水口排到河道内。

优选的,所述河道中间位置设有水闸,所述水闸内安装有闸门,且闸门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闸门对称安装在水闸两侧。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水阀,且水阀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桨叶,所述两个桨叶转动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沉淀斜板底部一侧设有抽污泵,所述抽污泵一端贯穿沉淀池侧壁连接有排污管。

优选的,所述修复反应池一侧设有纳米微气泡投放器,且修复反应池顶部水面栽种有浮水植物。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修复反应池和修复水池共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河道两侧。

优选的,所述修复反应池内设有水质检测和气味颜色检测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纳米微气泡在投入到污水中后就会产生很多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水中溶解度受气压影响较大,让气泡内的气体逸散得以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溶解度,而且纳米微气泡由于高能破裂而产生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同时纳米微气泡表面带有负电荷,所以气泡之间很难进行相互融合,在水中就会产生非常多的细腻的气泡,这些气泡可以吸附水中带有正电荷的物质,能够把水中的有机悬浮固体分离,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和修复的效率,其次,该装置采用水闸进行污水拦截和阶梯式逐级处理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使污水全部进行修复完成以后再进行排放,直至所有的污水全部达标,这样在一个有水位差的地段进行污水处理就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对污水进行收集,提高了修复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资源,最后,在修复水池内进行多项检测,包括水质、颜色和气味,这样就能全面使处理过得污水达标,同时提高了修复水的含氧量,保证了修复水能够利于生物的存活,而且水闸能够防止污水和修复水之间的混合,使排出的水全部都是达标过后的修复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污水处理的流程图。

图例说明:

1-河道、2-污水、3-沉淀池、4-修复反应池、5-修复水池、6-水闸、7-闸门、8-沉淀斜板、9-抽污泵、10-排污管、11-桨叶、12-排水管、13-浮水植物、14-水阀、15-排水口、16-纳米微气泡投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3,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包括河道1和水闸6,河道1内含有污水2,污水2侧边设有沉淀池3,且沉淀池3底部铺设有沉淀斜板8,沉淀斜板8顶部一侧通过排水管12连接有修复反应池4,修复反应池4顶部漂浮有浮水植物13,修复反应池4另一侧通过排水管12连接有修复水池5,修复水池5一侧设有排水口15,排水口15内设有桨叶11,且桨叶11一侧安装有水阀14,且修复水池5内的修复水通过排水口15排到河道1内。

河道1中间位置设有水闸6,水闸6内安装有闸门7,且闸门7设有两个,两个闸门7对称安装在水闸6两个,能够彻底把污水2和修复水进行分离,排水管12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水阀14,且水阀14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桨叶11,两个桨叶11转动方向相同,能够方便修复水的排出,沉淀斜板8底部一侧设有抽污泵9,抽污泵9一端贯穿沉淀池3侧壁连接有排污管10,修复反应池4一侧设有纳米微气泡投放器16,且修复反应池4顶部水面栽种有浮水植物13,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沉淀池3、修复反应池4和修复水池5共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河道1两侧,修复反应池4内设有水质检测和气味颜色检测的装置。

工作原理:使用时,把水闸6的闸门7关闭,然后把污水2抽入到沉淀池3内进行杂质的沉淀,杂质会落入沉淀斜板8上,然后开启抽污泵9把污泥抽出,沉淀完成之后的水通过排水管12抽入到修复反应池4内,再通过纳米微气泡投放器16把纳米微气泡投入到修复反应池4内,使其进行水质修复,修复完成以后排入到修复水池5内进行水质检测,各项检测指标达标之后就通过排水口15排入到下游的河道1内,往复上述操作即可完成河道污水的修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包括河道(1)和水闸(6),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内含有污水(2),所述污水(2)侧边设有沉淀池(3),且沉淀池(3)底部铺设有沉淀斜板(8),所述沉淀斜板(8)顶部一侧通过排水管(12)连接有修复反应池(4),所述修复反应池(4)顶部漂浮有浮水植物(13),所述修复反应池(4)另一侧通过排水管(12)连接有修复水池(5),所述修复水池(5)一侧设有排水口(15),所述排水口(15)内设有桨叶(11),且桨叶(11)一侧安装有水阀(14),且修复水池(5)内的修复水通过排水口(15)排到河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1)中间位置设有水闸(6),所述水闸(6)内安装有闸门(7),且闸门(7)设有两个,所述两个闸门(7)对称安装在水闸(6)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2)内侧中间位置安装有水阀(14),且水阀(14)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桨叶(11),所述两个桨叶(11)转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斜板(8)底部一侧设有抽污泵(9),所述抽污泵(9)一端贯穿沉淀池(3)侧壁连接有排污管(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反应池(4)一侧设有纳米微气泡投放器(16),且修复反应池(4)顶部水面栽种有浮水植物(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修复反应池(4)和修复水池(5)共设有两个,且对称设在河道(1)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反应池(4)内设有水质检测和气味颜色检测的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修复装置,包括河道和水闸,所述河道内含有污水,所述污水侧边设有沉淀池,且沉淀池底部铺设有沉淀斜板。本实用新型中,纳米微气泡在投入到污水中后就会产生很多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水中溶解度受气压影响较大,让气泡内的气体逸散得以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溶解度,而且纳米微气泡由于高能破裂而产生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同时纳米微气泡表面带有负电荷,所以气泡之间很难进行相互融合,在水中就会产生非常多的细腻的气泡,这些气泡可以吸附水中带有正电荷的物质,能够把水中的有机悬浮固体分离,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和修复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田云波;王莉;杨凤;李节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环生态环境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7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