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164发布日期:2020-08-25 19:5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改善河段水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剧增,工业高速发展,同时带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城区水环境污染问题,流经城区的河段普遍存在水体污染现象。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河道水体水质改善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生态修复等方法,但物理修复工程量大、见效慢;化学修复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生态修复效果不稳定,无法长效保持或改善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通过系统性的综合处理方案,点面相结合削减城区河段的内源、外源污染物,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维持水体的生态功能,形成稳定长效的水体水质保护机制,持续改善城区河段水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外源污染处理设施及内源污染处理设施,所述外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点源污染处理设施和面源污染处理设施,所述点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旁路处理单元及强化处理单元,所述旁路处理单元设置在点污染源旁路,所述强化处理单元设置在点污染源旁路与污染河段岸坡相接处,所述面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截留治理单元及岸坡整治单元,所述截留治理单元设置在污染河段岸坡上部,所述岸坡整治单元设置在污染河段岸坡下部;所述内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净化吸收单元及降解防护单元,所述净化吸收单元设置在污染河段中央河水表面,所述降解防护单元设置在污染河段缓流区域。

优选的,所述旁路就地处理单元为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及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结合,所述强化处理单元为具有强化复氧效果的跌水区。

优选的,所述截留治理单元为植草生态砌块,所述岸坡整治单元为具有稳定和防护作用的护坡。

优选的,所述净化吸收单元为生态浮岛,所述降解防护单元为水体复氧设施。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效果为:

针对城区河段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通过点面相结合及内外结合的污染源处理方式,系统性、长效性且针对性的处理城区河段的污染源,能持续有效的改善河段水体质量,标本兼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中:1外源污染处理设施、1.1点源污染处理设施、1.1.1旁路处理单元、1.1.2强化处理单元、1.2面源污染处理设施、1.2.1截留治理单元、1.2.2岸坡整治单元、2内源污染处理设施、2.1净化吸收单元、2.2降解防护单元、3点污染源旁路、4污染河段岸坡、5污染河段、5.1污染河段缓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设置外源污染处理设施1,包括设置点源污染处理设施1.1:在点污染源旁路3,设置旁路处理单元1.1.1,利用河段周边小型空地,对入河污水实施局部污水的就地处理,削减入河污染物,经旁路就地处理后的再汇入城区河道,旁路处理单元1.1.1为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及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结合;同时设置强化处理单元1.1.2,在具有地势高差的点污染源旁路3与污染河段岸坡4相接处设置具有强化复氧效果跌水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还包括设置面源污染处理设施1.2:在污染河段岸坡(4)上部设置截留治理单元1.2.1,铺设植草生态砌块,同时结合岸坡整治,在污染河段岸坡下部设置岸坡整治单元1.2.2,根据城区河段两岸的建设情况和规划用地功能,在河段两岸设置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的护坡,将岸坡整治与人工绿地相结合,形成生态护岸,既有生态整治的功能,又能美化环境,生态护岸的植物可以将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截留下来,避免污染物进入城区河段,植物生长和砌块填料上的生物膜还能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和降解,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设置内源污染处理设施2,包括设置净化吸收单元2.1:在污染河段5中央河水表面,结合景观设计设置生态浮岛,建造人工生态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还包括设置降解防护单元2.2:在污染河段缓流区域5.1设置水体复氧设施,一方面形成水景,一方面为水中微生物氧化降解污染物提供条件,还能防止有机淤泥沉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外源污染处理设施(1)及内源污染处理设施(2),所述外源污染处理设施(1)包括点源污染处理设施(1.1)和面源污染处理设施(1.2),所述点源污染处理设施(1.1)包括旁路处理单元(1.1.1)及强化处理单元(1.1.2),所述旁路处理单元(1.1.1)设置在点污染源旁路(3)一侧,所述强化处理单元(1.1.2)设置在点污染源旁路(3)与污染河段岸坡(4)相接处,所述面源污染处理设施(1.2)包括截留治理单元(1.2.1)及岸坡整治单元(1.2.2),所述截留治理单元(1.2.1)设置在污染河段岸坡(4)左侧,所述岸坡整治单元(1.2.2)设置在污染河段岸坡(4)右侧;所述内源污染处理设施(2)包括净化吸收单元(2.1)及降解防护单元(2.2),所述净化吸收单元(2.1)设置在污染河段(5)中央河水表面,所述降解防护单元(2.2)设置在污染河段缓流区域(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旁路处理单元(1.1.1)为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及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结合,所述强化处理单元(1.1.2)为具有强化复氧效果的跌水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留治理单元(1.2.1)为植草生态砌块,所述岸坡整治单元(1.2.2)为具有稳定和防护作用的护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吸收单元(2.1)为生态浮岛,所述降解防护单元(2.2)为水体复氧设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善河段水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改善城区河段水质的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外源污染处理设施及内源污染处理设施两方面,所述外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点源污染处理设施及面源污染处理设施,所述点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旁路处理单元及强化处理单元,所述面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截留治理单元及岸坡整治单元;所述内源污染处理设施包括净化吸收单元及降解防护单元,本实用新型点面相结合削减城区河段的内源、外源污染物,并采取生态修复措施维持水体的生态功能,形成稳定长效的水体水质保护机制,持续改善城区河段水质。

技术研发人员:吴瑜红;尤鑫;万年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