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696发布日期:2020-07-31 21:5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效生物滤池是一种生物过滤设施,滤池中填充有填料,填料上种植有净化植物,污水流经生物滤池,在颗粒沉淀、植被截留、吸附、过滤等作用下,滤料表面或以前粘附的颗粒上,颗粒物浓度有所降低。同时,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水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了氮磷等元素的浓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利用河道自然岸坡设计生物滤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滤池,包括过滤池、设置在过滤池中的填料、种植在填料上的净化植物、将河道中污水输送至过滤池中的动力系统,所述过滤池为自然岸坡上的低凹,低凹的底部及侧壁上设有防水土工膜;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插设有竖直向的木桩,木桩的顶端高于低凹的顶端面,木桩的底端低于低凹的底面,木桩设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低凹的顶端面。

自然岸坡上的低凹,可以由人工开挖而成,动力系统将污水从河道小流量地输送至低凹中,由于防水土工膜的存在,低凹中的污水不会经低凹的底部和侧壁而外渗,低凹中的污水位逐渐上升,如此,滤池中的填料和净化植物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低凹中水位到达溢流孔的高度时,经所述溢流孔外溢,流回河道,流回河道的水已得到过滤、净化。

由于低凹开设河道旁的自然岸坡上,自然岸坡接近河道的部分倾斜,如此,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容易塌陷,为此,在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插设木桩,一则稳定低凹这一结构,二则,木桩上开设溢流孔,使低凹中的水小流量地流回河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小流量的方式将污水输入低凹中,再用小流量的方式将过滤、净化后的水回流至河道中,能够避免污水对低凹中的填料和净化植物进行扰动。

本实用新型利用河道自然岸坡设计生物滤池,属就地取材,利用自然岸坡接近河道的斜坡将水回流至河道中,无需输送管道和配套的动力装置,有利于建设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一种生物滤池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填料;

20、净化植物;

30、低凹;

40、防水土工膜;

50、木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生物滤池,包括过滤池、设置在过滤池中的填料10、种植在填料上的净化植物20、将河道中污水输送至过滤池中的动力系统。

所述过滤池为自然岸坡上的低凹30,低凹的底部及侧壁上设有防水土工膜40;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插设有竖直向的木桩50,木桩的顶端高于低凹的顶端面,木桩的底端低于低凹的底面,木桩设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低凹的顶端面。

河道自然岸坡一侧或两侧,岸坡滨水带采用木桩50护坡,自木桩至岸坡以上0.5m-1m的宽度范围内布置所述过滤池,即低凹30。在开挖低凹前,需将岸坡平整,然后挖深至0.4m,木桩50位于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

木桩上的溢流孔配合有塞子,在动力系统将污水从河道中抽入低凹30后,在低凹中停留一定时间,低凹30中的污水得到过滤、净化后,拔掉塞子,水通过溢流孔溢流入河道。

河道自然岸坡接近河道一侧向河道方向倾斜,是一斜坡,水流出溢流孔,沿斜坡流入河道。

防水土工膜40覆盖木桩的顶端,所述溢流孔中插设有导管,防水土工膜开设通孔,导管插设在通孔中,伸入过滤池中,导管的边缘与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其中,导管的边缘与通孔的边缘可以通过密封胶密封,如此,可保证低凹30中的水经溢流孔流入河道。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水泵和输水管道,输水管道的首端与水泵连接,输水管道的尾端部分位于过滤池的上方,输水管道的尾端部分的侧壁上开设若干小孔。本实用新型采用下滴的方式将输水管道中的污水注入低凹30中,所述溢流孔又设置在低凹30中部以上位置,如此,污水的流向是:先上而下地经过填料10,之后,再由下而上地经过填料10;以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

自然岸坡上设有支架,输送管道的尾端部分套有卡箍,所述卡箍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和卡箍的作用在于支撑输送管道的尾端部分,使其能够悬于低凹30的正上方。作为一种选择,输送管道的尾端部分由硬质材料制作而成,即硬质管材,而输送管道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即软管。

所述填料10能够过滤污水中的杂质,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填料10为砾石,所述净化植物20为挺水植物。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滤池,包括过滤池、设置在过滤池中的填料(10)、种植在填料上的净化植物(20)、将河道中污水输送至过滤池中的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为自然岸坡上的低凹(30),低凹的底部及侧壁上设有防水土工膜(40);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插设有竖直向的木桩(50),木桩的顶端高于低凹的顶端面,木桩的底端低于低凹的底面,木桩设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低凹的顶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滤池,其特性在于:防水土工膜(40)覆盖木桩的顶端,所述溢流孔中插设有导管,防水土工膜开设通孔,导管插设在通孔中,伸入过滤池中,导管的边缘与通孔的边缘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水泵和输水管道,输水管道的首端与水泵连接,输水管道的尾端部分位于过滤池的上方,输水管道的尾端部分的侧壁上开设若干小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自然岸坡上设有支架,输送管道的尾端部分套有卡箍,所述卡箍安装在支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10)为砾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滤池,包括过滤池、设置在过滤池中的填料、种植在填料上的净化植物、将河道中污水输送至过滤池中的动力系统,所述过滤池为自然岸坡上的低凹,低凹的底部及侧壁上设有防水土工膜;低凹接近河道的一侧插设有竖直向的木桩,木桩的顶端高于低凹的顶端面,木桩的底端低于低凹的底面,木桩设有溢流孔,溢流孔的高度低于低凹的顶端面。本设计利用河道自然岸坡设计生物滤池,属就地取材,利用自然岸坡接近河道的斜坡将水回流至河道中,无需输送管道和配套的动力装置,有利于建设成本的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周国宏;李超;张艳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普利资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