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0693发布日期:2020-08-25 19:5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废水的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对水体的污染也日趋广泛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水性油墨是由水溶性高分子树脂、色料、溶剂和相关助剂经物理化学过程组合科学制备而成的。在水性油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清洗,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水性油墨色彩的千变万化造成其废水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具有高cod、高色度及难生物降解的特点,一旦水性油墨进入水体,对水环境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有鉴于油墨废水具有高cod及高色度的缺陷,本设计人针对上述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可以去除油墨废水中的cod,并降低油墨废水的色度,最后使得油墨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将油墨废水中的难降解cod氧化成无机物的反应系统、一通过调节酸碱度和混凝作用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的混凝系统及一可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布滤系统,所述混凝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

所述布滤系统采用矩阵式排列膜过滤装置。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可供氧气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多个加药箱、搅拌装置及药剂泵,所述加药箱分别与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药箱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及多个药剂泵,所述搅拌装置分别设于对应的加药箱内,所述药剂泵分别将对应的加药箱内的药剂抽取至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内。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一出水池,所述出水池与布滤系统的滤液出口通过管路连接。

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还包括一排泥压滤系统,所述排泥压滤系统与布滤系统的排泥口通过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的结构设计,从而于使用时,让油墨废水依次经由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进行处理,利用反应系统去除油墨系统中的cod,利用混凝系统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利用布滤系统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去除油墨废水中的cod,并降低油墨废水的色度,最后使得油墨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将油墨废水中的难降解cod氧化成无机物的反应系统、一通过调节酸碱度和混凝作用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的混凝系统及一可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布滤系统,其中所述混凝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的结构设计,从而于使用时,请参阅图2所示,让油墨废水依次经由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进行处理,利用反应系统去除油墨系统中的cod,利用混凝系统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利用布滤系统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去除油墨废水中的cod,并降低油墨废水的色度,最后使得油墨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进一步,所述布滤系统可以采用矩阵式排列膜过滤装置,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达到较高的过滤面积,较低的体积占用。

再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可供氧气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从而可以给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接着,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加药箱、搅拌装置及药剂泵,所述加药箱分别与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药箱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及多个药剂泵,所述搅拌装置分别设于对应的加药箱内,所述药剂泵分别将对应的加药箱内的药剂抽取至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内,从而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内加入药剂,对油墨废水进行处理,使用方便。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出水池,所述出水池与布滤系统的滤液出口通过管路连接,从而可以存储经系统处理后的干净滤液,出水池可作达标排放或回用处理。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排泥压滤系统,所述排泥压滤系统与布滤系统的排泥口通过管路连接,从而通过排泥压滤系统进一步处理油墨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固体废物。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将油墨废水中的难降解cod氧化成无机物的反应系统、一通过调节酸碱度和混凝作用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的混凝系统及一可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布滤系统,所述混凝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滤系统采用矩阵式排列膜过滤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供氧气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药箱、搅拌装置及药剂泵,所述加药箱分别与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加药箱内设有多个搅拌装置及多个药剂泵,所述搅拌装置分别设于对应的加药箱内,所述药剂泵分别将对应的加药箱内的药剂抽取至反应系统及混凝系统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出水池,所述出水池与布滤系统的滤液出口通过管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排泥压滤系统,所述排泥压滤系统与布滤系统的排泥口通过管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墨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一将油墨废水中的难降解COD氧化成无机物的反应系统、一通过调节酸碱度和混凝作用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的混凝系统及一可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的布滤系统,所述混凝系统分别与反应系统及布滤系统通过管路连接,于使用时,让油墨废水依次经由反应系统、混凝系统及布滤系统进行处理,利用反应系统去除油墨系统中的COD,利用混凝系统将油墨废水中的色素物质和反应系统的反应产物絮凝包裹,利用布滤系统对油墨废水进行固液分离,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去除油墨废水中的COD,并降低油墨废水的色度,最后使得油墨废水可以达标排放,减轻环境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汪可涛;蔡伟龙;张鸿翔;江军建;陈文成;郑锦森;郑智宏;王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4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