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4741发布日期:2020-08-05 01:0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装置涉及生态修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通常是向污水中置入大量的微生物,然后微生物利用氧气对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分解。

但是由于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较少,氧气与污水的溶解速度较慢,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延长了治理时间,对水体的修复速度慢,不利于环境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污水中氧含量低影响微生物对污水净化的问题。

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底部设置有多个浮囊,壳体内设有反应罐,反应罐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反应罐底部设有贯穿底板的排放管,反应罐上端连接有位于底板底部的水泵,壳体内设置有微生物放置箱和制氧机,微生物放置箱和制氧机均经管道通入反应罐内,反应罐内转动设置有钢圈,钢圈外侧与反应罐内壁转动连接,钢圈上设有一开口,钢圈转动后开口能够分别与微生物放置箱、制氧机和水泵连通,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

本发明结构巧妙,在装置内部将氧气、污水与微生物彻底的混合,加快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害物质的速度,缩短污水治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底部设置有多个浮囊3,壳体1内设有反应罐4,反应罐4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反应罐4底部设有贯穿底板2的排放管5,反应罐4上端连接有位于底板2底部的水泵,壳体1内设置有微生物放置箱6和制氧机7,微生物放置箱6和制氧机7均经管道通入反应罐4内,反应罐4内转动设置有钢圈8,钢圈8外侧与反应罐4内壁转动连接,钢圈8上设有一开口9,钢圈8转动后开口9能够分别与微生物放置箱6、制氧机7和水泵连通,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10。

为了避免壳体1翻入水中,所述的底板2尺寸大于壳体1尺寸,浮囊3有四个,分别固定在底板2的四个角上,浮囊3的总浮力大于壳体1的重力。

为了避免水草等堵塞水泵,所述的水泵外部罩有滤网11。

为驱动钢圈8转动,所述的钢圈8连接有伸出反应罐4的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固定在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3连接。

为提供水泵和驱动电机10的电源,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蓄电池14,蓄电池14为可充电式蓄电池14,不需要使用外接电源,更方便使用。

为了提高续航能力,所述的壳体1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5,壳体1侧边设有风力发电装置16,太阳能电池板15、风力发电装置16与蓄电池14电连接,这样能够在晴朗的天气和有风的天气里持续对蓄电池14进行充电,延长其供电时间。

本发明在具体使用时,

将本装置放置在污水上方,浮囊3充气后将底板2和壳体1托起,在污水水面上浮动,钢圈8转动,开口9位置在反应罐4内不断移动,当开口9分别与微生物放置箱6、制氧机7和水泵连通时,微生物、氧气和污水分批进入到反应罐4内,在反应罐4内进行混合,混合完成后从反应罐4底部排放管5排入污水中,对污水进行分解净化。

钢圈8转动,开口9仅有一处,开口9未转动到与微生物放置箱6、制氧机7和水泵连通处时,反应罐4内部为密封状态,此时,微生物、污水和氧气充分混合。

钢圈8逆时针转动,氧气、污水和微生物依次进入到反应罐4内,当开口9离开微生物放置箱6与反应罐4连通处时,氧气、污水和微生物开始混合反应,当开口9与排放管5位置对应时,将混合物排放到污水中,微生物能够继续对污水中有害物质进行分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装置内部进行微生物、污水和氧气的混合,使其能够充分的混合,且提升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加快微生物对污水的治理速度,提升治理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底部设置有多个浮囊(3),壳体(1)内设有反应罐(4),反应罐(4)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反应罐(4)底部设有贯穿底板(2)的出口,反应罐(4)上端连接有位于底板(2)底部的水泵,壳体(1)内设置有微生物放置箱(6)和制氧机(7),微生物放置箱(6)和制氧机(7)均经管道通入反应罐(4)内,反应罐(4)内转动设置有钢圈(8),钢圈(8)外侧与反应罐(4)内壁转动连接,钢圈(8)上设有一开口(9),钢圈(8)转动后开口(9)能够分别与微生物放置箱(6)、制氧机(7)和水泵连通,壳体(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2)尺寸大于壳体(1)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囊(3)有四个,分别固定在底板(2)的四个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囊(3)的总浮力大于壳体(1)的重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外部罩有滤网(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圈(8)连接有伸出反应罐(4)的从动轮(12),从动轮(12)与固定在驱动电机(10)输出轴上的主动轮(1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蓄电池(14),蓄电池(14)为可充电式蓄电池(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方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5),太阳能电池板(15)与蓄电池(1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侧边设有风力发电装置(16),风力发电装置(16)与蓄电池(14)电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修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污水中氧含量低影响微生物对污水净化的问题;包括壳体,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底部设置有多个浮囊,壳体内设有反应罐,反应罐为水平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反应罐底部设有贯穿底板的排放管,反应罐上端连接有位于底板底部的水泵,壳体内设置有微生物放置箱和制氧机,微生物放置箱和制氧机均经管道通入反应罐内,反应罐内转动设置有钢圈,钢圈外侧与反应罐内壁转动连接,钢圈上设有一开口,钢圈转动后开口能够分别与微生物放置箱、制氧机和水泵连通,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本发明结构巧妙,在装置内部将氧气、污水与微生物彻底的混合,加快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害物质的速度,缩短污水治理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发;王全志;李秀臣;谢宏祥;张福;李桂武;张林;刘雪;葛红超;葛红儒;秦丹丽;贺艳霞;武果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绿建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9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