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抑藻装置

文档序号:26608204发布日期:2021-09-10 23:5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光抑藻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遮光抑藻装置。


背景技术:

2.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水体在冬春季节易出现丝状藻“藻华”的爆发,严重危害水体景观及水质。研究发现丝状藻生长呈现4个阶段,休眠期、萌发期、扩增期和爆发期。在休眠期,丝状藻以孢子形式沉积在底泥表面,孢子无色且肉眼不可见。当环境条件适宜,特别是底泥表面获得足够光照,休眠的孢子就会开始萌发,它们会分化出含有叶绿素的细胞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分生出的细胞会紧贴在底泥表面同时沿着表面横向扩展,随着数量增多在底泥表面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绿色小斑块,当斑块达到一定的附着面积后,开始有肉眼可见丝状体向水中漂浮延伸,并逐渐进入扩增期;之后丝状藻延伸到上覆水中的丝状体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大量扩增的藻细胞联结成丝状或网状并相互纠缠,成为漂浮在水中且不断扩大的藻团,但大部分藻团下部仍附着在底泥表面,有一定的锚定作用,对于水体的流动具有抵抗能力,因此生物量得以在水体中持续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藻丝体本身的浮力加上气泡的浮力超过其在底泥上的附着力,使得藻团上浮至水体表面形成爆发,然后凋亡,凋亡过程产生大量的孢子,沉降至底泥界面开始休眠,等待合适的环境条件以进入下一轮生长,造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光抑藻装置,该装置可抑制藻类萌发生长,解决“藻华”爆发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遮光抑藻装置,包括遮光罩体,所述遮光罩体的底边缘设有多个插接柱,遮光罩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通过将遮光罩体插入至底泥层,遮光罩体的曲面和通孔设计使得藻体及孢子大部分沉降至底泥层,在遮光罩体的遮挡下,其接受的光照受到大幅度削弱,限制其萌发生长;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使多个遮光罩体可以堆叠,方便运输,同时降低对水流的影响。
5.进一步,所述遮光罩体的开孔率小于50%。
6.进一步,所述插接柱的一端与遮光罩体连接,另一端为卡勾,卡勾呈箭头状。
7.进一步,所述插接柱自遮光罩体的底边缘倾斜向外延伸,插接柱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方便插接柱插入底泥层内。
8.进一步,所述插接柱的长度为8

10cm。
9.进一步,所述多个插接柱等距分布于遮光罩体的底边缘。
10.进一步,所述遮光罩体的高度小于15cm,降低对水体流动的影响。
11.进一步,所述遮光罩体为半球形,遮光罩体底面的直径为0.8

1m。
12.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8

1mm。
13.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通过将遮光罩体插入至底泥层,遮光罩体的曲面和通孔设计使得藻体及孢子大部分沉降至底泥层,在遮光罩体的遮挡下,其接受的光照受到大幅度削弱,限制其萌发生长;未落入通孔的藻体或孢子处于遮光罩体的侧面表面,为水体中底栖螺类的摄食提供较为便利的平台,能够在削减底泥层光照的同时分流丝状藻藻体及孢子,并为底栖生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的侧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18.实施例
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遮光抑藻装置,包括遮光罩体1。
20.如图1和图2所示,遮光罩体的底边缘等距分布多个插接柱2,插接柱的长度为10cm,插接柱的一端与遮光罩体连接,另一端为卡勾3,卡勾呈箭头状,插接柱自遮光罩体的底边缘倾斜向外延伸,插接柱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21.如图1和图2所示,遮光罩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遮光罩体的开孔率小于50%,通孔的孔径为1mm,遮光罩体的高度小于15cm,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罩体为锥形,遮光罩体底面的直径为1m,在其它实施例中,遮光罩体为半球形或其它形状,在此并不做进一步限制。
22.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通过将遮光罩体插入至底泥层,遮光罩体的曲面和通孔设计使得藻体及孢子大部分沉降至底泥层,在遮光罩体的遮挡下,其接受的光照受到大幅度削弱,限制其萌发生长;未落入通孔的藻体或孢子处于遮光罩体的侧面表面,为水体中底栖螺类的摄食提供较为便利的平台,能够在削减底泥层光照的同时分流丝状藻藻体及孢子,并为底栖生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
23.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罩体,所述遮光罩体的底边缘设有多个插接柱,遮光罩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遮光罩体的开孔率小于50%,插接柱的一端与遮光罩体连接,另一端为卡勾,卡勾呈箭头状,插接柱自遮光罩体的底边缘倾斜向外延伸,插接柱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的长度为8

1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插接柱等距分布于遮光罩体的底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体的高度小于1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罩体为半球形,遮光罩体底面的直径为0.8

1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抑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0.8

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遮光抑藻装置,包括遮光罩体,所述遮光罩体的底边缘设有多个插接柱,遮光罩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通过将遮光罩体插入至底泥层,遮光罩体的曲面和通孔设计使得藻体及孢子大部分沉降至底泥层,在遮光罩体的遮挡下,其接受的光照受到大幅度削弱,限制其萌发生长;未落入通孔的藻体或孢子处于遮光罩体的侧面表面,为水体中底栖螺类的摄食提供较为便利的平台,能够在削减底泥层光照的同时分流丝状藻藻体及孢子,并为底栖生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


技术研发人员:种云霄 高帅强 余光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9.09
技术公布日:2021/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