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8917发布日期:2021-07-13 15:3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处理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再生企业陆续建立了多个铅酸蓄电池生产回收处置综合利用基地,但对于废旧电池的堆放仓储不规范或者不科学,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土壤的污染更为严重。铅酸蓄电池中有汽车电池,电动车用电池,ups用电池,叉车三轮车用电池,通信基站用电池,摩托车用电池,普通应急电池等等。这些类别中汽车电池,叉车三轮车用的电池通常含酸约15%-30%,在收集储存过程中,由于翻倒任意方向的堆放,电池内的硫酸长期接触仓储的底部,虽然仓储有特别做防酸防腐蚀地板,但经过长期的浸透,酸液和酸中含有约4%-5%的含铅会渗透到防腐层下面的土壤,导致土壤酸化,重金色化。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能够作为运输至蓄电池安全存放的中间仓体,有效防止酸液渗漏至地表层,做到酸液零渗漏,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具有上下对应的电池贮仓及应急预案池,所述电池贮仓的地面采用钢筋混泥土层,钢筋混泥土层上方覆盖花岗岩石板,于花岗岩石板缝隙涂覆防酸树脂,电池贮仓至少在两侧设置有明渠,电池贮仓外侧配置有废液槽,明渠与废液槽连通;所述应急预案池底部为黏土层,于黏土层上方覆盖水泥混泥土层。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贮仓前部具有运输车入口及坡道。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贮仓一侧设置有冲洗区域,所述冲洗区域中具有水槽与沉降池连接,所述沉降池上方设有溢流口与循环池连接,循环池通过泵送设备往冲洗区域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钢筋混泥土层厚度为20cm,花岗岩石板厚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黏土层厚度为100cm,水泥混泥土层厚度为15cm。

本实用新型的应急预案池侧部开设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意效果为:能够供运输车辆进入及逐步往外卸货,结合运输车辆的冲洗区域,运输车可以在卸货后进入冲洗区域进行冲洗,保证废旧蓄电池流出的酸液不外流,不渗漏,不与地面接触,并配置应急预案池实行日常巡检,能够做到酸液零渗漏,保护地表层土壤不受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贮仓与应急预案池2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涉及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贮仓与冲洗区域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涉及本实用新型中电池贮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具有上下对应的电池贮仓1及应急预案池2,电池贮仓1可采用不锈钢作为框架,电池贮仓1内表面可采用板材或混泥土搭建,形成一个类似于车库的空间体,电池贮仓1的地面采用钢筋混泥土层11,钢筋混泥土层11上方覆盖花岗岩石板12,钢筋混泥土层11厚度为20cm,花岗岩石板12厚度为5cm,于花岗岩石板12缝隙涂覆防酸树脂,使花岗岩石板12完全覆盖在钢筋混泥土层11上方,则上层的电池贮仓1具有两层防漏结构,花岗岩石板12能够有效防止酸碱腐蚀,而钢筋混泥土层11能够使电池贮仓1具备刚性。

电池贮仓1前部具有运输车入口5及坡道51,运输车可以从坡道51进入电池贮仓1中,由内向外逐渐卸货,将废旧的铅酸蓄电池堆放于电池贮仓1中。

由于电池贮仓1具备一个敞开式的运输车入口5,则电池贮仓1至少在两侧设置有明渠3,亦可以在电池贮仓1后端部增设明渠3,明渠3可以同样为钢筋混泥土层11及花岗岩石板12形成,或者是明渠3可以单独采用pvc化工管道配置,废旧铅酸蓄电池堆放过程中,酸液流出会进入明渠3中,而电池贮仓1外侧配置有废液槽4,废液槽4可以有多个,明渠3通过导管与废液槽4连通,使进入明渠3的酸液可以通过导辊进入位于电池贮仓1外的废液槽4中收集,而后送往污水处理站处理。

上述连通明渠3与废液槽4的导管可以采用专用的pvc化工管道,其耐酸碱性较强。

电池贮仓1下方为应急预案池2,应急预案池2底部为黏土层21,于黏土层21上方覆盖水泥混泥土层22,其中,黏土层21厚度为100cm,其渗漏系数小于10-7cm/s,而水泥混泥土层22厚度为15cm,水泥混泥土层22四周采用混泥土或钢结构作为立柱,使应急预案池2中具有一定深度的有效预留空间,且预留空间的有效容积可以在2000立方米以上,只要有酸液滴落在水泥混泥土层22上,酸液的液迹清晰可见。为了便于观察,应急预案池2侧部开设有观察窗20,只需专人负责每天用照明灯巡视检查,观察应急预案池2中是否有液迹,可以获知上层的电池贮仓1是否有破损,以便在泄漏时第一时间能够进行应急处置。

根据应急预案池2的深度对观察窗20的位置进行设定,若应急预案池2内部深度小于50cm,可以在地表上直接建设黏土层21以及水泥混泥土层22,即应急预案池2整个位于地表之上,则观察窗20可以在应急预案池2两侧设置多个,观察窗20用玻璃覆盖即可,观察窗20高度不大于170cm,巡检人员正常站立及可以透过观察窗20观察应急预案池2内部情况;若应急预案池2内部深度大于1米,可以在地表挖1米以上的凹坑,应急预案池2在坑中搭建,且观察窗20可以设置为与运输车入口5同向的敞口,巡视及检修人员可以直接弯腰从观察窗20进入应急预案池2中进行巡检。

电池贮仓1一侧设置有冲洗区域6,用于对卸货完毕的运输车辆进行冲洗。冲洗区域6可以同样位于应急预案池2上方,亦可以直接在地表上搭建冲洗区域6,使电池贮仓1与冲洗区域6之间只通过隔板或隔墙区分开,且隔板或隔墙可以开设运输车流通口,使在电池贮仓1中卸完货物的运输车可以通过运输车流通口直接进入冲洗区域,无需驶离电池贮仓1再进入冲洗区域6。

具体的,冲洗区域6中具有水槽61与沉降池7连接,沉降池7上方设有溢流口71与循环池72连接,循环池72通过泵送设备往冲洗区域6供水。运输车辆在卸货完毕后,进驻冲洗区域6,清洗用水来源于循环池72中,而清洗后的废水则通过水槽61进入沉降池7中进行沉淀,使废水中的污物及杂质进入沉降池7中,上层的液体则溢流进入循环池72中,由于冲洗过程中会将运输车上的酸液带走并最终进入循环池72中,则需要每天对循环池7中的液体进行ph值检测,若酸性较大,则应该添加片碱进行中和。冲洗区域6可以保证冲洗污水不外流,放置含铅、含酸废物外漏。

应当理解的是,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具有上下对应的电池贮仓(1)及应急预案池(2),所述电池贮仓(1)的地面采用钢筋混泥土层(11),钢筋混泥土层(11)上方覆盖花岗岩石板(12),于花岗岩石板(12)缝隙涂覆防酸树脂,电池贮仓(1)至少在两侧设置有明渠(3),电池贮仓(1)外侧配置有废液槽(4),明渠(3)与废液槽(4)连通;所述应急预案池(2)底部为黏土层(21),于黏土层(21)上方覆盖水泥混泥土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贮仓(1)前部具有运输车入口(5)及坡道(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贮仓(1)一侧设置有冲洗区域(6),所述冲洗区域(6)中具有水槽(61)与沉降池(7)连接,所述沉降池(7)上方设有溢流口(71)与循环池(72)连接,循环池(72)通过泵送设备往冲洗区域(6)供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泥土层(11)厚度为20cm,花岗岩石板(12)厚度为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21)厚度为100cm,水泥混泥土层(22)厚度为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预案池(2)侧部开设有观察窗(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零渗漏的铅酸蓄电池贮仓,具有上下对应的电池贮仓及应急预案池,电池贮仓的地面采用钢筋混泥土层,钢筋混泥土层上方覆盖花岗岩石板,于花岗岩石板缝隙涂覆防酸树脂,电池贮仓前部具有运输车入口及坡道,电池贮仓至少在两侧设置有明渠,电池贮仓外侧配置有废液槽,明渠与废液槽连通;所述应急预案池底部为黏土层,于黏土层上方覆盖水泥混泥土层。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架空结构,供运输车辆进入及卸货,结合运输车辆的冲洗区域,保证废旧蓄电池流出的酸液均在上层的电池贮仓中引导排出,并配置应急预案池实行日常巡检,能够做到酸液零渗漏,保护地表层土壤不受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钟;朱泽鑫;吴旭亮;朱锡勇;朱建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新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