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3463发布日期:2021-06-18 20:4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由于自然环境受限,自净能力较弱,而污染来源广泛且不可控,极易出现水质恶化甚至黑臭的现象。而水体水质恶化的原因大多由于有机质含量较高,微生物繁殖过快,水体缺氧,从而导致水体中微生物进行厌氧发酵,导致水体黑臭。

现有的对上述问题一般采用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质净化装置对水体进行净化,但是对水里下方的水体净化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旨在解决深入水体内部的水体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可深入水里的利用微生物对水进行净化的净化部,所述净化部与所述架体之间通过多根绳索连接,所述净化部通过连通管与所述架体上方的曝气部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底部的圈环,所述圈环的外周设置有气囊,所述圈环通过上表面的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盘,所述第一盘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盘,且在所述第一盘和所述第二盘之间转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绳索进行收卷的空心转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盘上表面设置有双头电机,该双头电机通过下端输出轴上的齿轮带动所述空心转筒上端外壁的圈齿转动。

优选的,所述净化部设置为空心的塔型,所述净化部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下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排水泵。

优选的,所述净化部内部盛装有微生物滤料用于对水质进行净化,所述净化部分为上下两个可相互螺接的两个部分。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一端插入在所述净化部的中心处,用于对所述净化部内部的微生物进行通风供氧。

优选的,所述净化部上端四周各设置有一根所述绳索,每根该绳索均穿过所述支撑杆内部的孔洞缠绕在所述空心转筒上。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为波纹管形式,可以随意的被拉动伸缩。

优选的,所述曝气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外壳内部连接有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通过漂浮的水面上的架体,可以将整个装置轻易的设置在水面上的任何部位,在通过绳索将净化部分进行缓缓的升降,实现将净化部设置在水里的不同水位处,对不同水位处的水质进行净化,达到对水质进行清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中架体以及曝气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净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空心转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11、圈环;12、支撑杆;13、第一盘;14、第二盘;15、空心转筒;16、双头电机;17、齿轮;18、气囊;2、净化部;21、进水口;22、出水口;23、排水泵;24、微生物滤料;3、曝气部;31、外壳;32、扇叶;4、连通管;5、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微生物介质的高效曝气水质净化设备,包括浮在水面上的架体1,架体1上设置有可深入水里的利用微生物对水进行净化的净化部2,净化部2与架体1之间通过多根绳索5连接,净化部2通过连通管4与架体1上方的曝气部3相固定连接。

浮在水面上的架体1为整个装置提供支撑以及定位,架体1通过多根绳索5同步的收卷对净化部2进行升降,用于对水中不同高度水位处的水质进行净化,净化部2内部采用生物膜法对水质进行净化。

架体1包括底部的圈环11,圈环11的外周设置有气囊18,圈环11通过上表面的支撑杆12固定连接有第一盘13,第一盘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盘14,且在第一盘13和第二盘14之间转动设置有用于对绳索5进行收卷的空心转筒15;净化部2上端四周各设置有一根绳索5,每根该绳索5均穿过支撑杆12内部的孔洞缠绕在空心转筒15上。

进一步;圈环11的四周设置气囊18用于将设备漂浮在水面上,同时对净化部2以及曝气部3进行重力的支撑。空心转筒15上并列设置有四个螺旋绳道用于对分属不同方位的四根绳索5进行同步的收卷缠绕,四根绳索5的设置使得净化部2可以进行平稳的升降。

第二盘14上表面设置有双头电机16,该双头电机16通过下端输出轴上的齿轮17带动空心转筒15上端外壁的圈齿转动;曝气部3包括外壳31以及设置在外壳31内部的双头电机16,双头电机16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扇叶32。

双头电机16的上端输出轴带动扇叶32进行转动,扇叶32的转动用于对连接管进行鼓风,从而对净化部2内部进行注氧,保证净化部2内部微生物的生活,双头电机16的下端输出轴带动齿轮17进行转动,齿轮17的转动带动空心转筒15外侧的圈齿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整个空心转筒15进行转动,用于对净化部2进行升降。

净化部2设置为空心的塔型,净化部2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21,下部设置有出水口22,出水口22处设置有排水泵23;净化部2内部盛装有微生物滤料24用于对水质进行净化,净化部2分为上下两个可相互螺接的两个部分。

具体的是;净化部2采用的生物膜法对水质进行净化,生物膜法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即为本申请的微生物滤料24。微生物滤料24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在净化部2内设置微生物生长聚集的载体(一般称填料),在充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经过充氧(充氧装置由水处理曝气风机及曝气器组成)的污水以一定的流速流过填料时,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微生物也得到增殖,生物膜随之增厚。当生物膜增长到一定厚度时,向生物膜内部扩散的氧受到限制,其表面仍是好氧状态,而内层则会呈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并最终导致生物膜的脱落。随后,填料表面还会继续生长新的生物膜,周而复始,使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在填料表面聚附着形成生物膜后,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其表面存在一层薄薄的水层,水层中的有机物已经被生物膜氧化分解,故水层中的有机物浓度浓度比进水要低得多,当废水从生物膜表面流过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层中去,并进一步被生物膜所吸附,同时,空气中的氧也经过废水而进入生物膜水层并向内部转移。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转移到流动的废水中或空气中去。这样一来,出水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废水得到了净化。

此外:净化部2分为上下两个可相互螺接的两个部分,方便对净化部2进行打开,从而对内部的微生物滤料24进行更换,或者对净化部2进行进行维护清理等各种工作。

连通管4的一端插入在净化部2的中心处,用于对净化部2内部的微生物进行通风供氧;曝气部3包括外壳31以及设置在外壳31内部的双头电机16,外壳31内部连接有连通管4的另一端;连通管4设置为波纹管形式,可以随意的被拉动伸缩。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连通管4为波纹管形式,从而在净化部2被下方深入到水中时,整个连通管4被拉长,反之,当净化部2被绳索5拉动上升时,连通管4在自身弹性特质的作用下恢复原有的长度。

另外;连通管4的上端为进气口,下端为出气口,且上端位于曝气部3的外壳31中,下端位于净化部2的中心,且上端进气口处设置有扇叶32,使得通过双头电机16带动扇叶32转动时,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导入到下方的净化部2中,对位于净化部2中微生物进行空气的提供,保证其生活环境的合适。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对气囊18进行充气,然后将整个装置放置到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之后启动双头电机16,使双头电机16的下端输出轴转动,使得齿轮17转动,齿轮17带动收卷转筒的圈齿进行转动,使得收卷转筒进行转动,从而将四根绳索5,进行匀速的伸长,从而将净化部2缓缓的放置到水中,到净化部2到达预定位置时,双头电机16停止运动。

之后启动净化部2出水口22处的排水泵23进行运行,使得净化部2中出现水的定向流动方向,进而进水口21开始对周围环境的中水进行吸取,周围环境中的水进入到净化部2中被位于净化部2内的微生物滤料24进行水质的过滤,实现对水体的净化,净化完成的水体从出水口22处的排水泵23中被排出。

当需要对净化部2内部进行空气通入时,启动双头电机16的上端输出轴,该输出轴带动扇叶32转动,从而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连通管4上方入口注入位于净化部2内部的下方出口中,在在净化部2内部进行释放,实现对净化部2内部的微生物进行供氧,保证其繁殖生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