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9213发布日期:2022-01-05 10:18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处理工艺中,气浮装置被广泛运用,它是一种通过溶气水将废水中的固液物质进行分离的装置。当溶气水进入气浮装置后,废水中的浮渣被溶气水中的微气泡带至液面,由刮渣装置刮至浮渣槽去除,清水则由出水口排出。此时要求气浮装置刮渣槽进渣平面与清水出水口平面保持水平一致。
3.传统气浮装置设计有闸板式和圆筒式液位快速调节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浮选区和清水区液位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每次刮渣装置运行需要人工手动来回操作液位调节,,碰到污泥量大时人工操作强度极大。
4.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气浮液位调节器”,其公开号为cn210109646u,该实用新型通过螺杆套筒组件利用气浮槽内的液位随套筒内的液位攀升至溢流孔的高度,以此起到调节气浮槽内液位的效果,以提高刮渣机刮除絮体的效率,从而提高处理水的净化效率的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较为复杂,套筒运动易受废水内残渣阻碍造成损坏,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气浮槽和清水槽,所述气浮槽上端设有刮渣机构,所述清水槽由溢流堰分隔形成第一清水区和第二清水区,所述第二清水区由隔板分隔形成第三清水区和第四清水区,所述隔板与溢流堰交叉设置,所述溢流堰包括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三清水区的第一溢流堰和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四清水区的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与第四清水区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设有阀门;所述第四清水区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清水区内设有用于控制刮渣机构工作的液位接近开关。
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平流式气浮装置的清水槽增加两个清水区,巧妙利用溢流堰的高度差控制水流方向,形成两路出水通道,一次调节实现固定式液位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刮渣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9.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为:
10.气浮装置正常运行时,经过处理的清水由第一清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堰流至第三清水区,打开阀门,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流入第四清水区,然后从出水口排出;
11.当需要排泥时,关闭阀门,经过处理的清水无法由第一清水区经过第三清水区流入第四清水区,第一清水区的液位不断上升至第二溢流堰的高度并流入第四清水区,从出
水口排出;此时,第二溢流堰的液位控制高度即为标准控制排渣液位;液位接近开关检测到第一清水区的液位高度到达标准控制排渣液位时,液位接近开关控制排渣机构运行,进行刮渣操作,刮渣完成后,开启阀门,清水由第一清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堰流至第三清水区,然后通过连通管流入第四清水区,第一清水区的液位下降。
12.作为优选,所述气浮槽与清水槽相邻处设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开设有排渣口,排渣槽用于储存刮渣得到的浮渣,排渣口便于及时将浮渣排出,避免堵塞,提高刮渣效率。
13.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与溢流堰垂直设置,稳定性高。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清水区的容积大于第二清水区。
15.作为优选,所述气浮槽和第一清水区之间设有溶气泵。
16.第一清水区用于容纳溶气泵回流用水,设置容积较大,第三清水区和第四清水区用于调节液位,容积较小,合理利用空间。
17.作为优选,还包括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与阀门和刮渣机构电连接。结合时间继电器对阀门和刮渣机构的运行时间控制,实现平流式气浮排渣液位标准控制,大大减少操作工劳动强度。
18.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电动蝶阀,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19.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现有平流式气浮装置的清水槽增加两个清水区,巧妙利用溢流堰的高度差控制水流方向,形成两路出水通道,一次调节实现固定式液位控制。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气浮槽1,清水槽2,排渣槽3,排渣口4,第一清水区5,隔板6,第三清水区7,第四清水区8,第一溢流堰9,第二溢流堰10,连通管11,电动蝶阀12,出水口13,液位接近开关1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3.如图1所示,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气浮槽1、清水槽2和时间继电器,气浮槽上端设有刮渣机构,气浮槽与清水槽相邻处设有用于储存刮渣得到的浮渣的排渣槽3,排渣槽开设有及时将浮渣排出的排渣口4。
24.清水槽由溢流堰分隔形成第一清水区5和第二清水区,第一清水区的容积大于第二清水区;第二清水区由隔板6分隔形成第三清水区7和第四清水区8,隔板与溢流堰垂直设置,溢流堰包括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三清水区的第一溢流堰9和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四清水区的第二溢流堰10,第一溢流堰的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堰;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11与第四清水区相连通,连通管设有电动蝶阀12;第四清水区开设有出水口13;气浮槽和第一清水区之间设有溶气泵(图中未示出),第一清水区内设有用于控制刮渣机构工作的液位接近开关14,时间继电器与电动蝶阀和刮渣机构电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运行原理为:
26.气浮装置正常运行时,经过处理的清水由第一清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堰流至第三清水区,打开阀门,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流入第四清水区,然后从出水口排出;
27.当需要排泥时,关闭阀门,经过处理的清水无法由第一清水区经过第三清水区流入第四清水区,第一清水区的液位不断上升至第二溢流堰的高度并流入第四清水区,从出水口排出;此时,第二溢流堰的液位控制高度即为标准控制排渣液位;液位接近开关检测到第一清水区的液位高度到达标准控制排渣液位时,液位接近开关控制排渣机构运行,进行刮渣操作,刮渣完成后,开启阀门,清水由第一清水区通过第一溢流堰流至第三清水区,然后通过连通管流入第四清水区,第一清水区的液位下降,完成液位调节。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技术特征:
1.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槽和清水槽,所述气浮槽上端设有刮渣机构,所述清水槽由溢流堰分隔形成第一清水区和第二清水区,所述第二清水区由隔板分隔形成第三清水区和第四清水区,所述隔板与溢流堰交叉设置,所述溢流堰包括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三清水区的第一溢流堰和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四清水区的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与第四清水区相连通,所述连通管设有阀门;所述第四清水区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清水区内设有用于控制刮渣机构工作的液位接近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槽与清水槽相邻处设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开设有排渣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溢流堰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水区的容积大于第二清水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槽和第一清水区之间设有溶气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与阀门和刮渣机构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电动蝶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流式气浮液位调节装置,包括气浮槽和清水槽,所述气浮槽上端设有刮渣机构,所述清水槽由溢流堰分隔形成第一清水区和第二清水区,所述第二清水区由隔板分隔形成第三清水区和第四清水区,所述溢流堰包括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三清水区的第一溢流堰和用于分隔第一清水区与第四清水区的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一溢流堰的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堰;所述第三清水区通过连通管与第四清水区相连通,所述第一清水区内设有用于控制刮渣机构工作的液位接近开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现有平流式气浮装置的清水槽增加两个清水区,利用溢流堰的高度差控制水流方向,形成两路出水通道,一次调节实现固定式液位控制。式液位控制。式液位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朱和林 雷金明 邓海静 吴艳 张金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开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5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