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0575发布日期:2022-01-12 01:0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水体环境污染按照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随着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非点源污染一般来自农业、森林砍伐、矿业、建筑与城市等几个方面,其中对水体危害最大、程度最重的首推农村非点源污染。目前已有的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另一类是生态工程措施。生态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生态湿地系统、生态沟渠、滞留池、防护林、植被过滤带与缓冲带及多水塘系统等。其中,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少、易管理、生态效益明显等突出优点,在农村非点源污染处理上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湿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即填料,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填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
3.目前,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是人工湿地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常用的应用方式多为表面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是指污水在基质层表面以上,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由植物、介质表面的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固体介质一般用自然介质,如土壤,较少或不用人工填料。
4.但现有的处理面源污染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存在形式单一,去除效率低;以及应用于面源污染场景下,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能解决现有处理面源污染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存在形式单一,去除效率低;以及应用于面源污染场景下,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包括:
8.至少两个生态塘和至少两个垂直潜流湿地;
9.各生态塘与各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顺次连接构成多级结构;
10.最前端的生态塘设置进水端;
11.最后端的垂直潜流湿地设置出水端。
12.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其有益效果为:
13.通过生态塘与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顺次连接构造成一种多级结构的湿地系统,能提高湿地去除效率,解决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的问题。能很好的解决处理面源污染的普通表面流人工湿地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18.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包括:
19.至少两个生态塘1、3、5和至少两个垂直潜流湿地2、4;
20.各生态塘与各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顺次连接构成多级结构;
21.最前端的生态塘设置进水端;
22.最后端的垂直潜流湿地设置出水端。
23.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生态塘与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连接构造成一种多级结构的湿地系统,能提高湿地去除效率,解决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的问题。能很好的解决处理面源污染的普通表面流人工湿地所存在的问题。
2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湿地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处理面源污染,通过生态塘1、3、5与垂直潜流湿地2、4交替设置并连接的多级结构构造形式,能提高湿地去除效率,解决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的问题。该多级结构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最前端的生态塘1(即第一级生态塘)能抵抗雨季时的冲击负荷,保护后续连接的垂直潜流湿地免受损坏,多级交替生态塘与垂直潜流湿地的形式能有效提高生态湿地去除效率。
26.实施例
27.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某项目工程为例,由交替设置并连接的生态塘加垂直潜流湿地构成多级结构,主要污染物设计去除率如下:nh3-n为20~40%,cod为 30~50%,bod为30~45%,tp为25~40%。
28.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最前端的第一级生态塘能抵抗雨季时的冲击负荷,保护后续的垂直潜流湿地免受损坏,很好的解决了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的问题;
30.(2)多级交替设置并连接生态塘1、3、5与垂直潜流湿地2、4形成多级结构形式,能有效提高生态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生态塘和至少两个垂直潜流湿地;各生态塘与各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顺次连接构成多级结构;最前端的生态塘设置进水端;最后端的垂直潜流湿地设置出水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解决面源污染的生态湿地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生态塘和至少两个垂直潜流湿地;各生态塘与各垂直潜流湿地交替设置并顺次连接构成多级结构;最前端的生态塘设置进水端;最后端的垂直潜流湿地设置出水端。该系统能提高湿地去除效率,解决雨季地表径流冲击负荷大湿地易损坏,填料易堵塞的问题。能很好的解决处理面源污染的普通表面流人工湿地所存在的问题。工湿地所存在的问题。工湿地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戍 瞿文风 蔡然 张功良 李德祥 宋忱馨 王广春 钟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