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9068发布日期:2022-01-15 04:35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实验室废水的主要来源是实验室的生化及理化实验废水,废水主要以酸碱为主,其中还含有各种细菌、微生物、有机废物、重金属等,若不经处理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环评实验过程中,水环境状况,大气状况实验需要用到大量的实验试剂,大量实验试剂的使用造成实验室污水成分复杂,因此实验室废水须经过严格处理后才能排出;实验室废水的治理不能等同于工业污水处理,而是采用多单元处理流程系统或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处理,尽可能地降低处理难度,使处理费用较低,操作比较简单,但是现有技术中,针对实验室处理的装置并不多,且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过滤罐、气浮罐、吸附罐、生化罐组成,实验废水进入过滤罐存储,从过滤罐顶部的进药管处加入絮凝剂,絮凝剂通过搅拌辊搅拌与废水混合,混合后的废水在过滤罐内沉降,体积较大的絮状物被隔网阻隔在左侧,通过出渣管回收,体积小的絮状物通过隔网,通过连通管进入到气浮罐内,气浮罐底部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泡可携带废水中的絮状物上浮,从出沫管流出,气浮罐内的水进入吸附罐,吸附罐吸附处理后进入生化罐,生化罐内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污水在生化罐内处理后,从回收水管回收。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过滤罐、连通管、气浮罐、出水管、吸附罐、下水管、生化罐,所述过滤罐通过连通管与气浮罐连通,过滤罐底部设置有支脚及滑轮,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气浮罐右侧,吸附罐与出水管连接,吸附罐的下方设置有下水管,下水管与生化罐连接,所述过滤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及进药管,过滤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辊及隔网,过滤罐左侧设置有出渣管,所述气浮罐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气浮罐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气浮罐右侧设置有出沫管,所述生化罐内部设置有海绵层,生化罐顶部设置有上进气管,底部设置有下进气管,生化罐右侧设置有回收水管。
6.所述气浮罐及生化罐底部均设置有支脚及滑轮,滑轮处设置有刹车。
7.所述过滤罐、连通管、气浮罐正面设置有玻璃视窗。
8.所述搅拌辊设置在隔网左侧。
9.所述隔网为钢丝网纱结构。
10.所述吸附罐内填充有重金属吸附剂。
11.所述海绵层的形状与生化罐的形状匹配,海绵层的高度至少为生化罐高度的2/3。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过滤罐、气浮罐、吸附罐、生化罐组成,实验废水进入过滤罐存储,从过滤罐顶部的进药管处加入絮凝剂,絮凝剂通过搅拌辊搅拌与废水混合,混合后的废水在过滤罐内沉降,体积较大的絮状物被隔网阻隔在左侧,通过出渣管回收,体积小的絮状物通过隔网,通过连通管进入到气浮罐内,气浮罐底部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泡可携带废水中的絮状物上浮,从出沫管流出,气浮罐内的水进入吸附罐,吸附罐吸附处理后进入生化罐,生化罐内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污水在生化罐内处理后,从回收水管回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过滤罐、2-支脚、3-滑轮、4-连通管、5-气浮罐、6-出水管、7-吸附罐、8-下水管、9-生化罐、10-进水管、11-进药管、12-搅拌辊、13-隔网、14-出渣管、15-出气管、16-进气管、17-出沫管、18-海绵层、19-上进气管、20-下进气管、21-回收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16.如图1所示,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过滤罐1、连通管2、气浮罐5、出水管6、吸附罐7、下水管8、生化罐9,所述过滤罐1通过连通管4与气浮罐5连通,过滤罐1底部设置有支脚2及滑轮3,所述出水管6设置在气浮罐5右侧,吸附罐7与出水管6连接,吸附罐7内填充有重金属吸附剂,吸附罐7的下方设置有下水管8,下水管8与生化罐9连接,所述气浮罐5及生化罐9底部均设置有支脚2及滑轮3,滑轮4处设置有刹车,所述过滤罐1、连通管2、气浮罐5正面设置有玻璃视窗,所述过滤罐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0及进药管11,过滤罐1内部设置有搅拌辊12及隔网13,所述搅拌辊12设置在隔网13左侧,隔网13为钢丝网纱结构,过滤罐1左侧设置有出渣管14,所述气浮罐5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5,气浮罐5底部设置有进气管16,气浮罐5右侧设置有出沫管17,所述生化罐9内部设置有海绵层18,所述海绵层18的形状与生化罐9的形状匹配,海绵层18的高度至少为生化罐9高度的2/3,生化罐9顶部设置有上进气管19,底部设置有下进气管20,生化罐9右侧设置有回收水管21。
17.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过滤罐1、气浮罐5、吸附罐7、生化罐9组成,实验废水进入过滤罐1存储,从过滤罐1顶部的进药管11处加入絮凝剂,絮凝剂通过搅拌辊12搅拌与废水混合,混合后的废水在过滤罐1内沉降,体积较大的絮状物被隔网13阻隔在左侧,隔网13为钢丝网纱结构,网孔孔径小,可阻隔大部分絮状物,出渣管14处连接有抽吸泵,被阻隔的絮状物通过出渣管14回收,体积小的絮状物通过隔网13,通过连通管4进入到气浮罐5内,气浮罐5底部的进气管16通入气体,气体进入水中花形成气泡,气泡可携带废水中的絮状物上浮,从出沫管17流出,气浮罐5内的水进入吸附罐7,吸附罐7内填充有重金属吸附剂,可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成分,吸附罐7吸附处理后进入生化罐9,生化罐9内设置有海绵层18,海绵层18的形状与生化罐9的形状匹配,海绵层18的高度至少为生化罐9高度的2/3,可保证污水与海绵层18的接触面积,海绵层18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微生物可消耗污水中的有机质,污水在生化罐9内处理后,从回收水管21处回收,所述气浮罐5及生化罐9底部均设置有支脚
2及滑轮3,滑轮3处设置有刹车,方便装置整体移动,连通管4、出水管6、下水管8、进水管10、进药管11、出渣管14、出气管15、进气管16、出沫管17、上进气管19、下进气管20、回收水管21上设置有控制阀,过滤罐1、连通管4、气浮罐5正面设置有玻璃视窗,方便对污水处理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气浮罐5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15,出气管15阀门可略微打开,避免气浮罐5内部气体蓄积胀罐,生化罐9的顶部及底部分别设置有上进气管19及下进气管20,上进气管19及下进气管20可为生化罐9内部充氧,保证生化罐9内部污水的溶氧量,保证微生物发应的顺利进行,同时在需要进行厌氧处理时,可关闭阀门,阀门的开合可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对成分复杂的实验室废水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实验室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1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主要包括过滤罐、连通管、气浮罐、出水管、吸附罐、下水管、生化罐,所述过滤罐通过连通管与气浮罐连通,过滤罐底部设置有支脚及滑轮,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气浮罐右侧,吸附罐与出水管连接,吸附罐的下方设置有下水管,下水管与生化罐连接,所述过滤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及进药管,过滤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辊及隔网,过滤罐左侧设置有出渣管,所述气浮罐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气浮罐底部设置有进气管,气浮罐右侧设置有出沫管,所述生化罐内部设置有海绵层,生化罐顶部设置有上进气管,底部设置有下进气管,生化罐右侧设置有回收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罐及生化罐底部均设置有支脚及滑轮,滑轮处设置有刹车。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连通管、气浮罐正面设置有玻璃视窗。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辊设置在隔网左侧。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为钢丝网纱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罐内填充有重金属吸附剂。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的形状与生化罐的形状匹配,海绵层的高度至少为生化罐高度的2/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设置有过滤罐、气浮罐、吸附罐、生化罐组成,实验废水进入过滤罐存储,从过滤罐顶部的进药管处加入絮凝剂,絮凝剂通过搅拌辊搅拌与废水混合,混合后的废水在过滤罐内沉降,体积较大的絮状物被隔网阻隔在左侧,通过出渣管回收,体积小的絮状物通过隔网,通过连通管进入到气浮罐内,气浮罐底部的进气管通入气体,气泡可携带废水中的絮状物上浮,从出沫管流出,气浮罐内的水进入吸附罐,吸附罐吸附处理后进入生化罐,生化罐内设置有海绵层,海绵层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污水在生化罐内处理后,从回收水管回收。从回收水管回收。从回收水管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恒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