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4299发布日期:2022-01-12 06:2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


背景技术:

2.泥水平衡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由高浓度泥浆为介质,通过管道输送至地面泥水处理站,由泥水处理站将泥浆与渣土进行分离。
3.传统的分离设备所有的出渣口设置于平台的一边,参见图1,将分离出来的渣土全部混合在一起,做不到有效分类,极不利于渣土的再利用,严重降低了渣土场的存量。同时,传统的结构设置通常只能在平台一侧设置一个运输通道,渣土外运工效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以解决现有的泥水分离站无法实现渣土分类、渣土运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包括分离站平台、泥水分离站、泥浆池、出渣通道、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所述泥水分离站包括预筛和脱水筛,所述分离站平台的台面为矩形,所述预筛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台面的第一长边一侧,所述脱水筛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台面的第二长边一侧,所述泥浆池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台面的第一短边一侧,所述预筛渣场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预筛一侧的下方,所述脱水筛渣场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脱水筛一侧的下方,所述出渣通道环形分布于所述分离站平台、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形成的分离区域。
7.优选的,所述分离站平台为混凝土结构,其下方设置有支撑立柱。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强,保证分离站设备的运行安全
8.优选的,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下方浇筑有混凝土侧墙用以形成蓄水池。可合理利用既有结构,减少占地面积。
9.优选的,所述平台厚度为250mm,所述支撑立柱的断面面积为500mm
×
500mm,所述混凝土侧墙厚度为350mm。
10.优选的,所述预筛的筛孔直径大于2mm,所述脱水筛的筛孔直径为0.02mm-2mm之间。
11.优选的,所述预筛分布有3个,所述脱水筛分布有6个。按照泥浆中不同粒径的渣土含量合理分配预筛和脱水筛的数量。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按照粒径大小将渣土实现智能分区堆放,减小堆渣场地的面积,同面积下增加渣土存量。
14.2.本实用新型按照粒径大小将渣土实现分区堆放,实现渣土的再利用,可以将渣
土分别用于路基回填、混凝土拌制、填海造陆、拌制砂浆、制砖等,使原来被废弃的渣土成为合格的施工材料得到回收再利用,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资源不被浪费;同时,减少了废弃渣土方量,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废弃渣土对土地的占用,还有效降低了运输过程遗撒和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15.3.本实用新型分离设备平台岛式布置后,渣土堆渣场分别独立,设环向出渣通道,渣土车连续运输,渣土运输效率高。
16.4.本实用新型分离设备平台下方施做蓄水池,合理利用既有结构,减少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17.图1为传统的泥水分离站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泥水分离站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泥水分离站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20.图中,脱水筛出渣口1,预筛出渣口2,泥水分离站3,分离站平台4,脱水筛渣场5,预筛渣场6,泥浆池7,出渣通道8。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3.实施例1: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参见图2和图3,包括泥水分离站3、分离站平台4、泥浆池7、出渣通道8、预筛渣场5、脱水筛渣场6,泥水分离站采用3zxs-3000/20型泥水分离站,安装在分离站平台4上,包括预筛和脱水筛。分离站平台4的上表面为矩形,泥水分离站3的预筛设置于分离站平台4的上表面一侧,脱水筛设置于另一侧。泥浆池7设置于分离站平台4右侧,在预筛出渣口2一侧的下方设置预筛渣场6,在脱水筛出渣口1一侧的下方设置脱水筛渣场5,出渣通道8呈环形分布于分离站平台、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形成的区域,在脱水筛渣场5的左侧和脱水筛渣场6的下侧分别设置输出口和出渣通道8连通。
24.分离站平台4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7m,宽度9.15m,长度39.2m,其顶板结构厚度250mm,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强,保证分离站设备的运行安全。其下方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的断面面积为500mm
×
500mm,分离站平台4的下方浇筑有混凝土侧墙,混凝土侧墙厚度为350mm,用以形成蓄水池,合理利用既有结构,减少占地面积。
25.预筛的筛孔直径大于2mm,脱水筛的筛孔直径为0.02mm-2mm之间。预筛分布有3个,脱水筛分布有6个,按照泥浆中不同粒径的渣土含量合理分配预筛和脱水筛的数量。上述泥水分离站3的预筛和脱水筛的掉渣口对向设置,泥浆管路对应调整,分离出来的渣土按照粒径大小智能分区堆放。按照粒径大小将渣土实现分区堆放,实现渣土的再利用。可以将渣土
分别用于路基回填、混凝土拌制、填海造陆、拌制砂浆、制砖等,使原来被废弃的渣土成为合格的施工材料得到回收再利用,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资源不被浪费。同时,减少了废弃渣土方量,降低了运输成本,节省了废弃渣土对土地的占用,还有效降低了运输过程遗撒和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分离站平台4岛式布置,不同粒径渣土堆渣场分别独立,设置环向出渣通道8,渣土车连续运输,提高工效。泥水分离站平台采用混凝土结构,平台顶面安装分离设备,平台下方浇筑混凝土墙,作为蓄水池,合理利用既有结构,减少占地面积。
26.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对相关部件、结构及材料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站平台、泥水分离站、泥浆池、出渣通道、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所述泥水分离站包括预筛和脱水筛,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为矩形,所述预筛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一长边一侧,所述脱水筛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二长边一侧,所述泥浆池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一短边一侧,所述预筛渣场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预筛一侧的下方,所述脱水筛渣场设置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脱水筛一侧的下方,所述出渣通道环形分布于所述分离站平台、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形成的分离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站平台为混凝土结构,其下方设置有支撑立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站平台的下方浇筑有混凝土侧墙用以形成蓄水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厚度为250mm,所述支撑立柱的断面面积为500mm
×
500mm,所述混凝土侧墙厚度为35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筛的筛孔直径大于2mm,所述脱水筛的筛孔直径为0.02mm-2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筛分布有3个,所述脱水筛分布有6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岛式布置科学智能分区泥水分离站,以解决现有的泥水分离站无法实现渣土分类、渣土运输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分离站平台、泥水分离站、泥浆池、出渣通道、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泥水分离站包括预筛和脱水筛,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为矩形,预筛设置于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一长边一侧,脱水筛设置于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二长边一侧,泥浆池设置于分离站平台的上表面的第一短边一侧,预筛渣场设置于分离站平台的预筛一侧的下方,脱水筛渣场设置于分离站平台的脱水筛一侧的下方,出渣通道环形分布于分离站平台、预筛渣场、脱水筛渣场形成的分离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渣土分区堆放、渣土运输效率高。土运输效率高。土运输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兰俊涛 屈海 李彦青 彭跃松 李吉昌 张卫卫 党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