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

文档序号:28553296发布日期:2022-01-19 15:5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处理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使用生物法处理污水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使用微藻处理污水一直备受争议,微藻不仅是一种生产生物柴油的最佳原料,而且处理污水的效果良好,但影响其在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难点是如何高效的分离和富集微藻。传统的微藻分离技术有沙石截留法,生物絮凝法,自然沉淀法等,这些方法都很难高效的分离微藻,并会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相对于其他的分离技术,膜分离工艺的最大优势就是通过选择小于藻液中微藻直径的滤膜进行微藻-膜分离,将微藻细胞完全截留在膜表面,而且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过程,不发生相变,所以藻细胞并不会受到损伤。因此膜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包括上顶、下底、支架以及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中间设有外部防水装置和内部防水装置,所述内部防水装置内设有光源,所述上顶两侧设有导通进水口和导通出水口,所述导通进水口上端设有输入孔,所述导通出水口下端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下端连接有若干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中空结构,所述输出孔对应设置在过滤膜的上端且与过滤膜内部导通,所述下底设有曝气盘连接底座,所述支架一端设有曝气管线插入口,所述器壁上端设有卡槽,所述器壁下端设有排水口。
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这样一些特征:
7.1.所述上顶、下底、支架以及器壁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材有机玻璃。
8.2.所述上顶四周设有磨砂圈。
9.3.所述外部防水装置包括渐缩圆筒、密封条、条六角,所述内部防水装置包括密封条、六角、中空圆筒、防水管。
10.4.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材质制成,且与六角之间相互契合嵌套。
11.5.所述防水管为内外双层结构。
12.6.所述曝气盘连接底座设有内丝螺旋结构,所述内丝螺旋结构下端设有导通进气口。
13.7.所述反应器为圆柱状,所述过滤膜成圆柱状。
14.8.所述导通出水口外部连接蠕动泵。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污水通过导通进水口并依次通过上顶和输入孔进入到反应器内,经过反应器内微藻溶液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污水进入到过滤膜的内部,微藻及其
他杂质被留在膜外,膜内的污水经过输出孔以及导通出水口排出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没有微藻等悬浮物质,且出水水质达标。导通出水口连接的蠕动泵可设定反向操作,将处理后的污水导入膜中,可进行反冲洗,减少膜的污染。为保证反应器的效果膜组件采用了pvc/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这种中空纤维膜的使用寿命较长,有效处理时间可达20d,长期运行后,膜组件的污染严重,经过化学清洗后的通量恢复率可以达到99.9%以上。解决了传统处理工艺中处理时间过长、能耗较高、处理效果不好以及伤害藻体等的问题,高效的将藻水分离并富集微藻,保证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结合图1和图2,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1,所述的反应器包括上顶2、下底3、支架4以及器壁5,所述上顶2、下底3、支架4以及器壁5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板材有机玻璃,所述上顶2四周设有磨砂圈,所述上顶2中间设有外部防水装置20和内部防水装置21,所述外部防水装置20包括渐缩圆筒10,六角11,密封条12,所述内部防水装置21包括密封条12,六角11,中空圆筒13以及防水管14,所述防水管14为内外双层设计,所述上顶2两侧设有导通进水口6和导通出水口7,所述导通进水口6上端设有输入孔9,所述导通出水口7下端设有输出孔8,所述输出孔8下端连接有若干过滤膜23,所述过滤膜23为中空结构,所述下底3设有曝气盘连接底座16,所述曝气盘连接底座16设有内丝螺旋结构15,所述内丝螺旋结构15下端设有导通进气口19,所述支架4一端设有曝气管线插入口18,所述器壁5上端设有卡槽22,所述器壁5下端设有排水口17。
21.所述过滤膜23为中空膜结构,所述输出孔8对应设置在过滤膜23的上端,且与过滤膜23内部导通。
22.本实施例中,方便将过滤膜23中的干净水排除。
23.所述反应器1为圆柱状,有助于防水管14内灯光的均匀照射。
24.所述密封条12为丁腈橡胶材质制成,且与六角11之间相互契合嵌套。
25.本实施例中,方便对防水管14进行密封。
26.所述输入孔9通过上顶2与导通进水口6导通,输出孔8通过上顶2与导通出水口7导通。
27.本实施例中,方便水流流动。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29.污水通过导通进水口6并依次通过上证微藻的正常生长,曝气盘通过内丝螺旋结构15连接在曝气盘连接底座16上,间歇曝气,将微藻与污水混合均匀,经一段时间后,污水中的杂质及混合的微藻被截留到过滤膜23的表面,净化后的水则进入到中空过滤膜23的内
部,并通过输出孔8以及导通出水口7排出反应器1,当过滤膜23表面积累的杂质和微藻过多时,可将蠕动泵调至反向,将处理后的净水再次通过导通出水口7排入至过滤膜23内,进行反冲洗。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包括上顶、下底、支架以及器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中间设有外部防水装置和内部防水装置,所述内部防水装置内设有光源,所述上顶两侧设有导通进水口和导通出水口,所述导通进水口上端设有输入孔,所述导通出水口下端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下端连接有若干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中空结构,所述输出孔对应设置在过滤膜的上端且与过滤膜内部导通,所述下底设有曝气盘连接底座,所述支架一端设有曝气管线插入口,所述器壁上端设有卡槽,所述器壁下端设有排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下底、支架以及器壁均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材有机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防水装置包括渐缩圆筒、密封条、条六角,所述内部防水装置包括密封条、六角、中空圆筒、防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丁腈橡胶材质制成,且与六角之间相互契合嵌套。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管为内外双层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盘连接底座设有内丝螺旋结构,所述内丝螺旋结构下端设有导通进气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为圆柱状,所述过滤膜成圆柱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出水口外部连接蠕动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光式生物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涉及膜处理反应器技术领域;包括上顶、下底、支架和器壁,所述上顶四周设有磨砂圈,所述上顶中间设有外部防水装置和内部防水装置,所述外部防水装置包括渐缩圆筒、密封、条六角,所述内部防水装置包括密封条、六角、中空圆筒、防水管,所述上顶两侧设有导通进水口和导通出水口,所述导通进水口上端设有输入孔,所述导通出水口下端设有输出孔,所述输出孔下端连接有若干过滤膜,所述过滤膜为中空结构,所述下底设有曝气盘连接底座,所述曝气盘连接底座设有内丝螺旋结构,所述内丝螺旋结构下端设有导通进气口,所述支架一端设有曝气管线插入口,所述器壁上端设有卡槽,所述器壁下端设有排水口。有排水口。有排水口。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波 梁安琪 周越 耿成宝 张坤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25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