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7008发布日期:2022-10-28 22:3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格架上残留的灰尘,杂质等,会严重影响格架在视觉检测时的误判率,通常在对提高了测量效率,减少了人工复检的概率和频次,最大限度地避免误检的发生,对产品质量过程控制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
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抽尘护罩、风刀、抽尘管道、过滤器以及空气放大器;
5.所述抽尘护罩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所述抽尘护罩为厢体,所述抽尘护罩的侧面开设窗口,所述抽尘护罩底端开设出风口,所述抽尘护罩的顶端正对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吹气口,所述窗口用于向所述抽尘护罩内放入待清洁格架;
6.所述风刀设置在所述吹气口的位置,所述风刀的出气端正对所述吹气口,所述风刀的入气口与外界气源连接;
7.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引流室的入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扩张室的出风口与所述抽尘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抽尘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环形腔的供气孔与外界压缩气源连接;
8.所述出风口放置待清洁的格架时,若启动所述风刀和所述空气放大器,所述风刀向放置在出风口的格架吹出气流,以吹扫该格架上附着的杂质,所述空气放大器形成负压吸气,将格架上附着的杂质和被吹扫下的杂质通过所述抽尘管道吸出。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与所述空气放大器共用气源。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的入气口、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入气口通过两位三通单电控常闭型电磁阀与外部压缩气源连接,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风刀和所述空气放大器气源的通断。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
12.所述过滤器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的出气端开口可调整为不同尺寸,从而产生不同流量的气流。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抽尘护罩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器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16.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的清洁装置采用风刀产生气流,形成吹气系统,完成格架产品上灰尘,残渣的清理,空气放大器:采用压缩空气产生负压系统,配合工业风刀,工业风刀吹气的同时,下部空气放大器负压吸气,保证吹起系统从格架吹下的所有杂质、灰
尘能够进入抽尘管道,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或指定废气管道中。由此高效的去除格架上残留的灰尘,杂质等,减小格架在视觉检测时的误判率,提高了测量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误检的发生。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19.图中:
20.1、第一支架;2、抽尘护罩;3、风刀;4、抽尘管道;5、过滤器;
21.6、第二支架;7、空气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抽尘护罩2、风刀3、抽尘管道4、过滤器5以及空气放大器7;
24.所述抽尘护罩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上端,所述抽尘护罩2为厢体,所述抽尘护罩2的侧面开设窗口,所述抽尘护罩2底端开设出风口,所述抽尘护罩2的顶端正对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吹气口,所述窗口用于向所述抽尘护罩2 内放入待清洁格架;
25.所述风刀3设置在所述吹气口的位置,所述风刀3的出气端正对所述吹气口,所述风刀3的入气口与外界气源连接;
26.所述空气放大器7的引流室的入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7 的扩张室的出风口与所述抽尘管道4的一端连接,所述抽尘管道4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5的过滤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7的环形腔的供气孔与外界压缩气源连接;
27.所述出风口放置待清洁的格架时,若启动所述风刀3和所述空气放大器7,所述风刀3向放置在出风口的格架吹出气流,以吹扫该格架上附着的杂质,所述空气放大器7形成负压吸气,将格架上附着的杂质和被吹扫下的杂质通过所述抽尘管道4吸出。
28.本公开的清洁装置采用风刀产生气流,形成吹气系统,完成格架产品上灰尘,残渣的清理,空气放大器:采用压缩空气产生负压系统,配合工业风刀,工业风刀吹气的同时,下部空气放大器负压吸气,保证吹起系统从格架吹下的所有杂质、灰尘能够进入抽尘管道,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或指定废气管道中。由此高效的去除格架上残留的灰尘,杂质等,减小格架在视觉检测时的误判率,提高了测量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误检的发生。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与所述空气放大器共用气源。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的入气口、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入气口通过两位三通单电控常闭型电磁阀与外部压缩气源连接,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风刀和所述空气放大器气源的通断。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6,所述过滤器5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6上。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刀的出气端开口可调整为不同尺寸,从而产生
不同流量的气流。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抽尘护罩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34.在一种应用示例中,清洁装置采用一个两位三通单电控常闭型电磁阀,控制一路压缩空气的开闭,清洁时打开压缩空气,正常情况下常闭;只需通过plc 反馈信号给电磁阀,完风刀和空气放大器的同时自动开闭,风刀和空气放大器实现格架的清洁(上部吹气同时下部吸气),吹出的压缩空气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或指定管道,人工只需定期清理过滤器或更换滤芯即可。
35.清洁装置的吹气部分与过滤器通过管道相连接,两者采用分体式设计,分别固定,可以根据设备的尺寸,形态等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只需改变管道长短即可,大大提高了装置使用的通用型与便捷性。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器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37.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第一支架、抽尘护罩、风刀、抽尘管道、过滤器以及空气放大器;所述抽尘护罩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端,所述抽尘护罩为厢体,所述抽尘护罩的侧面开设窗口,所述抽尘护罩底端开设出风口,所述抽尘护罩的顶端正对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开设吹气口,所述窗口用于向所述抽尘护罩内放入待清洁格架;所述风刀设置在所述吹气口的位置,所述风刀的出气端正对所述吹气口,所述风刀的入气口与外界气源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引流室的入气口与所述出风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扩张室的出风口与所述抽尘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抽尘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入口连接,所述空气放大器的环形腔的供气孔与外界压缩气源连接;所述出风口放置待清洁的格架时,若启动所述风刀和所述空气放大器,所述风刀向放置在出风口的格架吹出气流,以吹扫该格架上附着的杂质,所述空气放大器形成负压吸气,将格架上附着的杂质和被吹扫下的杂质通过所述抽尘管道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与所述空气放大器共用气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的入气口、所述空气放大器的入气口通过两位三通单电控常闭型电磁阀与外部压缩气源连接,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风刀和所述空气放大器气源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过滤器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的出气端开口可调整为不同尺寸,从而产生不同流量的气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尘护罩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装置。本公开的清洁装置采用风刀产生气流,形成吹气系统,完成格架产品上灰尘,残渣的清理,空气放大器:采用压缩空气产生负压系统,配合工业风刀,工业风刀吹气的同时,下部空气放大器负压吸气,保证吹起系统从格架吹下的所有杂质、灰尘能够进入抽尘管道,经过滤器过滤后排放至大气或指定废气管道中。由此高效的去除格架上残留的灰尘,杂质等,减小格架在视觉检测时的误判率,提高了测量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误检的发生。免误检的发生。免误检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王丹 盛锋 黄洋 李峰 尹富斌 陈仲全 谢威 刘欣 李晓红 蒋文峰 景云亮 刘宗峰 袁林 杜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