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

文档序号:31053074发布日期:2022-08-06 08:4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

1.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修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自热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土壤环境的安全,目前,农业生产中的修复土壤通常采用向土壤内喷洒修复液的方式,来实现土壤的修复。
3.公开号为cn211914979u的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拨片;本发明专利,通过第二电机工作能够带动第四转轴转动,进而能够通过转盘带动转破碎齿转动,通过转破碎齿达到对土壤进行破碎和翻土的目的,该装置采用第一电机、螺旋搅拌杆、刮板、拨片、驱动组件和转动组件,实现了对箱体内修复液的多重搅拌与混合,通过设置第四转轴、转盘、转破碎齿、水泵和喷头,能够实现对土壤的破碎翻土和修复液的多角度喷洒,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整个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虽然上述专利能够完成对土壤的破碎翻土和修复液的多角度喷洒,但该专利需要人工调配修复液,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调配好的修复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土壤修复不充分,或者土壤不耐受,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4.针对以上问题,现对此方面的修复装置做出进一步的改进,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均匀调配修复液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的用于土壤修复装置。
5.发明专利内容
6.为了克服现有的修复装置无法对修复液均匀的进行调配,易影响土壤的修复效果的缺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均匀调配修复液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的用于土壤修复装置。
7.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有支撑框、集水框、第一连接块、滚轮、连接管、喷头、水泵、滚动机构、添加机构和转动机构,支撑框内部下侧设有集水框,集水框用于存储修复液,支撑框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连接块,两块第一连接块上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滚轮,集水框内的底部设有能够使修复液自动喷出的水泵,水泵自身的出水管上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贯穿集水框的底部,连接管下部均匀设有三个喷头,支撑框下部前侧设有滚动机构,支撑框内上部设有添加机构,添加机构的左侧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能够使修复液均匀调配。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滚动机构包括有支撑杆、第二连接块、驱动电机、第一转动轴、翻转块和挡板,支撑框底部前侧设有挡板,支撑框的前壁下侧左右对称设有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上均设有第二连接块,右部第二连接块的下侧设有驱动电机,左部第二连接块的下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右侧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第一转动轴上均匀设有六块翻转块。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添加机构包括有装料筒、连接轴、第二转动轴、转盘和连接
杆,支撑框内上部左右两侧均设有装料筒,装料筒用于存储修复液,左部装料筒底部转动式设有连接轴,右部装料筒底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连接轴与第二转动轴上均设有转盘,两块转盘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装料筒底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一组下料槽,每组下料槽均不少于10个,两块转盘均贴着同侧的装料筒底部,并且凹槽随着转盘转动能够与对应的一组下料槽对齐,两块转盘底部前侧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接杆。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包括有支撑盘、扭转弹簧、滚筒、升降块、卡珠、复位弹簧、导向杆、挤压弹簧和浮漂,支撑框内部左侧位于左部装料筒下方的位置设有支撑盘,支撑盘与连接轴转动式相连,支撑盘顶部与左部转盘底部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扭转弹簧套在连接轴上,连接轴底部设有滚筒,滚筒右后侧开有弧形槽,滚筒后侧开有直线槽,弧形槽的深度比直线槽的深度更深,支撑盘底部左侧设有导向杆,滚筒下侧滑动式设有升降块,滚筒能够沿着升降块转动,升降块上部后侧滑动式设有卡珠,卡珠与升降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卡珠与弧形槽滑动配合,同时卡珠与直线槽滑动配合,升降块与导向杆滑动式相连,升降块底部设有浮漂,浮漂具有浮力,升降块内部与导向杆底部之间连接有挤压弹簧,浮漂位于集水框的内部。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对清水与修复液进行混合的混合机构,混合机构包括有第三连接块、限位杆、齿条、第三转动轴、齿轮、扇叶、升降杆、转动块和拉伸弹簧,第一转动轴中间设有转动块,集水框的前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后侧设有扇叶,扇叶位于集水框内部,第三转动轴前侧设有齿轮,集水框的前壁下侧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三连接块上滑动式设有限位杆,限位杆顶部设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条上部右侧与第三连接块顶部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拉伸弹簧套在限位杆上,齿条前部下侧设有升降杆,转动块通过转动能够与升降杆接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能够防止修复液沾上粉尘造成堵塞的防尘机构,防尘机构包括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连接块、把手和防尘块,支撑框上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转动轴顶部设有第四连接块,第四连接块顶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把手,两个把手右侧之间连接有用于防护的防尘块,第四连接块底部右侧也连接有防尘块,两个防尘块均与同侧的装料筒顶部接触配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辅助支撑的翻土机构,翻土机构包括有支撑轴和拨动块,支撑框下部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支撑轴,两根支撑轴之间连接有拨动块,拨动块位于支撑框的后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装料筒内壁均设有刻度线。
15.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具备以下优点:1、在浮漂的作用下,在集水框内添加至合适量的清水后,将使升降块向上移动,使得转盘转动不再挡住下料槽,修复液便可自动流出,使得修复液与清水加入标准的量,可避免调配好的修复液浓度过高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6.2、驱动电机运转使得翻转块转动,便可对土壤进行翻动,使得修复液充分融入土壤中,并且通过翻转块转动还可带动本发明专利向前侧移动,无需全靠人工推动进行移动;
17.3、通过水泵工作使得修复液经喷头喷出至土壤中,三个喷头可达到较好的喷洒效果;
18.4、两个装料筒可放置不同类型的修复液,可进行混合,并且在防尘块的作用下能
够起到防尘的作用,防止修复液上沾上粉尘导致堵塞现象;
19.5、在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时,将带动转动块转动,使得转动块间歇的推动升降杆,进而使扇叶在土壤修复过程中正反两个方向反复转动,可对修复液与清水进行混合,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20.6、在本发明专利出现倾倒现象时,拨动块可支撑着本发明专利,并且可对喷洒后修复液的土壤刮平,防止土壤扬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专利的局部剖视图。
23.图3为本发明专利的滚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专利的滚动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专利的添加机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26.图6为本发明专利的添加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专利的添加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专利的转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专利的转动机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30.图10为本发明专利的转动机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31.图11为本发明专利的混合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2为本发明专利的混合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3为本发明专利的混合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4为本发明专利的防尘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5为本发明专利的翻土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号:1_支撑框,2_集水框,3_第一连接块,4_滚轮,5_连接管,6_喷头,7_水泵,8_滚动机构,80_支撑杆,81_第二连接块,82_驱动电机,83_第一转动轴,84_翻转块,85_挡板,9_添加机构,90_装料筒,91_连接轴,92_第二转动轴,93_转盘,94_连接杆,10_转动机构,100_支撑盘,101_扭转弹簧,102_滚筒,103_升降块,104_卡珠,105_复位弹簧,106_导向杆,107_挤压弹簧,108_浮漂,11_混合机构,110_第三连接块,111_限位杆,112_齿条,113_第三转动轴,114_齿轮,115_扇叶,116_升降杆,117_转动块,118_拉伸弹簧,12_防尘机构,120_第四转动轴,121_第四连接块,122_把手,123_防尘块,13_翻土机构,130_支撑轴,131_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发明专利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专利,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定。
38.实施例1
39.一种用于土壤修复装置,在图1-2中示出,包括有支撑框1、集水框2、第一连接块3、滚轮4、连接管5、喷头6、水泵7、滚动机构8、添加机构9和转动机构10,支撑框1内部下侧焊接有用于存储混合好的修复液的集水框2,支撑框1下部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
有第一连接块3,两块第一连接块3上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设有能够使本装置移动更为便利的滚轮4,集水框2内的底部安装有能够抽送药液的水泵7,水泵7自身的出水管上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贯穿集水框2的底部,连接管5下部均匀设有三个能够喷出药液的喷头6,支撑框1下部前侧设有能够对土壤进行翻动的滚动机构8,支撑框1内上部设有便于添加修复液的添加机构9,添加机构9的左侧设有能够定量调配修复液的转动机构10。
40.在图1、图3和图4中示出,滚动机构8包括有支撑杆80、第二连接块81、驱动电机82、第一转动轴83、翻转块84和挡板85,支撑框1底部前侧焊接有用于挡住土壤的挡板85,支撑框1的前壁下侧左右对称焊接有支撑杆80,两根支撑杆80上均设有第二连接块81,右部第二连接块81的下侧安装有驱动电机82,左部第二连接块81的下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动轴83,第一转动轴83右侧与驱动电机82输出轴相连,第一转动轴83上均匀设有六块能够对土壤进行翻动的翻转块84。
41.在图1、图5、图6和图7中示出,添加机构9包括有装料筒90、连接轴91、第二转动轴92、转盘93和连接杆94,支撑框1内上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用于存储修复液的装料筒90,两个装料筒90内壁均设有刻度线,在人们往装料筒90内加入修复液时更加方便,可控制修复液加入的量,左部装料筒90底部转动式设有连接轴91,右部装料筒90底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动轴92,连接轴91与第二转动轴92上均设有用于挡住修复液的转盘93,两块转盘93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装料筒90底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一组便于流出修复液的下料槽,每组下料槽共14个,两块转盘93均贴着同侧的装料筒90底部,并且凹槽随着转盘93转动能够与对应的一组下料槽对齐,两块转盘93底部前侧之间转动式设有连接杆94。
42.在图1、图8、图9和图10中示出,转动机构10包括有支撑盘100、扭转弹簧101、滚筒102、升降块103、卡珠104、复位弹簧105、导向杆106、挤压弹簧107和浮漂108,支撑框1内部左侧位于左部装料筒90下方的位置焊接用支撑盘100,支撑盘100与连接轴91转动式相连,支撑盘100顶部与左部转盘93底部之间连接有扭转弹簧101,扭转弹簧101套在连接轴91上,连接轴91底部设有能够使转盘93转动的滚筒102,滚筒102右后侧开有弧形槽,滚筒102后侧开有直线槽,弧形槽的深度比直线槽的深度更深,支撑盘100底部左侧焊接有导向杆106,滚筒102下侧滑动式设有升降块103,滚筒102能够沿着升降块103转动,升降块103上部后侧滑动式设有能够使滚筒102转动的卡珠104,卡珠104与升降块103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05,卡珠104与弧形槽滑动配合,同时卡珠104与直线槽滑动配合,升降块103与导向杆106滑动式相连,升降块103底部设有浮漂108,浮漂108具有浮力,升降块103内部与导向杆106底部之间连接有挤压弹簧107,浮漂108位于集水框2的内部。
43.当人们需要使用本装置对土壤进行修复工作时,人们可采用喷洒修复液的方式来完成,首先人们可先将本装置运送到土壤中,可先调配修复液,人们先将修复液逐一加入装料筒90,可加入不同类型的修复液至装料筒90中,在修复液加入完毕后便可将清水注入集水框2内,在集水框2内的清水逐渐增多至与浮漂108接触时,浮漂108具有浮力将漂浮在水面上,进而会因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将带动升降块103沿着导向杆106向上移动,使得挤压弹簧107被压缩,升降块103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卡珠104向上移动,卡珠104将沿着弧形槽向上移动,因升降块103被导向杆106限位住,卡珠104沿着弧形槽向上移动将带动滚筒102转动,使得滚筒102带动连接轴91与左部的转盘93转动,扭转弹簧101随之发生形变,左侧的转盘93转动便带动连接杆94转动,使得连接杆94带动右部转盘93与第二转动轴92转动,在两个
转盘93转动至自身的凹槽与下料槽对齐时,装料筒90内的修复液便可经下料槽滴落至集水框2的内部,进而与清水混合,在升降块103向上移动至脱离滚筒102后,左部的转盘93便会在扭转弹簧101的复位作用下带动连接轴91反向转动复位,进而带动滚筒102反向转动复位,使得滚筒102中的直线槽与卡珠104对齐,左部的转盘93反向转动将带动连接杆94反向转动复位,进而带动右部的转盘93与第二转动轴92反向转动复位,两块转盘93上的凹槽便不再与下料槽对齐,修复液便不再流出,接着人们可先对集水框2内的清水与修复液进行混合,在修复液混合完毕后便可启动驱动电机82工作,使得驱动电机82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动轴83转动,进而带动翻转块84转动,翻转块84与土壤接触,可扎入土壤中,进而通过转动对土壤进行翻动,翻转块84将土壤翻起,挡板85可挡住土壤,防止土壤整体向后侧拨动,导致土壤分布不均,并且通过翻转块84还能够使本装置整体向前侧移动,人们也可在后方推动本装置向前侧移动,可辅助翻转块84,本装置向前侧移动,使得滚轮4转动,滚轮4转动使得本装置移动的更为便利,翻转块84会在对土壤进行翻动的同时向前侧移动,这时人们可启动水泵7工作,使得水泵7将集水框2内的修复液抽送至连接管5内,进而从喷头6喷出至土壤中,通过翻转块84翻动后,修复液可充分融入土壤中,可对修复液进行修复,人们只需在后方控制本装置的方向即可,在集水框2内的修复液逐渐喷出使得液位下降时,修复液将不再挡着浮漂108,升降块103便会在挤压弹簧107的复位作用下带动浮漂108随着修复液下降的速度而向下移动复位,升降块103同时带动卡珠104向下移动,因直线槽深度比弧形槽深度浅,升降块103带动卡珠104向下移动,卡珠104将会被直线槽向后侧挤压,使得复位弹簧105被压缩,如此升降块103便可带动卡珠104沿着滚筒102的直线槽向下移动复位,当卡珠104向下移动至与弧形槽的下侧对齐时,卡珠104便会在复位弹簧105的复位作用下向前侧移动复位,进而卡进弧形槽下侧内,如此卡珠104与升降块103便回到初始位置,当集水框2内的修复液都使用完毕后,人们可将驱动电机82与水泵7关闭,可重复上述操作对修复液进行调配,便可继续完成土壤的修复工作,如此在浮漂108的作用下可定量添加清水,在清水添加至合适的量后可自动使修复液流出与清水混合,可防止修复液添加过多导致土壤不耐受,并且设置三个喷头6可使修复液均匀喷洒至土壤中,翻转块84还可对土壤进行翻动,使得土壤均匀吸收修复液,才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44.实施例2
4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在图1、图11、图12和图13中示出,还包括有混合机构11,混合机构11包括有第三连接块110、限位杆111、齿条112、第三转动轴113、齿轮114、扇叶115、升降杆116、转动块117和拉伸弹簧118,第一转动轴83中间设有转动块117,集水框2的前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动轴113,第三转动轴113后侧设有能够对清水与修复液搅动混合的扇叶115,扇叶115位于集水框2内部,第三转动轴113前侧设有齿轮114,集水框2的前壁下侧设有第三连接块110,第三连接块110上滑动式设有限位杆111,限位杆111顶部设有齿条112,齿条112与齿轮114啮合,齿条112上部右侧与第三连接块110顶部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118,拉伸弹簧118套在限位杆111上,齿条112前部下侧焊接有升降杆116,转动块117通过转动能够与升降杆116接触。
46.在清水与修复液都存储至集水框2内后,清水与修复液将会与扇叶115接触,人们可无需提前对修复液与清水进行混合,人们可直接启动驱动电机82工作对土壤进行修复工作,驱动电机82运转将带动第一转动轴83转动,第一转动轴83便可带动转动块117转动,在
转动块117转动至与升降杆116接触时,将推动升降杆11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齿条112与限位杆111向上移动,使得拉伸弹簧118拉伸,齿条112向上移动将带动齿轮114转动,齿轮114进而带动第三转动轴113与扇叶115转动,扇叶115转动便可对清水与修复液进行混合,当转动块117转动至不再与升降杆116接触时,齿条112便会在拉伸弹簧118的复位作用下带动限位杆111与升降杆116向下移动,使得齿条112带动齿轮114、第三转动轴113与扇叶115反向转动复位,扇叶115便再次对修复液与清水进行搅动混合,如此转动块117转动将间歇的推动升降杆116,将通过齿条112与拉伸弹簧118的配合,使得扇叶115反复正反两个方向转动,可在进行土壤修复工作中不断搅动修复液,达到较高的融合度,在驱动电机82关闭工作后,扇叶115也将停止转动。
47.在图1和图14中示出,还包括有防尘机构12,防尘机构12包括有第四转动轴120、第四连接块121、把手122和防尘块123,支撑框1上部左侧转动式设有第四转动轴120,第四转动轴120顶部设有第四连接块121,第四连接块121顶部右侧前后对称焊接有用于人们手握的把手122,两个把手122右侧之间连接有能够对修复液进行防护的防尘块123,第四连接块121底部右侧也连接有防尘块123,两个防尘块123均与同侧的装料筒90顶部接触配合。
48.在人们需要往装料筒90内添加修复液时,人们可向上拉动齿条112,进而带动第四连接块121与第四转动轴120转动,第四连接块121转动将带动左部的防尘块123转动打开,右部的防尘块123会随着把手122向上转动打开,在防尘块123都打开后,人们便可将修复液加入两个装料筒90内,在修复液加入完毕后,人们反向转动把手122,带动第四连接块121与第四转动轴120反向转动,进而带动右部的防尘块123反向转动重新与右部的装料筒90顶部接触,第四连接块121反向转动便带动左部的防尘块123反转重新与左部的装料筒90顶部接触,如此在防尘块123的作用下能够对修复液起到防尘的作用,防止在对土壤进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掉入装料筒90内导致修复液在喷出时出现堵塞现象。
49.在图1和图15中示出,还包括有翻土机构13,翻土机构13包括有支撑轴130和拨动块131,支撑框1下部左右两侧壁上均焊接有支撑轴130,两根支撑轴130之间连接有能够刮平土壤的拨动块131,拨动块131位于支撑框1的后侧。
50.在人们使用本装置进行土壤修复工作时,拨动块131也将与土壤接触,可作为本装置的支撑,在本装置单依靠翻转块84转动进行移动时,可防止翻转块84在翻动土壤时出现不稳定倾倒的现象,拨动块131可支撑着本装置,同时拨动块131位于支撑框1的后方,对于一些已喷洒上修复液的土壤,拨动块131可起到轻微刮平的作用,防止喷洒修复液后的土壤过于松散造成扬尘现象。
51.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专利,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专利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专利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专利,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