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7843发布日期:2022-10-22 00:4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浮岛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2.人类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河道等水环境生态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与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磷等含量的人工浮岛,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总磷、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当前,对于生物浮岛的研究和应用,多以浮岛植物和浮岛载体等平面构造为重点,传统生物浮岛平面结构和单一植物净化处理单元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立体式结构的植物净化单元和生物净化单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且能够长期保持对河道水体的水质净化,降低了净化成本。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表面的植物净化单元和水体内的生物净化单元,所述植物净化单元包括外框架、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浮床与所述外框架连接紧固,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与生态浮床上均布的植物种植穴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下垂至水体内;所述生物净化单元包括悬挂杆、填料球网和曝气装置,所述悬挂杆两两一组左右对称悬挂于外框架底部,沿外框架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组悬挂杆,一组悬挂杆安设于一张所述填料球网,所述曝气装置安设于填料球网底部。
5.按上述方案,所述填料球网有填料球和连接线组成,所述连接线纵横交错形成连接网,所述填料球串联在所述连接网的交点处。
6.按上述方案,所述生态浮岛由多块生态浮岛片材通过连接件拼接而成。
7.按上述方案,所述生态浮岛上均布透气孔。
8.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框架两侧边套设浮体。
9.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线采用尼龙或者不锈钢制成,拉伸强度大于500kg。
10.按上述方案,所述填料球内填充河道中培养分离的土著菌的菌种。
11.按上述方案,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和多根微孔曝气管,所述多根微孔曝气管均匀间隔水平设于所述填料球网下方,与所述曝气机相连。
12.按上述方案,所述水生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香根草、风车草、菰、香蒲、灯心草、植雍菜及矮灯芯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通过沿竖直方
向设置的植物净化单元和生物净化单元形成立体式结构,其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再生,具有微生物菌群的种类丰富,生物活性高,生物量大的特点,结合复氧透气孔以及供气装置复氧及搅动的联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浓度,通过促进浮床植物和微生物生长从而促进氧化还原、分解、吸附、絮凝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可有效降低氮、磷的含量,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生态浮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17.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包括设置于水体表面的植物净化单元和水体内的生物净化单元,植物净化单元包括外框架1、生态浮岛2和水生植物3,生态浮床与外框架连接紧固,水生植物种植与生态浮床上均布的植物种植穴2.1中,水生植物的根系4下垂至水体内;生物净化单元包括悬挂杆5、填料球网6和曝气装置7,悬挂杆两两一组左右对称悬挂于外框架底部,沿外框架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组悬挂杆,一组悬挂杆安设于一张填料球网,曝气装置安设于填料球网底部。
18.水生植物包括芦苇、美人蕉、香根草、风车草、菰、香蒲、灯心草、植雍菜及矮灯芯草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水生植物根系表面能分泌大量的生物酶,使得水生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可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此外,水生植物根系释放氧气,能够强化固化生物净化单元的污染物降解效果。
19.填料球网有填料球6.1和连接线6.2组成,连接线纵横交错形成连接网,填料球串联在连接网的交点处。填料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为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着生、附着或穴居条件,可以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很强净化活性功能的生物膜。连接线采用尼龙或者不锈钢制成,拉伸强度大于500kg。
20.填料球内填充河道中培养分离的土著菌的菌种,且配合水生植物根系形成若干生物膜处理单元,通过生态植物与微生物的组合应用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处理效率高。
21.生态浮岛由多块生态浮岛片材2.2通过连接件2.3拼接而成,连接件可采用扣锁。
22.生态浮岛上均布透气孔2.4,为浮床植物与浮岛生物提供代谢需氧量,大大提高了其存活率。
23.上层框架两侧边套设浮体8。
24.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7.1和多根微孔曝气管7.2,多根微孔曝气管均匀间隔水平设于填料球网下方,与曝气机相连。
25.通过曝气机和微孔曝气管向水生植物根系和生物净化单元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以此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生物净化单元向水体中释放微生物,实现水体的脱氮、脱磷,同时曝气机和微孔曝气管对水体进行了高效增氧,进一步促进了填料球内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及对氮磷的吸收分解,促进河流自然生态的恢复。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体表面的植物净化单元和水体内的生物净化单元,所述植物净化单元包括外框架、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所述生态浮岛与所述外框架连接紧固,所述水生植物种植与生态浮岛上均布的植物种植穴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下垂至水体内;所述生物净化单元包括悬挂杆、填料球网和曝气装置,所述悬挂杆两两一组左右对称悬挂于外框架底部,沿外框架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组悬挂杆,一组悬挂杆安设于一张所述填料球网,所述曝气装置安设于填料球网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球网有填料球和连接线组成,所述连接线纵横交错形成连接网,所述填料球串联在所述连接网的交点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由多块生态浮岛片材通过连接件拼接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上均布透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两侧边套设浮体。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采用尼龙或者不锈钢制成,拉伸强度大于500kg。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球内填充河道中培养分离的土著菌的菌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和多根微孔曝气管,所述多根微孔曝气管均匀间隔水平设于所述填料球网下方,与所述曝气机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用生态浮岛,包括设置于水体表面的植物净化单元和水体内的生物净化单元,植物净化单元包括外框架、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与外框架连接紧固,水生植物种植与生态浮床上均布的植物种植穴中,水生植物的根系下垂至水体内;生物净化单元包括悬挂杆、填料球网和曝气装置,所悬挂杆两两一组左右对称悬挂于外框架底部,沿外框架宽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组悬挂杆,一组悬挂杆安设于一张填料球网,曝气装置安设于填料球网底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降低氮、磷的含量,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促进河流自然生态的恢复。促进河流自然生态的恢复。促进河流自然生态的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余葱葱 江振寅 李冰 万文晨 杨鹏 姚鹏 邬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紫光湖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9
技术公布日:2022/10/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