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6336发布日期:2022-08-20 04:3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进入汽包的给水总是带有一定的盐分,锅内进行加药处理后,锅水的结垢性物质转变为水渣,此外锅水腐蚀金属也要产生一些腐蚀产物。因此,在锅水中含有各种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锅炉运行中,这些杂质只有很少部分被蒸汽带走,绝大部分留在锅水中,随着锅水的不断蒸发,这些杂质浓度逐渐增大。锅水杂质浓度过大,不仅影响蒸汽品质,而且还可造成受热面的结垢与腐蚀,影响锅炉安全运行。为了控制锅水品质,必须进行锅炉排污,以排出部分被盐质和水渣污染的锅水,并以清给水进行补充。锅炉排污水直接排放,会污染土壤等。同时,锅炉排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热能,直接排放会造成热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
4.一种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热水罐、污水沉降池、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热水罐的进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排污口通过管道连通,热水罐的出水口与污水沉降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位于污水沉降池中,第二换热管道位于热水罐中,第一换热管道的进水口与外界的自来水管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5.优选的,所述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污水沉降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通过管道连通。
6.优选的,所述污水沉降池内设有除沉淀机构,所述除沉淀机构包括刮板、横向牵引链条、转向轮、第一卷轴、第一电机、收容槽、竖向牵引链条、第二卷轴、第二电机,所述刮板倾斜设置在污水沉降池的底部,刮板的长度与污水沉降池的宽度相同,刮板位于第一换热管道的正下方,刮板的两端与横向牵引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牵引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一卷轴固定连接,第一卷轴的轴心与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收容槽与刮板相正对,刮板将沉降物质转移到收容槽内,竖向牵引链条的下端与收容槽固定连接,竖向牵引链条的上端与第二卷轴固定连接,第二卷轴的轴心与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收容槽与刮板相邻的一端呈楔形,以便于沉降物向上滑入收容槽中,收容槽的底部设有滤水孔,以将水过滤下去。
8.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包括若干直管、弯头,所述直管水平排列在污水沉降池内,相邻两根直管通过弯头连通。
9.优选的,所述热水罐呈圆筒状,相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呈向上螺旋状。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污水通过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
换热管道的换热,部分热能被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吸收。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中为锅炉用水预热,从而减少锅炉的能量消耗。同时,锅炉排污水经过污水沉降池的沉降,不溶性物质与水被分离,从而减少了水污染。静置沉降池内可通过铺撒絮凝剂,使铁离子等沉降,从而进一步除杂。除杂后的水进入到第二换热管道中进行预热,之后进入到锅炉的汽包中,从而能够节约用水。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水的流向图。
14.图中: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10、热水罐20、污水沉降池30、除沉淀机构301、刮板3011、横向牵引链条3012、转向轮3013、第一卷轴3014、第一电机3015、收容槽3016、竖向牵引链条3017、第二卷轴3018、第二电机3019、第一换热管道40、第二换热管道50、活性炭过滤器60。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请参看图1至图3,一种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10包括热水罐20、污水沉降池30、第一换热管道40、第二换热管道50,所述热水罐20的进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排污口通过管道连通,热水罐20的出水口与污水沉降池3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40位于污水沉降池30中,第二换热管道50位于热水罐20中,第一换热管道40的进水口与外界的自来水管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40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50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换热管道50的出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
17.通过第一换热管道40和第二换热管道50的充分换热,能够使锅炉排污水中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并且通过在污水沉降池30中换热,既能够沉降杂质,净化水体,又能够将水体中的热量得到利用,一举两得。水体在降温的同时,物质的溶解度降低,能够更有利于形成沉淀。
18.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10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60,活性炭过滤器60的进水口与污水沉降池3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活性炭过滤器60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50通过管道连通。通过活性炭能够将水体中的不溶物进一步过滤,从而使进入锅炉汽包的水不容易发生结垢。
19.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沉降池30内设有除沉淀机构301,所述除沉淀机构301包括刮板3011、横向牵引链条3012、转向轮3013、第一卷轴3014、第一电机3015、收容槽3016、竖向牵引链条3017、第二卷轴3018、第二卷轴3019,所述刮板3011倾斜设置在污水沉降池30的底部,刮板3011的长度与污水沉降池30的宽度相同,刮板3011位于第一换热管道40的正下方,刮板3011的两端与横向牵引链条3012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牵引链条3012的另一端与第一
卷轴3014固定连接,第一卷轴3014的轴心与第一电机3015的转轴固定连接,收容槽3016与刮板3011相正对,刮板3011将沉降物质转移到收容槽3016内,竖向牵引链条3017的下端与收容槽3016固定连接,竖向牵引链条3017的上端与第二卷轴3018固定连接,第二卷轴3018的轴心与第二卷轴3019的转轴固定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收容槽3016与刮板3011相邻的一端呈楔形,以便于沉降物向上滑入收容槽3016中,收容槽3016的底部设有滤水孔,以将水过滤下去。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管道40包括若干直管、弯头,所述直管水平排列在污水沉降池30内,相邻两根直管通过弯头连通。
22.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罐20呈圆筒状,相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道50呈向上螺旋状。
2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罐、污水沉降池、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热水罐的进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排污口通过管道连通,热水罐的出水口与污水沉降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位于污水沉降池中,第二换热管道位于热水罐中,第一换热管道的进水口与外界的自来水管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口与污水沉降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通过管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沉降池内设有除沉淀机构,所述除沉淀机构包括刮板、横向牵引链条、转向轮、第一卷轴、第一电机、收容槽、竖向牵引链条、第二卷轴、第二电机,所述刮板倾斜设置在污水沉降池的底部,刮板的长度与污水沉降池的宽度相同,刮板位于第一换热管道的正下方,刮板的两端与横向牵引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横向牵引链条的另一端与第一卷轴固定连接,第一卷轴的轴心与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收容槽与刮板相正对,刮板将沉降物质转移到收容槽内,竖向牵引链条的下端与收容槽固定连接,竖向牵引链条的上端与第二卷轴固定连接,第二卷轴的轴心与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与刮板相邻的一端呈楔形,以便于沉降物向上滑入收容槽中,收容槽的底部设有滤水孔,以将水过滤下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道包括若干直管、弯头,所述直管水平排列在污水沉降池内,相邻两根直管通过弯头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罐呈圆筒状,相应的,所述第二换热管道呈向上螺旋状。

技术总结
一种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热水罐、污水沉降池、第一换热管道、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热水罐的进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排污口通过管道连通,热水罐的出水口与污水沉降池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位于污水沉降池中,第二换热管道位于热水罐中,第一换热管道的进水口与外界的自来水管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管道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换热管道的出水口与锅炉的汽包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排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污水通过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的换热,部分热能被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吸收。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中为锅炉用水预热,从而减少锅炉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锅炉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锅炉的能量消耗。


技术研发人员:唐惕 王莉莉 冯喜玲 范彦斌 刘占峰 赵兴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盈氟金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4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