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2983发布日期:2023-03-29 02:38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工业园区污水水质比单一工业企业污水水质复杂,且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国内外对工业园区综合污水的处理普遍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在好氧生物处理系统之前设置水解酸化池,主要是用于强化一级处理,提高污水可生化性,但是,操作过程中对水中溶解氧和温度条件控制不严格,因此传统式的水解酸化池几乎对污染物没有去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在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的同时兼具脱除总氮的作用,极大的缓解后续工艺的负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包括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内设配水器,所述配水器包括配水箱,所述配水箱底部贯穿配水主管和配水支管,所述配水主管连通进水管,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底部连通排泥管,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上端设有出水口。
7.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支管顶端高于配水主管顶端。
8.进一步地,所述配水主管位于配水箱正中央,所述配水支管位于配水主管的两端等距分布。
9.进一步地,所述配水支管呈发散状延伸至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底部,以实现多点均匀布水。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泥管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位于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底部,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以实现分层排泥。
11.进一步地,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中部连通回流污泥管,所述回流污泥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回流污泥管与第一支管位于同一反应层。回流污泥管的回流污泥来自回流污泥生化池或者二沉池。
12.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连通沉砂池,所述沉砂池连通格栅井,所述格栅井设有污水进口。
13.污水与回流污泥同步进入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根据水、泥的不同反应状态,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自下而上分为混流层、悬浮层两个反应层和上清液。
14.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配水支管呈发散状延伸至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底部,以实现池底多点均匀布水,形成混流层,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中部连通回流污泥管,回流污泥会对混流层泥水混合物起到拦截的作用,由此在回流污泥管位置处形成一层稳定的悬浮层,排泥管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用于排出悬浮层失活的污泥,第二支管用于排出混流层失活的污泥,经过悬浮层和混流层处理后的污水上升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的顶部形成清液层后通过出水口流出。
16.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特的布水方式和污泥回流方式,使其自下而上分为混流层、悬浮层和上清液,在混流层进行水解酸化作用,在悬浮层进行反硝化作用,使总氮在前端得到部分去除,极大的减轻后续工艺的负荷。
附图说明
17.图1为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使用状态图;
20.图中:1-格栅井;2-沉砂池;3-进水管;4-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5-配水器;51-配水箱;52配水主管;53;配水支管;6-排泥管;61-第一支管;62-第一控制阀;63-第二支管;64-第二控制阀;7-回流污泥管;8-第三控制阀;9-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如图1,2和3所示,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包括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内设配水器5,所述配水器5包括配水箱51,所述配水箱51底部贯穿配水主管52和配水支管53,所述配水支管53顶端高于配水主管52顶端,所述配水主管52位于配水箱5正中央,所述配水支管53位于配水主管52的两端等距分布,所述配水支管53呈发散状延伸至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以实现均匀布水,所述配水主管52连通进水管3,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连通排泥管6,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上端设有出水口9。
24.所述排泥管6设有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63,所述第二支管63位于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所述第一支管6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2,所述第二支管64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3,通过支管上的控制阀控制污泥的进出。
25.所述进水管3连通沉砂池2,所述沉砂池2连通格栅井1,所述格栅井1设有污水进口。
26.污水通过污水进口进入格栅井1、沉砂池2和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污水由所述进水管3进入所述配水器5,当所述配水箱51中水位高于所述配水支管53顶端时,污水流入配水支管53,通过污水的重力流作用使污水在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池底实现均匀布水,同时搅动池底的水解酸化污泥,与水解酸化污泥充分接触进行水解酸化作用,并在所
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下部形成稳定混流层反应层,在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池底设计所述第二支管63,用于排出失活的水解酸化污泥,污水经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处理后,通过出水口9排入下一处理单元。
27.进一步地,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中部连通回流污泥管7,来自回流污泥生化池或者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从回流污泥管7进入所述所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所述回流污泥管7上设有第三控制阀6,所述回流污泥管7与第一支管61位于同一反应层,通过回流污泥管7上的控制阀控制污泥的进出。
28.回流污泥从回流污泥管7进入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同时,污水经所述配水支器5并靠自身重力作用达到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冲力不会过大又足以搅动池底的水解酸化污泥,加之回流污泥会对混流层泥水混合物起到拦截的作用,由此在所述回流污泥管7位置处形成一层稳定的悬浮层反应层,在该层回流污泥与水解酸化反应后的污水进行充分的接触,反硝化细菌利用回流污泥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作用,使tn在前端得到部分的去除,回流污泥经过反硝化细菌的消化分解,成为微生物的养料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在进水水压和回流污泥的双重作用下,反硝化作用后失活的污泥很难向池底沉降,因此在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内设置所述第一支管61,用于排出反硝化用后失活的污泥。随着反应的进行,污水经过水解酸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上升至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上部形成上清液层,由所述出水口9排出进入下一单元进行处理。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内设配水器(5),所述配水器(5)包括配水箱(51),所述配水箱(51)底部贯穿配水主管(52)和配水支管(53),所述配水主管(52)连通进水管(3),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连通排泥管(6),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上端设有出水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支管(53)顶端高于配水主管(52)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主管(52)位于配水箱(51)正中央,所述配水支管(53)位于配水主管(52)的两端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支管(53)呈发散状延伸至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6)设有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63),所述第二支管(63)位于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底部,所述第一支管(61)上设有第一控制阀(62),所述第二支管(63)上设有第二控制阀(6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4)中部连通回流污泥管(7),所述回流污泥管(7)上设有第三控制阀(8),所述回流污泥管(7)与第一支管(61)位于同一反应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连通沉砂池(2),所述沉砂池(2)连通格栅井(1),所述格栅井(1)设有污水进口。

技术总结
一种分层配流水解酸化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方案包括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内部设置配水器,所述配水器由配水主管、配水箱和配水支管组成,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内设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用于排泥,分别由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单独控制,所述分层配流水解酸化池中部设有水解酸化池回流污泥管,由第三控制阀控制。这样的布水方式和污泥回流方式,使其自下而上分为混流层、悬浮层和上清液,在混流层进行水解酸化作用,在悬浮层进行反硝化作用,使总氮在前端得到部分去除,极大的减轻后续工艺的负荷。极大的减轻后续工艺的负荷。极大的减轻后续工艺的负荷。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红 梁丽 林泰成 周钲 林金华 孙峰 韦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鸿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5
技术公布日:2023/3/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