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8056发布日期:2023-09-07 21:1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


背景技术:

1、为保障居民饮水安全,从水源地取用的原水需经过净水厂的处理,使处理后出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原水中净化去除的杂质主要是悬浮物和胶体颗粒,通过投加电解质可以使胶体颗粒及细小的悬浮颗粒相互聚结形成絮凝矾花,其中较大的矾花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沉淀从而得以去除。上述絮凝过程主要通过网格絮凝池实现。为了获得足够的絮凝时间,通常在网格絮凝池内设置多个竖井,竖井内安装网格,竖井的井壁上按照设计路径开设过流孔,水流在过网途中形成大量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使水中颗粒发生碰撞形成矾花。然而,现有技术中,过流口4与水流相接触位置表面通常采用平面结构(见图2),用于使通过的水流发生强烈扰动促进水中胶体的相互聚集行成大颗粒,然而,当水流剧烈扰动时,又容易导致大的矾花颗粒破碎上浮。即现有网格絮凝池容易发生矾花破碎上浮的不良现象,不利于后续沉淀,影响整体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包括

3、絮凝池主体,具有基础底座,所述基础底座四周设置有围墙;

4、分隔墙,设置在所述絮凝池主体内,所述分隔墙的底部与基础底座相连,分隔墙的端部与所述围墙相连,且分隔墙交错设置将絮凝池主体分隔成多个竖井;

5、过流口,开设在分隔墙上,所述过流口沿水流路径在相邻分隔墙上上下交错设置,且位于水流路径前2/3范围内的过流口表面具有与水流相接触的平面结构,位于水流路径其余1/3范围内的过流口表面具有与水流相接触的弧面结构;

6、网格板,设置在所述竖井内,并位于相邻分隔墙的过流口之间。

7、所述分隔墙包括x向隔墙和y向隔墙,且相邻所述x向隔墙和相邻所述y向隔墙均为等间距设置。

8、所述竖井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每一竖井的底部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倒梯台泥斗。

9、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为与分隔墙一体化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件形成。

10、或者,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由与分隔墙固定相连的弧面形金属边框构成。

11、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是以分隔墙厚度为直径的半圆形。

12、所述网格板在每一竖井内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每一网格板均与水流方向相垂直。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改造,过网水流在絮凝池的前2/3段能够发生强烈扰动,促进水中胶体相互聚集,从而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矾花,在过流口弧面结构的作用下,过网水流在絮凝池后1/3段能够降低水流扰动程度,使大颗粒矾花保持外观,避免发生破碎上浮现象,有利于其在下一工序形成良好沉淀,从而提高自来水的整体净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墙包括x向隔墙和y向隔墙,且相邻所述x向隔墙和相邻所述y向隔墙均为等间距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且每一竖井的底部均设置有上大下小的倒梯台泥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为与分隔墙一体化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件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由与分隔墙固定相连的弧面形金属边框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的弧面结构是以分隔墙厚度为直径的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在每一竖井内间隔设置有多个,且每一网格板均与水流方向相垂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自来水净化的网格絮凝池,包括:絮凝池主体,具有基础底座和围墙;分隔墙,设置在絮凝池主体内,底部与基础底座相连,端部与围墙相连,且分隔墙交错设置将絮凝池主体分隔成多个竖井;过流口,开设在分隔墙上,过流口沿水流路径在相邻分隔墙上上下交错设置,且位于水流路径前2/3范围内的过流口表面具有与水流相接触的平面结构,位于水流路径其余1/3范围内的过流口表面具有与水流相接触的弧面结构;网格板,设置在竖井内,并位于相邻分隔墙的过流口之间。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改造,通过后段过流口弧面结构的作用,能够降低水流扰动程度,避免大颗粒矾花破碎上浮,有利于其在下一工序形成良好沉淀。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元,马明星,杜晖,王笑飞,张玉婉,黄绍磊,郭晓萌,崔寒,牛永前,魏中伟,谢宁,丁玉,许寒剑,侯少璞,胡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