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1798发布日期:2022-12-24 02: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流和湖泊水生态景观型水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很多河流和湖泊水体水质质量较差,有的湖泊、河流甚至为v类水质,水体的透明度差,水体自净能力差,影响周边居住生态环境。
3.现有的处理方法多为设置拦漂排和定期清理水葫芦等有害挺水植物,但此类方法多为治标不治本,不能有效改善水体本身污染状态。此外,当水面被污物遮挡,水质恶化后,水体内的沉水植物生长就会受限,进而导致水体富养化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水体内植物、微生物和鱼类等大量死亡。
4.综上所述,现有湖泊水体净化方式还停留在清理水面污物了阶段,未能深入水体本身的净化。如何能对水体本身进行净化,进而营造良好微生物、植物、鱼类等生长环境,最终达到水体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有效净化水体和污物截留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设于水面的浮块和用于连接相邻浮块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上设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根系垂悬于水中,所述多个浮块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共同组成浮块组,所述浮块组的侧面和下方包裹有密目网,所述密目网内设有沉水植物。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块中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挺水植物设于凹槽内,挺水植物根系穿过通孔垂悬于水中。
8.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浮块通过横向和纵向串联组成矩阵式浮块组,所述浮块的尺寸为2m*2m,相邻浮块的间距为3m。
9.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1m,相邻通孔的间距为0.3-0.5m。
10.更进一步地,所述挺水植物为荷花、水葱、芦苇或美人蕉。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苦草或菹草。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空心漂浮楠竹。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密目网为土工织物密目网。
14.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浮块通过相互连接组成浮块组的结构,并在浮块上设置挺水植物;同时,浮块组的侧面和下方包裹有密目网,密目网内设有沉水植物。
15.通过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相配合,实现对水面污物的物理过滤、截留和对水体内污物的生物吸附、化学转化。组成了水上景观、水面净化、水下水草三位一体化立体净化系统。调整和优化水生态系统结构,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改善工程,提升湖泊水环境质
量,实现湖泊现状“藻型浊水”,向“草型清水”的转变,发挥城市景观湖泊的功能与作用,利用挺水植物的抑藻作用和水质净化功能,改善水质环境,为其它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以提升湖泊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打造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从而有效河流湖泊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并实现景观效果、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8.图中:挺水植物1、连接杆2、浮块3、密目网4、侧密目网4.1、底密目网4.2、挺水植物根系5、沉水植物6。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0.一种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设于水面的浮块3和用于连接相邻浮块3的连接杆2。多个浮块3通过横向和纵向串联组成矩阵式浮块组,所述浮块3的尺寸为2m*2m,相邻浮块3的间距为3m。连接杆2为空心漂浮楠竹。所述浮块3中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1m,相邻通孔的间距为0.3-0.5m。所述凹槽内设有挺水植物1,挺水植物根系5穿过通孔垂悬于水中,所述挺水植物1为荷花、水葱、芦苇或美人蕉等。所述浮块组的侧面和下方包裹有密目网4,所述密目网4为土工织物密目网4。密目网4由侧密目网4.1和底密目网4.2组成,所述侧密目网4.1的上端固定在空心漂浮楠竹上,底密目网4.2上设有沉水植物6,所述沉水植物6为金鱼藻、苦草或菹草等。
21.本实用新型对河湖水生态修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22.1、挺水植物1群落恢复工程。在水面布置多个横向和纵向串联的浮块3,浮块3中间布设凹槽,底部设有通孔,以种挺水植物1。浮块3间采用空心漂浮楠竹绑扎连接固定,形成多个浮块组成的矩阵式浮块组。挺水植物根系5自然下坠垂落悬浮于水中,经过挺水植物根系5的物理过滤、截留、生物吸附、化学转化,促进水质净化提升和达标。
23.2、河湖水下底质水质净化透明度提升工程。在底密目网4.2上设有沉水植物6,形成底层水草地,以吸附和净化水质。生活水中的水生生物、小型虫类和鱼、鸟类等水生动物捕捉吞食沉水植物6,通过生物和食物链,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实现水质自然净化处理,促使着水体的酸碱度、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大于1m)、氮质量浓度和磷质量浓度、色度、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ⅲ类水质要求。
24.3、水上植物景观工程。在河流湖泊水面布置多个矩阵式浮块组。浮块3为轻型塑料材质,浮块3中间布设凹槽,以种植挺水植物1,挺水植物1主要有荷花、水葱、芦苇或美人蕉等。挺水植物1随浮块3浮于水面,形成挺水植物1景观长廊带,通过侧密目网4.1可物理拦截水面污物。同时侧密目网4.1还可以对垂悬于水中的挺水植物根系5进行围挡和保护,防止较大的食草鱼类过量吞食种植于湖底的净化水草和悬浮于水体中的挺水植物根系5,而影响沉水植物6和挺水植物根系5对湖泊或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26.1、水面污物拦截效果好。通过侧密目网4.1可物理拦截水面污物。同时侧密目网4.1还可以对垂悬于水中的挺水植物根系5进行围挡和保护,防止较大的食草鱼类过量吞食种植于湖底的净化水草和悬浮于水体中的挺水植物根系5。
27.2、水质净化效果好。水体经过挺水植物根系5的生物过滤、吸附和转化,能够有效过滤吸附掉水中固体颗粒物,使水的固体颗粒、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这些指标,实现水处理水质达标。同时,沉水植物6以及生活在其中的水生生物、小型虫类和鱼、鸟类等水生动物捕捉吞食,通过生物和食物链,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实现水质自然净化处理,促使着水体的酸碱度、透明度(水体透明度大于1m)、氮质量浓度和磷质量浓度、色度、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的ⅲ类水质要求。
28.3、形成生态植被景观。在浮块3上种植生态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1:荷花、水葱、芦苇等。沉水植物6:金鱼藻、苦草、菹草等,形成水面绿化景观植被系统。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设于水面的浮块(3)和用于连接相邻浮块(3)的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3)上设有挺水植物(1),挺水植物根系(5)垂悬于水中,所述多个浮块(3)通过连接杆(2)相互连接共同组成浮块组,所述浮块组的侧面和下方包裹有密目网(4),所述密目网(4)内设有沉水植物(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3)中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挺水植物(1)设于凹槽内,挺水植物根系(5)穿过通孔垂悬于水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浮块(3)通过横向和纵向串联组成矩阵式浮块组,所述浮块(3)的尺寸为2m*2m,相邻浮块(3)的间距为3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1m,相邻通孔的间距为0.3-0.5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1)为荷花、水葱、芦苇或美人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6)为金鱼藻、苦草或菹草。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为空心漂浮楠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目网(4)为土工织物密目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湖水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多个设于水面的浮块和用于连接相邻浮块的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块上设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根系垂悬于水中,所述多个浮块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共同组成浮块组,所述浮块组的侧面和下方包裹有密目网,所述密目网内设有沉水植物。本实用新型具备能有效净化水体和污物截留的有益效果。体和污物截留的有益效果。体和污物截留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东 李瑞清 姚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