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孔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149发布日期:2022-10-05 07:2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孔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微孔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处理中,曝气是污水好氧生化处理系统中运转费用最高的工艺环节,曝气是指利用充气或机械搅动等方法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增大水与气体接触,进行溶氧或散除水中溶解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的过程。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氧由空气(气相)向水体(液相)进行传质转移。在好氧工艺中,曝气主要功能是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的接触,其充氧效率与好氧微生物生长量成正相关性。溶解氧的供给量要根据好氧微生物的数量、生理特性、基质性质及浓度来综合考虑。这样,活性污泥才能处在最佳的降解有机物的状态。根据试验表明,曝气池中溶解氧维持在3~4mg/l为宜,若供氧不足,活性污泥性能差,导致废水处理效果下降。为保证有充足的供氧,必须依靠曝气设备来完成,目前常用的曝气方式有机械曝气、鼓风曝气和射流曝气等,但都存在能耗高、氧转移效率不高等问题,因此优选能耗少、效率高的曝气装置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孔曝气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气液混合效果,加快气体溶解率进而提高曝气效率。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孔曝气装置,包括:
5.外筒,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自后向前设置有渐扩结构;
6.气路支管,设置所述内筒的后端;
7.水路支管,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后端,所述水路支管环设在所述气路支管的四周,所述气路支管在与内筒的连接处形成气液混合点。
8.优选的,所述内筒包括多级内筒段,所述内筒段的直径自后向前的增大。
9.优选的,所述多级内筒段自后向前为第一内筒段、第二内筒段和第三内筒段,所述第一内筒段、第二内筒段和第三内筒段为圆管状,所述第一内筒段、第二内筒段和第三内筒段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气路支管和水路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段的后端。
10.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前端与所述内筒的前端齐平。
11.优选的,微孔曝气装置还包括水路总管,所述水路总管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后端,所述水路总管与各所述水路支管连通。
12.优选的,微孔曝气装置还包括气路总管,所述气路总管设置在所述外筒的中部,所述气路总管穿过所述外筒与各所述气路支管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内筒的数量为2-5组,相邻所述的内筒的等分角度为180
°‑
72
°

14.优选的,所述内筒的总长度为外筒长度的三分之一。
15.优选的,所述水路支管的管径大于所述气路支管的管径。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7.利用内筒和外筒构成气室,内筒具有渐扩结构提高气液混合效果,提高气体溶解率;多个水路支管环设在内筒内,使得水路支管的直径减小,水路支管的数量增多,可以产生纳米级的气泡,减小水路支管带来的阻力损失。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孔曝气装置的前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留一个内筒后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第一内筒段;2-第二内筒段;3-第三内筒段;4-气路总管;5-气路支管;6-气液混合点;7-外筒;8-水路支管;9-水路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孔曝气装置。
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孔曝气装置,包括外筒7和内筒,其中外筒7和内筒的前端对齐设置,内筒的长度为外筒7长度的三分之一,在外筒7的后端设置有水路总管9,该水路总管9分流出若干的水路支管8,若干的水路支管8连接到内筒的后端。本申请还包括气路总管4,气路总管4自外筒7的侧壁中部穿过侧壁并分流出若干的气路支管5,每个内筒连接有一个气路支管5,在同一个内筒中的各个水路支管8以气路支管5为圆心呈环形排布。气路支管5在与内筒的连接处形成气液混合点6用于曝气。优选的,气路支管5和水路支管8的截面均为圆形,水路支管8的管径大于气路支管5的管径。
25.优选的,水路总管9与外筒7之间通过转接管连接,转接管与外筒7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通过更换不同的转接管可以调节进入外筒7内的水量。
26.前述的内筒自后向前的设置有渐扩结构,该渐扩结构可以提高气液混合效果,提高气体溶解率。
27.具体的,内筒包括多级内筒段,内筒段的直径自后向前的增大。在一实施例中,多级内筒段自后向前的为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其中,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为圆管状,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的直径依次增大,前述的气路支管5和水路支管8设置在第一内筒段1的后端。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之间无缝连接,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的总长度为外筒7长度的三分之一。
28.布置在外筒7中的内筒的数量为2-5个,相邻内筒的等分角为180
°‑
72度,每个内筒中至少有一个水路支管8。
29.在使用本申请时,先将本申请以内筒向上的方向垂直放入需要曝气的水体中,水泵将污水经过水路总管9泵入本申请中,污水经水路总管9进入水路支管8中,与此同时,利用鼓风机将空气从进气总管压入到本申请中,空气经过气路总管4进入气路支管5中。气路支管5内的空气和水路支管8内的污水在气液混合点6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内筒,由于内筒
的直径自后向前逐渐扩大,提高了气液混合效果。多个水路支管8环设在内筒内,使得水路支管8的直径减小,水路支管8的数量增多,可以产生纳米级的气泡,减小水路支管8带来的阻力损失。
3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7),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自后向前设置有渐扩结构;气路支管(5),设置所述内筒的后端;水路支管(8),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后端,所述水路支管(8)环设在所述气路支管(5)的四周,所述气路支管(5)在与内筒的连接处形成气液混合点(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包括多级内筒段,所述内筒段的直径自后向前的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内筒段自后向前为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所述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为圆管状,所述第一内筒段(1)、第二内筒段(2)和第三内筒段(3)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气路支管(5)和水路支管(8)设置在所述第一内筒段(1)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7)的前端与所述内筒的前端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曝气装置还包括水路总管(9),所述水路总管(9)设置在所述外筒(7)的后端,所述水路总管(9)与各所述水路支管(8)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曝气装置还包括气路总管(4),所述气路总管(4)设置在所述外筒(7)的中部,所述气路总管(4)穿过所述外筒(7)与各所述气路支管(5)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数量为2-5组,相邻所述的内筒的等分角度为180
°‑
72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总长度为外筒(7)长度的三分之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孔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支管(8)的管径大于所述气路支管(5)的管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孔曝气装置,涉及水处理技术,包括:外筒,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所述内筒自后向前设置有渐扩结构;气路支管,设置所述内筒的后端;水路支管,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后端,所述水路支管环设在所述气路支管的四周,所述气路支管在与内筒的连接处形成气液混合点,利用内筒和外筒构成气室,内筒具有渐扩结构提高气液混合效果,提高气体溶解率;多个水路支管环设在内筒内,使得水路支管的直径减小,水路支管的数量增多,可以产生纳米级的气泡,减小水路支管带来的阻力损失。减小水路支管带来的阻力损失。减小水路支管带来的阻力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吕英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英翔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2/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