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75359发布日期:2023-04-18 22:5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的执行也日益严格,其中的氮磷指标尤为重视,实现低成本高效稳定的脱氮一直是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一项关键任务。

2、通常市政污水处理厂通过生化系统实现对污水中氮的去除,即在厂内设置生化池,通过池内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在好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后续在缺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碳源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最终实现污水的生物脱氮。

3、目前市政污水厂的脱氮主要依靠活性污泥的生物菌群,但是由于进水水质氮素的波动性导致的冲击负荷以及季节性对水温变化,导致对生化系统脱氮性能存在不稳定性,致使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存在不达标排放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能够消除进水水质波动和季节性水温变化对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使处理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

4、吸附池包括多组单元格;单元格之间并联布置。

5、进一步地,吸附池的单元格中的装填料为沸石。

6、进一步地,吸附池中的单元格上均设有再生管路;再生管路包括再生液输入管路和再生废液回流管路;

7、再生液输入管路上设有第一自动控制阀;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二自动控制阀。

8、进一步地,好氧池前端设有再生废液回流入口;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与再生液回流入口连接。

9、进一步地,沉淀池底部设有排出活性污泥的管路。

10、进一步地,沉淀池底部的管路包括活性污泥回流管路和活性污泥外排管路。

11、进一步地,好氧池上设有活性污泥入口,污泥回流管路中的活性污泥经活性污泥入口进入缺氧池中。

12、进一步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装填有微生物载体。

13、进一步地,微生物载体包括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及或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两者组合。

14、进一步地,好氧池上设有混合液回流出口,缺氧池设有混合液回流入口,混合液回流出口与混合液回流入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后设置沸石吸附池,可以作为最终保安措施,去除生化系统处理后水中剩余的氨态氮,使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排放;同时利用氨氮在沸石吸附池内的吸附-解吸的过程,可以缓解来水氮污染负荷的冲击负荷以及弥补生化系统自身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处理波动,实现出水的稳定达标。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的单元格中的装填料为沸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排出活性污泥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的管路包括活性污泥回流管路和活性污泥外排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上设有活性污泥入口,所述污泥回流管路中的活性污泥经所述活性污泥入口进入所述缺氧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装填有微生物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载体包括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或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上设有混合液回流出口,所述缺氧池设有混合液回流入口,所述混合液回流出口与混合液回流入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吸附池包括多组单元格;单元格之间并联布置。本技术中设置的吸附池,可以作为最终保安措施,去除生化系统处理后水中剩余的氨态氮,使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排放;同时利用氨氮在吸附池内的吸附‑解吸的过程,可以缓解来水氮污染负荷的冲击负荷以及弥补生化系统自身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处理波动,实现出水的稳定达标。

技术研发人员:唐翀鹏,李桢,陈宏秋,唐婷芳子,和睿,付传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