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及河道渗滤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5906发布日期:2023-06-08 13:2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及河道渗滤坝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尤其涉及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及河道渗滤坝。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外用于黑臭水体中的修复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曝气生态净化方法、生物栅修复技术、稳定塘(氧化塘)处理技术。黑臭水体受到污染的情况非常复杂,传统单一的治理方法治理效果不佳。因此,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如何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黑臭河流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根治黑臭水体,改善河流水质是人们所广泛关注的。

2、在现有技术中,尽管同样存在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对黑臭河流进行治理,但现有的生物修复技术中渗滤坝的结构复杂、装置臃肿,在水体通过渗滤坝时,为给水体中的微生物分解杂质提供充足的氧气,水体需要在短时间内溶解氧含量迅速增加,形成富氧活水流,给水体大量增氧,这就需要安装增氧装置。而现有的渗滤坝中增氧装置通常安装在坝体外,这就使得现有的渗滤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装不便,占用空间大,供氧速率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解决了现有的渗滤坝组件占用空间大、安装不便且供氧速率较慢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包括:坝体;

5、所述坝体包括形成封闭区域的外壳和多个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与河道等宽,所述挡水板能够在所述外壳内形成曲折的水体通道以延长水体通过所述坝体的时间,所述挡水板之间均填充有填料以去除水体内的杂质;

6、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至位于所述坝体的中央位置的所述挡水板之间的区域为厌氧区域且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上对应河道内水流方向设置有所述厌氧区域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坝体的中间的所述挡水板至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区域为好氧区域且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所述好氧区域的出水口;所述厌氧区域和所述好氧区域相连通,所述外壳的第一侧面和所述外壳的第二侧面为一组相对的侧面;

7、所述好氧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能够为所述好氧区域提供氧气。

8、可选地,所述挡水板均设置有开口,相邻的所述开口上下相对设置;位于所述坝体的中轴线处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靠近所述曝气组件,位于所述坝体的中轴线处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开口。

9、可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河道常水位以下10~20cm处,所述出水口高度至少低于所述进水口高度20cm以上,所述出水口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相邻的所述挡水板开口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填料包括沸石层与火山石层,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交替设置,相邻的所述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多层所述沸石和所述火山石。

11、可选地,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石笼模块中,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的层厚均不超过50cm。

12、可选地,所述石笼模块的大小均不大于1*1*0.5m。

13、可选地,所述好氧区域内的所述填料形成为好氧膜过滤层,所述好氧膜过滤层与所述曝气组件相连,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好氧膜过滤层的侧壁上;

14、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固定设置于所述好氧区域的底部,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过滤层的一侧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气孔。

15、可选地,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横向承托板,所述横向承托板设置于所述曝气管与所述好氧膜过滤层之间,所述横向承托板用于支撑所述好氧膜过滤层,所述横向承托板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16、可选地,所述好氧区域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曝气管相连,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坝体外。

17、可选地,多个所述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沿河道水流方向连续布设。

18、(三)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该模块化渗滤坝组件中的曝气组件设置于好氧区域的底部,通过曝气组件为该好氧区域提供大量氧气,使得流经该好氧区域的水体氧含量得以迅速增加。该渗滤坝的曝气组件设置于好氧区域之中,使得曝气组件位于坝体外壳内,这使得该渗滤坝组件面对不同污染情况下的水体时便于多个渗滤坝组件连续安装,最大程度的去除污染物,且避免了传统的曝气组件设置于坝体外安装不便的情况发生,有效的减小了该渗滤坝组件的空间占用率,缩短了曝气组件与好氧区域的氧气输送距离,提高了曝气组件的供氧速率,减小了远距离输氧过程中氧气的损耗。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包括:坝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均设置有开口,相邻的所述开口上下相对设置;位于所述坝体的中轴线处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外壳连接且靠近所述曝气组件,位于所述坝体的中轴线处的所述挡水板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河道常水位以下10~20cm处,所述出水口高度至少低于所述进水口高度20cm以上,所述出水口在高度方向上位于相邻的所述挡水板开口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沸石层与火山石层,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交替设置,相邻的所述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多层所述沸石和所述火山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石笼模块中,所述沸石层与所述火山石层的层厚均不超过50c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模块的大小均不大于1*1*0.5m。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域内的所述填料形成为好氧膜过滤层,所述好氧膜过滤层与所述曝气组件相连通,所述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好氧膜过滤层的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横向承托板,所述横向承托板设置于所述曝气管与所述好氧膜过滤层之间,所述横向承托板用于支撑所述好氧膜过滤层,所述横向承托板上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域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曝气管相连,所述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坝体外。

10.一种河道渗滤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渗滤坝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多个所述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沿河道水流方向连续布设。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河道模块化渗滤坝组件及河道渗滤坝,其包括坝体;坝体包括形成封闭区域的外壳和多个挡水板,挡水板垂直固定于外壳上,外壳与河道等宽,挡水板能够在外壳内形成曲折的水体通道以延长水体通过坝体的时间,挡水板之间均填充有填料以去除水体内的杂质;外壳的第一侧面至位于坝体的中间的挡水板之间的区域为厌氧区域且外壳的第一侧面上对应河道内水流方向设置有厌氧区域的进水口;位于坝体的中间的挡水板至外壳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区域为好氧区域且外壳的第二侧面上设置有好氧区域的出水口;厌氧区域和好氧区域连通,外壳的第一侧面和外壳的第二侧面为一组相对的侧面;好氧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组件,曝气组件能够为好氧区域提供氧气。

技术研发人员:郑香凤,王梅娟,王方英,杜小刚,刘胜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汇恒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