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5707发布日期:2023-04-29 16:5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曝气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曝气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曝气机。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污水管式或盘式曝气方式,是使用具有一定风量和压力的鼓风机利用连接输送管道,将空气通过管式或盘式曝气扩散曝气器强制加入到液体中。管式或盘式曝气扩散曝气器一般布置在曝气池的池底,安装繁琐,而且一旦发生堵塞或其他故障,需要将污水池污水抽干才能进行维修,安装和维修都很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曝气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曝气设备需要安装在曝气池池底,安装繁琐,维修困难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曝气机,该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外罩、联轴器、转轴和螺旋桨;其中,

3、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联轴器和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罩并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

4、所述外罩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联轴器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转轴内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连通。

5、进一步的,驱动电机的端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外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所述安装部后与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

6、进一步的,外罩包括锥形部和直筒部,锥形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直筒部固定连接;

7、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直筒部后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

8、进一步的,锥形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法兰连接。

9、进一步的,锥形部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10、进一步的,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锥形部上。

11、进一步的,第一进气孔沿所述锥形部的周向和轴向开设为多个。

12、进一步的,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外罩的轴线重合。

13、进一步的,驱动电机设置为交流电机。

14、进一步的,螺旋桨为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一片或多片形成为螺旋状的板状叶片。

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外罩、联轴器、转轴和螺旋桨;其中,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外罩罩设于所述联轴器和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的第二端延伸出所述外罩并与所述螺旋桨传动连接;所述外罩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联轴器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所述转轴内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三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连通,达到了由驱动电机带动联轴器、转轴和螺旋桨旋转,旋转过程中外部空气通过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被吸入螺旋桨旋转的位置,并由螺旋桨旋转产生水流剪切混合,空气被打碎切割成细微的微气泡,同时产生的水流能提供高效的搅拌和湍流,使气液之间的传质效果更明显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大幅提高了污水的充氧效率,由于螺旋桨的推力,微气泡和湍流的效果传播更远,能使充氧的空间更大,并且其不用安装在池底,也便于安装和维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曝气设备需要安装在曝气池池底,安装繁琐,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外罩、联轴器、转轴和螺旋桨;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外罩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所述安装部后与所述联轴器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锥形部和直筒部,锥形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直筒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部法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的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开设于所述锥形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沿所述锥形部的周向和轴向开设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外罩的轴线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为交流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桨为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二端的一片或多片形成为螺旋状的板状叶片。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曝气机,包括:驱动电机、外罩、联轴器、转轴和螺旋桨;其中,联轴器的两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转轴的第一端传动连接,外罩罩设于联轴器和转轴上,转轴的第二端延伸出外罩并与螺旋桨传动连接;外罩上开设有第一进气孔,联轴器上开设有第二进气孔,转轴内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第三进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连通。本申请实现了大幅提高了污水的充氧效率,由于螺旋桨的推力,微气泡和湍流的效果传播更远,能使充氧的空间更大,并且其不用安装在池底,也便于安装和维修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曝气设备需要安装在曝气池池底,安装繁琐,维修困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祁志冲,罗刚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枫之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