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7293发布日期:2023-06-18 02:2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


背景技术:

1、工业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传统的处理该类污水的方法有溶剂萃取法、蒸汽脱酚法、吸附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等等。

2、其中,溶剂萃取法、蒸汽脱酚法适用于从高浓度含挥发酚污水中回收酚类物质,但针对大量、低浓度含挥发酚的废水的处理,以上两种方法处理效率和经济性均不佳。

3、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在该工艺中,污水与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方法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量,并起搅拌与混合的作用,同时在曝气池内投加填料,以供微生物附着生长,因此,又称为接触曝气法。通过微生物处理挥发酚成本较低,但耗时较长,不利于快速降低水体挥发酚含量。

4、吸附法多采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脱酚效率普遍较高。采用改性气化细渣作为吸附剂,以该材料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原料价廉、产品性能好等优势,同时可实现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但吸附法单独使用时吸附剂再生困难,吸附效果逐渐降低,难以满足长期连续净化污水的需求。

5、化学氧化法中,fenton氧化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即在fe2+催化下和h2o2作用产生强氧化性oh自由基,通过电子转移、亲电加成及脱氢反应使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的过程。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便利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关注。但均相fenton反应的催化剂与反应介质难以分离,fe2+容易流失从而引起二次污染。

6、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装置在处理含酚废水时,一方面耗时长,不便于实现快速、大量处理低浓度的含酚废水。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在流动的水中随时净化挥发酚的目的。故而,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含酚废水的处理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处理含酚废水时,一方面耗时长,不便于实现快速、大量处理含酚废水;另一方面无法实现在流动的水中随时处理含酚废水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反应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形成一容纳腔;在容纳腔内,沿废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层叠且连通设置有第一过滤腔、吸附腔、第二过滤腔及氧化腔;第一过滤腔填充有聚酯纤维;吸附腔填充有活性炭;第二过滤腔填充有生物炭;氧化腔填充有载铁催化剂;反应墙还配置有双氧水供应装置,氧化腔具有双氧水进口,双氧水供应装置通过连通通道与双氧水进口相连通。

3、进一步地,沿废水流动的方向,第一过滤腔的长度、吸附腔的长度、第二过滤腔的长度与氧化腔的长度之比为(1.5~2.5):(0.5~1.5):(2.5~3.5):(4.5~5.5)。

4、进一步地,第一过滤腔中聚酯纤维的填充率为90~100%。

5、进一步地,聚酯纤维为球状颗粒,聚酯纤维的直径为30~50mm。

6、进一步地,吸附腔中活性炭的填充率为90~100%。

7、进一步地,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大于800mg/g。

8、进一步地,第二过滤腔中生物炭的填充率为50~90%。

9、进一步地,生物炭为颗粒状,生物炭的平均粒径为2~5mm,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800~1000m2/g。

10、进一步地,氧化腔中载铁催化剂的填充率为50~90%;载铁催化剂中,铁的负载率为18~22wt%。

11、进一步地,第二过滤腔的底部,以及氧化腔的底部各自独立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曝气管。

12、基于上述装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通过对污水过滤、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氧化分级处理,以将废水中的挥发酚更高效地去除,并实现了对大量流动污水的连续快速处理。其一,上述反应墙中各层相互独立设置,可以大大提高填料更换的灵活性。其二,氧化腔40填充有载铁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双氧水供应装置50向其中供应双氧水构成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可以有效实现fe2+在反应区的蓄存,避免催化剂的流失导致的成本增加和二次污染。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围成形成一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沿废水流动的方向,所述第一过滤腔(10)的长度、所述吸附腔(20)的长度、所述第二过滤腔(30)的长度与所述氧化腔(40)的长度之比为1.5~2.5:0.5~1.5:2.5~3.5:4.5~5.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腔(10)中所述聚酯纤维的填充率为90~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为球状颗粒,所述聚酯纤维的直径为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20)中所述活性炭的填充率为90~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大于800mg/g。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腔(30)中所述生物炭的填充率为50~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为颗粒状,所述生物炭的平均粒径为2~5mm,所述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800~1000m2/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腔(40)中所述载铁催化剂的填充率为50~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腔(30)的底部,以及所述氧化腔(40)的底部各自独立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曝气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酚废水的反应墙,反应墙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以及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围成形成一容纳腔;在容纳腔内,沿废水的流动方向依次层叠且连通设置有第一过滤腔、吸附腔、第二过滤腔及氧化腔。基于上述装置,本技术实现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通过对污水过滤、吸附、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氧化分级处理,以将废水中的挥发酚更高效地去除,并实现了对大量流动污水的连续快速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郭洋楠,常建鸿,王学斌,舒逸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