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79673发布日期:2023-06-15 14:4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体污染应急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环境质量逐渐改善,公众对于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及时、科学、有效地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努力减轻影响和损失,保障公众健康与水环境安全,已成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2、水体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中,均需要快速的对污染流域进行应急处理,将受污染的水体快速加以控制、治理,避免其扩大影响范围,降低污染事件带来的损失。

3、但是,目前在水体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各种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应急处置设备的较为缺乏,技术能力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没有事先预设的专用装置和技术,很容易错过最佳污染物处置时间,无法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快速安全处置的目标。

4、现有的对流域水体进行加药治理的技术方案中,但由于设计不合理,部分加药装置是直接把药物加到流动的受污染的水体中,如果水流的速度较快的话,药物还没来得及与受污染的水体进行充分的化学反应就被水流带走了,因此需要持续的投放,导致耗费大量的药物,治理成本高昂,效果不明显。

5、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通过多方面结构设计的改进,针对在水流较快、河道较深的河道中发生的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利用现有闸坝等水利基础设施,满足突发污染环保河流加药应急要求,高效率的处理水体污染事件,而且净化效果好、无需持续投放、降低消耗的药物总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坝、临时应急池、储药罐、配药罐、加药管、支架,所述闸坝将上游受污染河道拦截,所述临时应急池设置在所述闸坝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上游受污染河水通过闸坝的泄洪闸门流进所述临时应急池,多个所述支架分别安装在所述临时应急池朝向受污染河水的一侧,所述加药管架设在多个所述支架上,并通过所述支架悬空架设于所述临时应急池上方,所述加药管设有多个加药引导管,多个所述加药引导管均匀分布于所述加药管的底侧面上,所述储药罐与所述配药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配药罐与所述加药管连通。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横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一端及斜向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预埋进所述临时应急池里,并且所述横向支撑杆位于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横向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横向支撑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中部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还包括弧形管托和凹弧位,所述弧形管托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撑杆远离所述临时应急池的一端,并且所述弧形管托的凹弧位朝上,所述加药管与所述弧形管托的凹弧位相匹配,所述加药管架设在所述凹弧位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架设置有多两个,且均安装在所述临时应急池内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管的两端分别为始端、终端,所述加药管通过所述始端与所述配药罐连通,所述加药管的管径从始端往终端逐渐缩小。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引导管为圆柱管,管口面向水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管的终端封闭。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管终端低于所述加药管始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药管为圆型管。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方面的结构设计改进,可充分利用现有的闸坝等基础设施,预先设置临时应急池等,利用闸坝拦截受污染的污水,上游受污染的污水通过闸坝的泄洪闸门流进所述临时应急池,然后通过计算体积,加药管往临时应急池里的污水加适量的药,药剂溶解液的投加,从而净化受污染的污水再排放;该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针对深水河道突发污染事件,所需药物总量少,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成本低。

14、2、本实用新型为预先布设完成,在发生水体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启用,并且通用性好、可处理多种类型的污染物,投药管道进行均匀撒药,可实现对污水的应急治理,解决了现阶段水污染应急处理需要的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坝(1)、临时应急池(2)、储药罐(3)、配药罐(4)、加药管(5)、支架(6),所述闸坝(1)将上游受污染河道拦截,所述临时应急池(2)设置在所述闸坝(1)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上游受污染河水通过所述闸坝(1)的泄洪闸门流进所述临时应急池(2),多个所述支架(6)分别安装在所述临时应急池(2)朝向受污染河水的一侧,所述加药管(5)架设在多个所述支架(6)上,并通过所述支架(6)悬空架设于所述临时应急池(2)上方,所述加药管(5)设有多个加药引导管(7),多个所述加药引导管(7)均匀分布于所述加药管(5)的底侧面上,所述储药罐(3)与所述配药罐(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配药罐(4)与所述加药管(5)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包括横向支撑杆(8)、斜向支撑杆(9)、竖向支撑杆(10),所述横向支撑杆(8)的一端及斜向支撑杆(9)的一端分别预埋进所述临时应急池(2)里,并且所述横向支撑杆(8)位于所述斜向支撑杆(9)的上方,所述横向支撑杆(8)的另一端与所述斜向支撑杆(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10)的上端与所述横向支撑杆(8)的中部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10)的下端与所述斜向支撑杆(9)的中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还包括弧形管托(11)和凹弧位(12),所述弧形管托(11)安装在所述横向支撑杆(8)远离所述临时应急池(2)的一端,并且所述弧形管托(11)的凹弧位(12)朝上,所述加药管(5)与所述弧形管托 (11)的凹弧位(12)相匹配,所述加药管(5)架设在所述凹弧位(12)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设置有多个,且均安装在所述临时应急池(2)内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5)的两端分别为始端、终端,所述加药管(5)通过所述始端与所述配药罐(4)连通,所述加药管(5)的管径从始端往终端逐渐缩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引导管(7)为圆柱管,管口面向水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5)的终端封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5)终端低于所述加药管(5)始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5)为圆型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水体污染应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闸坝的加药管投药水体污染应急处理装置,其包括闸坝、临时应急池、储药罐、配药罐、加药管、支架,闸坝将上游受污染河道拦截,临时应急池设置在闸坝朝向河道下游的一侧,上游受污染河水通过闸坝的泄洪闸门流进临时应急池,支架分别安装在临时应急池朝向受污染河水的一侧,加药管架设在支架上,并通过支架悬空架设于临时应急池上方,加药管设有多个加药引导管,多个加药引导管均匀分布于加药管的底侧面上,储药罐与配药管通过管道连接,配药罐与所述加药管连通。本技术可快速处置深水河道突发污染事件,可快速投入使用,净化效果好,处理效率高,消耗的药物少。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莉,王宁,杨裕茵,陈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