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70353发布日期:2023-06-28 11:5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硝态总氮去除的,具体涉及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逐步提升,总氮的去除成为水处理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工业生产中,如电镀和线路板(pcb)行业,在退镀和退锡工序中会用到浓硝酸,其槽液总氮浓度一般达到8-10万毫克/升,清洗废水总氮浓度超过2000毫克/升。常规电镀废水排放标准,如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的总氮限值是20毫克/升,而在地表水排放标准中,最高允许的总氮浓度要求低于2毫克/升。因此,企业要做到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难度非常大,水中过高浓度的硝酸盐可导致温室气体n2o的产生。

3、目前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生物法等。化学还原法可分为活泼金属还原法和催化还原法。前者以铁、铝、锌等金属单质为还原剂,处理效果较差,且有亚硝酸盐生成;后者以氢气及甲酸、甲醇等为还原剂,一般需有催化剂存在,成本较高,且氢气应用过程中存在保障危险。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方法虽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但成本较高,且会产生大量废水,属于污染转移,分离出的硝酸盐还面临着解决最终出路的问题。生物反硝化方法是目前已投入实用的较好方法,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

4、反硝化,也称脱氮作用,是指细菌将硝酸盐(no3-)中的氮(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no2-、no、n2o)还原为氮气(n2)的生物化学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菌统称为反硝化菌。利用no2-和no3-为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把硝酸还原成氮(n2),称为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no3-→no2-→n2。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只有少数细菌,这个生理群称为反硝化菌。大部分反硝化细菌是异养菌,例如脱氮小球菌、反硝化假单胞菌等,它们以有机物为氮源和能源,进行无氧呼吸。总的反硝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5、2no3-+10e-+12h+→n2++6h2o,δg=-333kj/mol

6、但传统的反硝化技术如活性污泥法,受废水浓度和负荷的限制,均难以处理高浓度硝酸盐废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包括:

3、物化反应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物化反应池、絮凝池和物化沉淀池,所述物化反应池一侧设有加碱控制仪表,所述絮凝池内填充有絮凝剂;

4、生物反应设备,包括相邻设置的ph调节池、生物反应池和生物沉淀池,所述ph调节池一侧设有加酸控制仪表,所述生物反应池内填充有污泥附着原料件,所述生物反应池内设有溶氧监测控制仪、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生物沉淀池内液体可通过水泵回流至所述生物反应池。

5、进一步地,所述物化沉淀池设置成漏斗状结构,所述物化沉淀池设有导向斜壁,所述物化沉淀池底部面积小于口部面积。

6、进一步地,所述物化沉淀池由五块钢板拼接而成,包括四块侧壁钢板和一块底部钢板,所述四块侧壁钢板呈梯形且依次连接围合一周形成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底部钢板封堵所述底部开口,所述侧壁钢板倾斜设置形成所述导向斜壁。

7、进一步地,所述污泥附着原料件采用蛇形辫带式结构,形成无数环状纤维并构成放射状。

8、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反应池的一侧设有与生物沉淀池相连通的流液口,所述流液口靠近所述生物反应池的顶端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沉淀池设置成漏斗状结构,所述生物沉淀池靠近底端的一侧设有排污口,所述生物沉淀池靠近顶端的一侧设有排水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沉淀池从上至下包括排水部分和沉淀部分,所述排水部分设置成柱体形状,所述沉淀部分设置成漏斗状,所述沉淀部分的底部面积小于口部面积,所述生物沉淀池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一端设有排放口且伸入到所述沉淀部分,所述排放口处设有反射饭。

11、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沉淀池内设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一端连接所述流液口,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心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硝酸废水处理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废水进行物化处理,因硝酸废水中一般含有铜、锡等重金属离子,对生物有毒害作用,需通过物化手段将其去除;二是将物化处理后的废水,在ph调节池中调节至中性后,进入生物反应阶段,将其最终转变为氮气,达到去除效果。生物反应池内设有溶氧监测控制仪和曝气装置来控制氧气的加入量,搅拌装置可以使得废水和微生物相对运动速度增大,提高了生物膜活性,提高该设备的进水负荷,从而可以确保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总氮的去除效果。

14、2、采用新型生物绳填料作为污泥附着原料件,该材料采用弹性材料和软性材料混织方式,污泥附着原料件采用蛇行辫带式编织方式制作成辫带式填料,形成无数的环状纤维构成放射状结构,大大增加废水与附着微生物接触面积,并可使附着微生物浓度可以达到15000mg/l以上。

15、3、生物沉淀池从上至下包括排水部分和沉淀部分,生物沉淀池内设有中心管,中心管的一端设有排放口且伸入到沉淀部分,排放口处设有反射饭。液体由中心管的排放口排出后由于反射板的阻挡作用,会使得液体均匀分散流下,有利于固体沉降。



技术特征:

1.一种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化沉淀池(13)设置成漏斗状结构,所述物化沉淀池(13)设有导向斜壁(131),所述物化沉淀池(13)底部面积小于口部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化沉淀池(13)由五块钢板拼接而成,包括四块侧壁钢板和一块底部钢板,所述四块侧壁钢板呈梯形且依次连接围合一周形成顶部开口和底部开口,所述底部钢板封堵所述底部开口,所述侧壁钢板倾斜设置形成所述导向斜壁(1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附着原料件(221)采用蛇形辫带式结构,形成无数环状纤维并构成放射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池(22)的一侧设有与生物沉淀池(23)相连通的流液口(223),所述流液口(223)靠近所述生物反应池(22)的顶端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沉淀池(23)设置成漏斗状结构,所述生物沉淀池(23)靠近底端的一侧设有排污口(231),所述生物沉淀池(23)靠近顶端的一侧设有排水口(23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沉淀池(23)从上至下包括排水部分(233)和沉淀部分(234),所述排水部分(233)设置成柱体形状,所述沉淀部分(234)设置成漏斗状,所述沉淀部分(234)的底部面积小于口部面积,所述生物沉淀池(23)内设有中心管(235),所述中心管(235)的一端设有排放口(237)且伸入到所述沉淀部分(234),所述排放口处设有反射板(23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沉淀池(23)内设有溢流管(236),所述溢流管(236)一端连接所述流液口(223),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心管(2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硝态总氮去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硝态总氮去除一体化系统,包括物化反应设备和生物反应设备,物化反应设备包括物化反应池、絮凝池和物化沉淀池,物化反应池一侧设有加碱控制仪表,絮凝池内填充有絮凝剂;生物反应设备包括PH调节池、生物反应池和生物沉淀池,PH调节池一侧设有加酸控制仪表,生物反应池内填充有污泥附着原料件,生物反应池内设有溶氧监测控制仪、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生物沉淀池内液体通过水泵回流至生物反应池。生物反应池设有溶氧监测控制仪和曝气装置控制氧气加入量,搅拌装置使得废水和微生物相对运动速度增大,提高了生物膜活性,提高该设备的进水负荷,从而可以确保高浓度硝酸盐废水中总氮的去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晏征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治标环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