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2711发布日期:2023-06-21 14:3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地质勘探,具体地,涉及一种岩心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1、长期以来,地质录井进行岩心清洗整理作业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岩心随岩心筒从井筒中提至地面,岩心筒中的岩心在从井底到地面的行程过程中,在钻井液中经过了长时间的浸泡。因此,在出心的过程中,地质人员需要接取岩心,并将其按顺序排放到管排上进行清洗或擦拭。在岩心清洗中,常用的工具是水桶和抹布,水桶中盛满清水,用抹布沾取清水后对岩心逐块进行擦拭。岩心是柱状物,在擦拭中需要地质人员对其进行翻转,如此反复直至每块岩心清洁显露出其地下岩石本色。在此过程中,需要有人不断地提水更换,而洗涤后的污水也会顺管排滴落到地面。同时,岩心在擦拭过程中由于多次翻转挪移也就混乱了原始顺序,需要再次对接茬口。整个过程中,需要多人配合作业,占用了人力物力。

2、在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一些自动清洗岩心的设备,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5031521u和cn210125580u公开的岩心清洗装置,但是使用效果不佳,无法将岩心整体清洗干净。

3、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0125580u公开了一种岩心清洗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装置底座上间隔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岩心支座,装置底座上还设置有清洗刷支座,清洗刷支座上转动装配有供岩心穿过的环体,环体上设有刷毛结构,刷毛结构能够围绕岩心转动对其表面进行清洁,在清洗岩心表面时,操作人员将岩心放置在岩心支座上,启动驱动装置,刷毛结构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以对岩心表面进行自动清。但是,在该专利中,岩心通过至少两个岩心支座支撑,清洗刷支座只能在两个岩心支座之间移动,在清洗的过程中无法对与岩心支座直接抵接的岩心部分进行清洗,因此,岩心两端无法清洗,该专利在对岩心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存在盲区,不能将岩心整体清洗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岩心清洗装置,其能够自动完成岩心的整体清洗工作,节省人力。

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心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岩心的清洗槽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喷水管,所述岩心清洗装置还包括:转动式对称设置在所述清洗槽内侧底部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岩心放置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上;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转动;所述喷水管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顶部中间,位于所述岩心的正上方。

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喷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在所述喷水管的朝向所述岩心的管壁一侧沿轴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喷孔,多个所述喷孔所在的范围长度大于所述岩心的长度。

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喷水管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两排用于清洁所述岩心的刷子,两排所述刷子分别位于所述喷孔的两侧。

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在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

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清洗槽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轮,所述第三转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轮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三转轮位于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中间,并且三者通过所述连接皮带连接。

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第三转轮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电机枢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和所述第三转轮上的任一电机枢孔配合。

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的外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牙。

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槽包括弧形槽和设置在所述弧形槽两端部的挡板,在所述挡板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喷水管的喷管座。

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沿所述弧形槽的顶部两侧边缘设置有护板,在所述护板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滑筋。

1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弧形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沿所述弧形槽的母线设置。

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岩心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清洗槽的撑架,所述撑架上部的形状与所述清洗槽吻合,所述滑筋的位置高于所述撑架的顶端,在所述撑架的下端设置有撑腿,所述撑腿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撑、延长撑和底撑。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如下。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通过两者的相互配合,使放置在上方的岩心自动翻转,消除了管排排列岩心易掉落风险,实现了安全标准规范化作业条件。在岩心翻转的过程中,岩心上方的喷水管对岩心喷水,同时喷水管上的刷子对岩心进行清洁,从而在不扰乱岩心顺序的基础上,完成对岩心的清洗,无需多人配合作业,减少人力资源占用,支持了其它作业进程,提高了岩心清洗效率,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促进了职业健康保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清洗效果统一,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15、本实用新型的喷水管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清洗槽的顶部,一方面保证清洗的效果,另一方面,不会影响岩心的摆放和取出。

16、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槽底部设置有排水槽,将清洗岩心产生的污水集中排放,减小对地面的污染,保护了施工作业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岩心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岩心的清洗槽(1)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喷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清洗装置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3),在所述喷水管(2)的朝向所述岩心的管壁一侧沿轴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喷孔(21),多个所述喷孔(21)所在的范围长度大于所述岩心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水管(2)的外壁沿轴向设置有两排用于清洁所述岩心的刷子(22),两排所述刷子分别位于所述喷孔(2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滚轴(31)和所述第二滚轴(32)的同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轮(33)和第二转轮(34),在所述第一转轮(33)和所述第二转轮(34)之间设置有连接皮带(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洗槽(1)上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轮(36),所述第三转轮(36)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轮(33)的转动轴线平行,所述第三转轮(36)位于所述第一转轮(33)和所述第二转轮(34)中间,并且三者通过所述连接皮带(35)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轮(33)、所述第二转轮(34)和所述第三转轮(36)的端面上均开设有电机枢孔(38),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所述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轮(33)、所述第二转轮(34)和所述第三转轮(36)上的任一电机枢孔(38)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滚轴(31)和所述第二滚轴(32)的外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防滑牙(3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槽(1)包括弧形槽(11)和设置在所述弧形槽(11)两端部的挡板(12),在所述挡板(1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喷水管(2)的喷管座(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弧形槽(11)的顶部两侧边缘设置有护板(14),在所述护板(14)的顶部边缘设置有滑筋(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形槽(11)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16),所述排水槽(16)沿所述弧形槽(11)的母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心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心清洗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清洗槽(1)的撑架(5),所述撑架(5)上部的形状与所述清洗槽(1)吻合,所述滑筋(15)的位置高于所述撑架(5)的顶端,在所述撑架(5)的下端设置有撑腿(6),所述撑腿(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基撑(61)、延长撑(62)和底撑(6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岩心清洗装置。岩心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岩心的清洗槽和用于清洗岩心的喷水管,所述岩心清洗装置还包括:转动式对称设置在所述清洗槽内侧底部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岩心同轴放置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上;设置在所述清洗槽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轴和所述第二滚轴转动;所述喷水管可拆卸式设置在所述清洗槽的顶部中间,位于所述岩心的正上方。本技术提高了岩心清洗效率,降低了作业劳动强度,促进了职业健康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明晓峰,张多文,许爱生,王秀君,陈伟,杨秀亮,张保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