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管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2243发布日期:2023-06-28 14:3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胶管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清洗,尤其涉及一种胶管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机械生产加工中,胶管等工件在使用后其表面上通常粘附有各种油渍等污物,如果不进行及时清洗,则会对后续的加工和使用产生不利影响,而胶管类工件需要清洗内侧、且易于变形,目前通常需要人工现场清洗,员工一手持洗刷工具,一手持胶管并将胶管放置于水桶内,然后通过在胶管中旋转工具来清洗胶管,清洗完成后用无尘布擦拭胶管内壁,然后将胶管静置晾干。

2、现有的人工清洗胶管的方式效率低且稳定性差,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清洗方式,实现高效、稳定的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胶管清洗装置,以实现自动化清洗胶管,提高清洗效率,并确保清洗效果的稳定。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管清洗装置,包括:

3、机台,机台上设有贯穿其相对两侧面的安装槽;循环模组,循环模组包括矩形循环轨道、推动组件和滑动设于矩形循环轨道内侧的承载组件,矩形循环轨道安装于安装槽,矩形循环轨道的一侧设置有上料工位,另一侧设置依次设有清洗工位、吹气工位和下料工位,推动组件设于机台背离矩形循环轨道的一侧,推动组件包括沿矩形循环轨道的周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推动件、第一拨动件、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第一推动件和第二推动件沿矩形循环轨道的一对角线相对矩形循环轨道对角设置,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沿矩形循环轨道的另一对角线相对矩形循环轨道对角设置,第一推动件和第一拨动件相配合以将位于上料工位的承载组件推动至清洗工位;第二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相配合以推动承载组件依次沿清洗工位、吹气工位、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承载组件用于承载胶管并带动胶管在矩形循环轨道内循环移动;

4、清洗模组,清洗模组设置于矩形循环轨道的上方,并对应清洗工位和吹气工位设置,清洗模组包括升降驱动件、清洗组件和吹气组件,升降驱动件设置于矩形循环轨道的上方,清洗组件和吹气组件均连接升降驱动件,用于在升降驱动件的带动下分别朝向清洗工位和吹气工位移动,以对位于清洗工位和吹气工位的胶管进行清洗和吹气作业。

5、上述胶管清洗装置作业时,首先将胶管固定至位于上料工位处的承载组件上,然后第一推动件和第一拨动件先后推动承载组件沿矩形循环轨道从上料工位前进至清洗工位,升降驱动件驱动清洗组件移动至清洗工位,由清洗组件对清洗工位上的承载组件所承载的胶管进行清洗,完成清洗后升降驱动件移动清洗组件离开清洗工位,而第二推动件推动承载组件前进至吹气工位,升降驱动件移动吹气组件至吹气工位,对清洗后的胶管进行吹干,完成吹气后升降驱动件移动吹气组件离开吹气工位,第二推动件继续推动承载组件前进至下料工位,操作者在下料工位可取走完成清洗、吹干的胶管,之后第二拨动件将承载组件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如此,上述胶管清洗装置提供了一种胶管的自动化清洗方式,提高了清洗效率,并且保证了稳定的清洗效果。

6、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胶管清洗装置还包括供液模组,包括供液管和出液口,供液管设于清洗工位的一侧,供液管朝向清洗工位的一端设置有出液口,以向清洗工位喷洒清洗液。

7、在其他实施例中,矩形循环轨道包括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轨道体和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体内侧的第二轨道体,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体和所述第二轨道体之间,以在所述推动组件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轨道体和所述第二轨道体之间循环移动。

8、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洗组件包括:连接架,连接至升降驱动件;清洗工具,设置于连接架朝向循环模组的一侧,用于在清洗组件移动至清洗工位时,伸入位于清洗工位的胶管中进行清洗;以及清洗驱动件,连接至清洗工具,用于驱动清洗工具运行。

9、在其他实施例中,吹气组件包括吹气管,穿设于连接架,吹气管的一端用于连接气源,吹气管的另一端朝向矩形循环轨道延伸,用于对处于吹气工位的胶管吹气。

10、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上设有从承载板向外缘凸起的固定部,第一轨道体的内侧和第二轨道体的外侧分别设有滑槽,固定部的两侧滑动设于第一轨道体和第二轨道体的滑槽中;承载板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每个限位孔用于容纳一个胶管;清洗组件设有至少两个清洗工具,分别对位于清洗工位上的承载组件中的至少两个胶管进行清洗;吹气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吹气管,分别对位于吹气工位上的承载组件中的至少两个胶管进行吹气。

11、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承载板上每个限位孔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用于将胶管固定在限位孔中;其中第一限位件包括空心圆柱状的第一主体部和连接在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翻边,第二限位件包括空心圆柱状的第二主体部和连接在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翻边;限位孔上设有沉降台阶;第一限位件通过第一翻边支撑在沉降台阶上,并将第一主体部支撑在限位板上;第二限位件的第二主体部穿设于第一主体部并通过第二翻边支撑在第一限位件的第一主体部上;胶管的端部设有凸缘,胶管穿设于第二限位件的第二主体部并通过凸缘支撑在第二凸缘上。

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推动块,第一驱动件设于上料工位处,第一推动块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推动位于上料工位处的承载组件向第一拨动件移动;第一拨动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一拨动板,第二驱动件与第一推动件相对设置,第一拨动板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在第二驱动件的驱动下将第一推动块推送来的承载组件拨动至清洗工位,其中第一拨动板上设有沿其拨动方向凸起的两个第一卡齿,两个第一卡齿之间形成第一收容槽以用于容纳承载板;第二推动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二推动块,第三驱动件设于清洗工位处,第二推动块连接第三驱动件,用于在第三驱动件的驱动下将清洗工位上的承载组件推动至吹气工位,并进一步推动至下料工位;第二拨动件包括第四驱动件和第二拨动板,第四驱动件设于下料工位处,第二拨动板连接第四驱动件,用于在第四驱动件的驱动下将下料工位上的承载组件推动至上料工位,其中第二拨动板上设有沿其拨动方向凸起的两个第二卡齿,两个第二卡齿之间形成第二收容槽以用于容纳承载板。

13、在其他实施例中,循环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清洗工位背离清洗组件一侧的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件和动力件,动力件连接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夹持件夹持位于清洗工位的胶管。

14、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件至少包括两个,至少两个夹持件分别交叉设置,以夹持承载组件中的至少两个胶管。



技术特征:

1.一种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循环轨道包括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第一轨道体和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体内侧的第二轨道体,所述承载组件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体和所述第二轨道体之间,以在所述推动组件的作用下在所述第一轨道体和所述第二轨道体之间循环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从所述承载板向外缘凸起的固定部,所述第一轨道体的内侧和所述第二轨道体的外侧分别设有滑槽,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滑动设于所述第一轨道体和所述第二轨道体的滑槽中;所述承载板设有至少两个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孔用于容纳一个胶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每个所述限位孔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用于将所述胶管固定在所述限位孔中;其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清洗工位背离所述清洗组件一侧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件和动力件,所述动力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夹持位于所述清洗工位的所述胶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至少包括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夹持件分别交叉设置,以夹持所述承载组件中的至少两个所述胶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胶管清洗装置,包括循环模组和清洗模组,其中循环模组包括矩形循环轨道、承载组件和推动组件,矩形循环轨道上设有上料工位、清洗工位、吹气工位和下料工位承载组件用于承载胶管,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承载组件沿矩形循环轨道移动并沿上料工位、清洗工位、吹气工位和下料工位循环运动,同时清洗组件对清洗工位上的承载组件所承载的胶管进行清洗,吹气组件对吹气工位上的胶管进行吹干,从而能够在相应工位上依次进行上料、清洗、吹气和下料,实现胶管的自动化的清洗方式,提高清洗效率并确保清洗效果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黄逸飞,李小伟,王锦,宋克盈,董俊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联科技(济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