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1506发布日期:2023-06-08 16:1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蒸发塘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工厂的废水存储,常用于存储经过浓缩的高盐废水,蒸发塘废水的水质复杂,存在tds(溶解性总固体)过多、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过高、水质过硬、碱度高、色度高的问题,由于蒸发塘占地大,存在溃坝导致废水外溢,甚至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因此需要对蒸发塘内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常规的处理方法是预处理(软化、除cod)后深度处理(深度过滤、深度软化、分盐结晶)。

2、传统预处理方法是利用“化学软化、芬顿氧化、中和沉淀、多介质过滤、树脂软化”的工艺,但是此工艺中,每个反应均需调节废水的ph值,酸碱药剂消耗量大,投放次数多,成本居高不下;残留的药剂(例如双氧水)会与树脂发生反应,影响树脂软化的正常进行,树脂存在被污染风险的问题,不利于废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蒸发塘废水在预处理时酸碱试剂的投放量大,成本高,残留的双氧水等药剂影响树脂软化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提供一种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设置的软化单元、沉淀单元、芬顿反应池、脱碳淋水单元、过滤单元以及树脂软化单元;

4、所述脱碳淋水单元包括:

5、壳体,上部设有伸入壳体之内的进水管,下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芬顿反应池的出水口连通;

6、分流单元,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并具有多个向下开口的分流口;以及

7、引风单元,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分流口的开口方向相对。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软化单元包括沿废水的流动方向顺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和第一反应池分别连通试剂罐。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沉淀单元包括:

10、第一絮凝池,与所述软化单元的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絮凝池连通试剂罐;以及

11、第一沉淀池,与所述第一絮凝池的排水端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底部设有泥斗。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设有斜置的通管,所述通管位于所述泥斗的上方。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芬顿反应池内部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有ph调节池、铁盐反应池以及芬顿池;

14、所述ph调节池与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口连通;

15、所述铁盐反应池与所述ph调节池底端的出水口连通;

16、所述芬顿池与所述铁盐反应池上端的出水口连通;

17、所述ph调节池、所述铁盐反应池分别连通有试剂罐,所述芬顿池连通有盛放双氧水的试剂罐。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流单元为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形成多个向下开口的所述分流口;

19、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填料层,所述填料层设于所述喷淋管下方。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的中和池、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二沉淀池以及过滤器;

21、所述中和池、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第二絮凝池分别连通有试剂罐;

22、所述过滤器内设有过滤介质,所述过滤器的出水口连通有收集池。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设有与上下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筛管,废水从下往上经过所述筛管。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连通有沉淀产水池。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树脂软化单元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树脂软化池以及产水收集池。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1)在芬顿反应池后和过滤单元之间设置脱碳淋水单元,废水在脱碳淋水单元中向下分流并流动,引风单元提供向上的风力,利用风流和废水的对流将废水中的二氧化碳吹出,利用水的对流加剧双氧水的分解,有效的改善了进入树脂软化单元的废水中双氧水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双氧水对树脂造成的影响;

28、(2)本系统在芬顿反应池后设置脱碳淋水单元,在进入过滤单元前去除双氧水和二氧化碳,相对于现有在每个反应单元均进行试剂投放而言,无需额外在树脂软化步骤中再追加试剂以去除二氧化碳和双氧水,省略了常规投放酸碱去除双氧水的步骤,减少了试剂投放次数和投放量,降低了酸碱试剂的使用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设置的软化单元、沉淀单元、芬顿反应池、脱碳淋水单元、过滤单元以及树脂软化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单元包括沿废水的流动方向顺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和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和第一反应池分别连通试剂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单元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内部设有斜置的通管,所述通管位于所述泥斗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反应池内部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有ph调节池、铁盐反应池以及芬顿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单元为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形成多个向下开口的所述分流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的中和池、混凝池、第二絮凝池、第二沉淀池以及过滤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部设有与上下方向呈夹角设置的筛管,废水从下往上经过所述筛管。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沉淀池和所述过滤器之间连通有沉淀产水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软化单元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的树脂软化池以及产水收集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包括沿废水流动方向顺次连通设置的软化单元、沉淀单元、芬顿反应池、脱碳淋水单元、过滤单元以及树脂软化单元;所述脱碳淋水单元包括壳体、分流单元和引风单元;壳体上部设有伸入壳体之内的进水管,下部设有出水管,所述壳体顶部开设有排气口,底部开设有进气口;分流单元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并具有多个向下开口的分流口;引风单元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出风方向与所述分流口的开口方向相对。本技术提供的蒸发塘废水用高效预处理系统,优化了预处理流程,减少了试剂投放次数和投放量,降低了酸碱试剂的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旭,李伟,张宝库,王维,王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