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718发布日期:2023-05-27 16:0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质修复,尤其涉及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体受污染会导致水体的缺氧,水体缺氧会使沉积物释放营养盐供藻类生长,底栖生物无法正常摄食甚至导致死亡、底泥释放硫化氢,如果不及时改变水质的溶解氧浓度将会使水体恶性循环,出现藻多,水浑,透明度低进而发黑发臭。

2、为了造富氧健康生境,恢复河湖生物多样性解决水体的缺氧,解决现有技术中复氧效率低,固定无法移动等缺陷,因此特需要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包括:作为主体结构的水上移动平台,所述水上移动平台浮设于水面上,所述水上移动平台上分别设置有操作室以及设备间,所述操作室内分别设置有操控平台和plc控制系统;所述设备间内分别设置有纳米复氧装置及杜瓦罐移动装置;所述水上移动平台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配置有控制其升降的潜水泵升降装置,所述水上移动平台的尾部设置有动力马达;所述水上移动平台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出水装置以及水质监测传感器;所述水上移动平台的仓体内分别设置有发电机及配电箱;所述潜水泵、杜瓦罐移动装置以及出水装置均与所述纳米复氧装置连通;所述发电机采用防水电缆与配电箱电性连接,配电箱采用防水电缆与纳米复氧装置电性连接,纳米复氧装置采用屏蔽网线与plc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水质监测传感器与plc控制系统采用屏蔽信号电缆电性连接。

3、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装置包括进水支杆以及分水器,所述进水支杆的进水端与所述纳米复氧装置连通,所述进水支杆的出水端连通有所述分水器,所述分水器上设置有喷射头。

4、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装置还包括升降支架以及升降支杆,所述升降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水上移动平台上;所述升降支杆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支架铰接,所述升降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杆通过角座固定连接,且所述角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升降支架上的绞盘铰接。

5、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杜瓦罐移动装置包括用于搬运杜瓦罐的小车,所述小车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水上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小车通过所述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水上移动平台上位于导轨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支架,所述支架罩设在所述杜瓦罐的外侧,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杜瓦罐进行限位的限位杆。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通过固定在水上移动平台侧面的潜水泵抽水至纳米复氧装置,杜瓦罐内的液氧通过气化后输送至纳米复氧装置在水中产生高浓度富氧水并通过高压管道输送到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升降装置插入水中0.6m左右并通过喷射头喷出含纳米气泡的富氧水,富氧水快速扩散给自然水体,给水体复氧达到快速提高溶解氧、改善水质透明度等,对水体水质进行修复,有效克服了现有的复氧方式效率低、复氧区域固定无法移动等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主体结构的水上移动平台(2),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浮设于水面上,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上分别设置有操作室(3)以及设备间(6),所述操作室(3)内分别设置有操控平台(4)和plc控制系统(5);所述设备间(6)内分别设置有纳米复氧装置(13)及杜瓦罐移动装置(1);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潜水泵(11),所述潜水泵(11)配置有控制其升降的潜水泵升降装置(10),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的尾部设置有动力马达(7);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出水装置(12)以及水质监测传感器(14);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的仓体内分别设置有发电机(8)及配电箱(9);所述潜水泵(11)、杜瓦罐移动装置(1)以及出水装置(12)均与所述纳米复氧装置(13)连通;所述发电机(8)采用防水电缆与配电箱(9)电性连接,配电箱(9)采用防水电缆与纳米复氧装置(13)电性连接,纳米复氧装置(13)采用屏蔽网线与plc控制系统(5)电性连接,水质监测传感器(14)与plc控制系统(5)采用屏蔽信号电缆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装置(12)包括进水支杆(121)以及分水器(123),所述进水支杆(121)的进水端与所述纳米复氧装置(13)连通,所述进水支杆(121)的出水端连通有所述分水器(123),所述分水器(123)上设置有喷射头(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装置(12)还包括升降支架(125)以及升降支杆(124),所述升降支架(125)固定设置在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上;所述升降支杆(124)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支架(125)铰接,所述升降支杆(124)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水支杆(121)通过角座固定连接,且所述角座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升降支架(125)上的绞盘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杜瓦罐移动装置(1)包括用于搬运杜瓦罐(106)的小车(103),所述小车(103)的底部设置有滑轮(101),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上设置有导轨(102),所述小车(103)通过所述滑轮(101)滑动连接在所述导轨(102)上;所述水上移动平台(2)上位于导轨(102)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支架(104),所述支架罩设在所述杜瓦罐(106)的外侧,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杜瓦罐(106)进行限位的限位杆(10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该水上移动式纳米复氧装置包括作为主体结构的水上移动平台,所述水上移动平台浮设于水面上,所述水上移动平台上分别设置有操作室以及设备间,所述操作室内分别设置有操控平台和PLC控制系统。本技术通过固定在水上移动平台侧面的潜水泵抽水至纳米复氧装置,杜瓦罐内的液氧通过气化后输送至纳米复氧装置在水中产生高浓度富氧水并通过高压管道输送到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升降装置插入水中0.6m左右并通过喷射头喷出含纳米气泡的富氧水,富氧水快速扩散给自然水体,给水体复氧达到快速提高溶解氧、改善水质透明度等,对水体水质进行修复,有效克服了现有的复氧方式效率低、固定无法移动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陈隆,杨壹新,严志勇,陈显坤,向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祺润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