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7055发布日期:2023-10-21 19:0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阶梯式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具体地指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1、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位面积处理负荷,高水质净化能力强,是一种常用的水质净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及自然水体净化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在城市地区往往受用地制约,特别是一些斜坡区域,传统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难以实施,倾斜狭窄地面对于人工湿地的布置有着极大的限制,而且多数城市地区周围遮挡严重,对于人工湿地来说,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才能满足人工湿地的正常生长需求,而城市地面遮挡会严重影响人工湿地的光合作用,会影响湿地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包括若干个由高至低呈阶梯状排列的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包括,

3、池体,所述池体是上端盖合有顶板的中空腔室结构,池体一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相对一侧的池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4、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池体底部,填料层上种植有植被层;

5、配水结构,所述配水结构固定于顶板下方并与进水口连通,用于向植被层均匀喷洒污水;

6、配光结构,所述配光结构处于顶板下方,用于向植被层提供光照;

7、相邻湿地单元中,上一池体的出水口与下一池体的进水口连通。

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湿地单元还包括,

9、集水池,所述集水池是上端盖合有盖板的封闭的厌氧中空腔室,集水池一侧与同一湿地单元的池体的出水口连通,另一侧设置有与下一湿地单元的池体的进水口连通的出水管。

10、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顶板为透光的玻璃板,顶板固定在池体顶部。

1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配光结构包括多根均匀布置于顶板下端面的灯管。

12、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配水结构包括,

13、配水管,所述配水管通过支架固定在顶板下端面,配水管包括多根相互连通的且沿纵向和横向布置的配水支管,配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配水孔。

14、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填料层包括由下至上的上填料层、中填料层和下填料层;所述上填料层、中填料层和下填料层为碎石填料层,且上填料层的碎石粒径小于中填料层的碎石粒径小于下填料层的碎石粒径。

15、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下填料层内埋设有收水管;所述收水管与池体的出水口连通,收水管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16、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同一湿地单元中,出水管高于上填料层的底面、低于上填料层的顶面。

17、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植被层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所述灯管处于配水管的上方;所述配水孔均匀分布于配水管的下部分管体上。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申请通过将多个湿地单元由高至低依次排列,形成阶梯式的湿地结构,前一湿地单元处理的污水可以进入到后一湿地单元进行再次处理,可以针对污水的水质进行流速和湿地单元数量的调节,适应各种不同水质的污水处理,而且将整个人工湿地设计为阶梯式,可以广泛应用在城市倾斜坡面上,地形布置受限条件少,形成的人工湿地还可以成为城市景观,有效改善城市地貌;本申请也充分考虑了城市地面遮挡的问题,通过在池体内增加配光结构,利用配光结构确保植被层能够充分的光合作用,不再受限于阳光,植被层生长状态良好,能够起到很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20、2、本申请还在每组湿地单元的池体出水口侧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为封闭的厌氧腔体,经过池体内初步处理的污水进入到集水池聚集后能够进行厌氧处理,产生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削减总氮,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21、3、本申请的顶板是透光的玻璃板,能够保证外部阳光照射到植被层,避免完全依靠配光结构来进行光合作用,节约了大量的电能,同时池体内部的灯光能够通过顶板投射出来,形成景观地貌;

22、4、本申请的配光结构包括灯管,多个灯管均匀分布在顶板的下端面,能够全面且均匀的对植被层提供良好的光照,使植被层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促进水质净化的效果,同时,从顶板投射而出的灯光又能够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23、5、本申请在顶板下方设置配水管,配水管能够将进水口进入的污水均匀分配到植被层上,使植被层的每一处位置都能够分配到污水,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程度;

24、6、本申请的填料层包括三层填料,均为碎石,粒径由上到下依次增加,具备良好的过滤吸附效果,配合植被层能够对污水进行良好的处理;

25、7、本申请在下填料层底部埋设有收水管,收水管均匀分布于下填料层内,能够将经过植被层和填料层处理过的水收集起来然后一起排放出去,避免了池体底部积水的问题;

26、8、本申请的出水管的高度低于上填料层的顶面,即确保了池体内的水位不至于超过上填料层的顶面,避免了积水淹没植被层而造成植被层坏死的问题;

27、9、本申请的植被层为常用湿地挺水植物,价廉易得,容易存活,形成的植被层美观;

28、10、本申请的配水管处于灯管的下方,且配水孔处于配水管的下部分管体上,避免配水管内的水喷洒到灯管上,造成短路损坏,安全性得到了提高。

29、本申请的人工湿地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与城市斜坡地带,污水处理效果极好,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由高至低呈阶梯状排列的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单元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为透光的玻璃板,顶板(2)固定在池体(1)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结构包括多根均匀布置于顶板(2)下端面的灯管(9)。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结构包括,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由下至上的上填料层(12)、中填料层(13)和下填料层(14);所述上填料层(12)、中填料层(13)和下填料层(14)为碎石填料层,且上填料层(12)的碎石粒径小于中填料层(13)的碎石粒径小于下填料层(14)的碎石粒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填料层(14)内埋设有收水管(15);所述收水管(15)与池体(1)的出水口(4)连通,收水管(15)包括多根沿纵向和横向布置且相互连通的收水支管,收水支管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收水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同一湿地单元中,出水管(8)高于上填料层(12)的底面、低于上填料层(12)的顶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5)包括种植在上填料层(12)的鸢尾、美人蕉、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9)处于配水管(10)的上方;所述配水孔均匀分布于配水管(10)的下部分管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阶梯式人工湿地。包括若干个由高至低呈阶梯状排列的湿地单元;湿地单元包括,池体,所述池体是上端盖合有顶板的中空腔室结构,池体一侧上端设置有进水口,相对一侧的池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填料层,所述填料层位于池体底部,填料层上种植有植被层;配水结构,所述配水结构固定于顶板下方并与进水口连通,用于向植被层均匀喷洒污水;配光结构,所述配光结构处于顶板下方,用于向植被层提供光照;相邻湿地单元中,上一池体的出水口与下一池体的进水口并连通。本申请的人工湿地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与城市斜坡地带,污水处理效果极好,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潇涵,刘志军,刘卫兵,孙康,叶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泽水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