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0603发布日期:2023-07-06 00:3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为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1、污水处理是对污染后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处理的工作,并且根据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药物净化和过滤净化等,其中包括对污水进行药物化学反应自动处理,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自动化污水处理器还是存在以下的问题:

2、通过沉底仓对污水进行存放的工作,并且通过对内部进行药物的添加,可进行自动的化学净化处理工作,但是整体在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对整体的沉淀仓封闭不够密封。

3、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自动化污水处理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自动化污水处理器,通过沉底仓对污水进行存放的工作,并且通过对内部进行药物的添加,可进行自动的化学净化处理工作,但是整体在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对整体的沉淀仓封闭不够密封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反应池和组装孔,所述污水反应池的顶端边框设置有组装孔,且污水反应池的顶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污水反应池的顶端外侧安装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上安装有对接管,并且对接管的末端与组装孔相互连接,所述污水反应池的上方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顶面安装有手握杆,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框条,且密封框条与密封槽相互连接。

3、优选的,所述输液管与对接管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对接管在输液管上等间距分布,并且对接管的内部空间与输液管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

4、优选的,所述对接管与组装孔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5、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污水反应池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

6、优选的,所述手握杆与盖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且手握杆关于盖板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7、优选的,所述密封框条与盖板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密封框条与密封槽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密封框条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设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化污水处理器,

10、1、可通过污水反应池上设置的组装孔,通过密封槽与对接管的卡合对接,可进行药物的输送,并且组装孔位于污水反应池的侧面,方便后续对污水反应池的顶部密封工作,利于污水反应池内部污水自动化学反应处理;

11、2、可通过盖板上设置的密封框条与污水反应池上密封槽的卡合对接,可对污水反应池的顶部进行密封工作,并且密封框条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提高卡合的密封性能,并且通过手握杆方便对盖板的搬运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反应池(1)和组装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反应池(1)的顶端边框设置有组装孔(2),且污水反应池(1)的顶面开设有密封槽(3),所述污水反应池(1)的顶端外侧安装有输液管(4),且输液管(4)上安装有对接管(5),并且对接管(5)的末端与组装孔(2)相互连接,所述污水反应池(1)的上方安装有盖板(6),且盖板(6)的顶面安装有手握杆(7),所述盖板(6)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框条(8),且密封框条(8)与密封槽(3)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4)与对接管(5)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对接管(5)在输液管(4)上等间距分布,并且对接管(5)的内部空间与输液管(4)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5)与组装孔(2)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与污水反应池(1)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握杆(7)与盖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且手握杆(7)关于盖板(6)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条(8)与盖板(6)为一体化结构设置,且密封框条(8)与密封槽(3)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条(8)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包括污水反应池和组装孔,所述污水反应池的顶端边框设置有组装孔,且污水反应池的顶面开设有密封槽,所述污水反应池的顶端外侧安装有输液管,且输液管上安装有对接管,并且对接管的末端与组装孔相互连接,所述污水反应池的上方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顶面安装有手握杆,所述盖板的底面设置有密封框条,且密封框条与密封槽相互连接。该自动化污水处理器,可通过污水反应池上设置的组装孔,通过密封槽与对接管的卡合对接,可进行药物的输送,并且组装孔位于污水反应池的侧面,方便后续对污水反应池的顶部密封工作,利于污水反应池内部污水自动化学反应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屹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