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0651发布日期:2023-06-29 06:5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


背景技术:

1、因围垦和养殖等形成众多成片的小微水体,其彼此独立,生境遭受破坏。在城市发展中,这些小微水体逐渐成为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休憩空间,以及城镇地表径流污染净化场所。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下,连片小微水体生境的修复和保护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2、这些小微水体因为环境容量有限,经常呈现出连通性差,一潭死水,水质黑臭缺氧,植物大量疯长等现状。在修复改造过程中,通常将成片的小微水体连起来,增加水的流通性,提升其污染净化能力。砾石床和生态沟两项技术常用于小微水体连通沟渠建设,但两项技术各有优劣,污染净化和环境改善的效果均存在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不需要额外能源、且集生态净化和景观构建于一体的砾石基质的生态排水沟,以解决上现有技术问题。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包括沟体、溢流坝和隔板,所述溢流坝将所述沟体分隔为顺序连通的砾石厌氧段、砾石缺氧段和砾石好氧段,所述砾石厌氧段通过所述溢流坝与所述砾石缺氧段相连通,所述好氧段通过所述溢流坝外接小微水体,所述砾石缺氧段的顶部设置有隔绝空气用的所述隔板,所述砾石缺氧段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管。

3、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砾石缺氧段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且所述砾石缺氧段包括由下向上铺设的细沙层、粗砂层、石子层和鹅卵石层,所述反冲新管埋设在所述细沙层底部。

4、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砾石缺氧段的鹅卵石层两侧面设置有护岸植物,并在所述鹅卵石层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砾石缺氧段的水深为0.5-1m。

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沟体内铺设有砾石层,且所述沟体呈s型分布。

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沟体的两侧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护岸能力强的植物。

8、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利用生态砾石床作为沟渠基底,构建生态沟,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技术的有点,相互补充,可在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在污水和生物膜接触时,利用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对ss具有比较稳定的处理效果,生态沟及边坡上的植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拦截悬浮颗粒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境,具有强大的水体净化能力和景观改善效果。

9、因此,利用砾石基质的生态排水沟将各个小微水体相互连通起来,可使水体在流动过程中自然复氧增加水体含氧量,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吸附净化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景观的效果。



技术特征:

1.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沟体、溢流坝和隔板,所述溢流坝将所述沟体分隔为顺序连通的砾石厌氧段、砾石缺氧段和砾石好氧段,所述砾石厌氧段通过所述溢流坝与所述砾石缺氧段相连通,所述好氧段通过所述溢流坝外接小微水体,所述砾石缺氧段的顶部设置有隔绝空气用的所述隔板,所述砾石缺氧段的底部设置有反冲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缺氧段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梯形,且所述砾石缺氧段包括由下向上铺设的细沙层、粗砂层、石子层和鹅卵石层,所述反冲新管埋设在所述细沙层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缺氧段的鹅卵石层两侧面设置有护岸植物,并在所述鹅卵石层上种植有沉水植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缺氧段的水深为0.5-1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内铺设有砾石层,且所述沟体呈s型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的两侧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护岸能力强的植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小微水体之间连通净化水质的砾石基质生态排水沟,包括沟体、溢流坝和隔板,溢流坝将沟体分隔为顺序连通的砾石厌氧段、砾石缺氧段和砾石好氧段,砾石厌氧段通过溢流坝与砾石缺氧段相连通,好氧段通过溢流坝外接小微水体,砾石缺氧段的顶部设置有隔绝空气用的隔板。本发明利用生态砾石床作为沟渠基底,构建生态沟,能够充分利用原有技术的有点,相互补充,可在砾石表面形成生物膜,在污水和生物膜接触时,利用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对SS具有比较稳定的处理效果,生态沟及边坡上的植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拦截悬浮颗粒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境,具有强大的水体净化能力和景观改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孟建军,李强,明玮,孙聪,陈璇,魏俊伟,李茗柯,黄高平,许余华,徐波,罗宵,吴丹,赵彬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