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35419发布日期:2023-06-27 11: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生活废水等均排放到江河内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净化之后再排放。利用微藻和细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对污水进行处理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但是现有的利用菌藻共生体系处理污水的装置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微藻随着处理之后的水排出,因此装置内的微藻量是逐渐减少的,微藻量的减少则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就需要不断的向处理装置内补充微藻液,导致了微藻的大量浪费,且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2、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依次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处理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源发生器,所述处理池的内腔顶部的拐角处倾斜设置有反光板,所述处理池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处理池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堵塞插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处理池的侧壁上,所述密封盖的底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微藻集成组件,所述处理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处理池外部的气泵连通。

3、进一步的,所述微藻集成组件包括网管,所述网管为两端均敞口的矩形管,所述网管的底端中部连通有导流斗,所述网管的内腔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光导介质、微藻载板和光催化剂附着网。

4、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处理池侧壁上,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底部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密封盖的顶端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曝气管为环形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底端通过支撑杆与处理池的内底壁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处理池的底壁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的下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板。

8、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池内的上部倾斜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池顶部位于过滤网的高端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池顶部位于过滤网的低端上方设置有清杂口,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振荡机构,所述振荡机构固定在过滤池的内侧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振荡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过滤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竖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穿设有振荡杆,所述振荡杆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安装座的上方,所述振荡杆的底端设置有推板,所述振荡杆上位于限位凸台与安装座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一侧端面的外围设置有用于推动推板的凸柱。

10、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吸附固定床,所述沉淀池的侧壁顶端设置有清水溢流口。

11、进一步的,连通过滤池和处理池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连通处理池和沉淀池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发明中设置有微藻集成组件,使得微藻能够附着在微藻集成组件上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微藻随处理水排出处理池,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14、本发明中设置有过滤池,过滤池内倾斜设置有过滤网,可以过滤污水中的杂物,过滤网下方设置有振荡机构,可以实现对过滤网进行敲击,从而避免过滤网堵塞;

15、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可以有效吸附沉淀池中的悬浮物并使悬浮物进一步附着在固定床上,从而显著提高了对水体中悬浮污泥的分离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所述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依次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处理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源发生器,所述处理池的内腔顶部的拐角处倾斜设置有反光板,所述处理池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处理池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堵塞插孔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顶端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处理池的侧壁上,所述密封盖的底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微藻集成组件,所述处理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与处理池外部的气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集成组件包括网管,所述网管为两端均敞口的矩形管,所述网管的底端中部连通有导流斗,所述网管的内腔自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光导介质、微藻载板和光催化剂附着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处理池侧壁上,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悬臂的另一端底部设置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与密封盖的顶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为环形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的底端通过支撑杆与处理池的内底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处理池的底壁与搅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的下部内侧壁上设置有加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的上部倾斜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池顶部位于过滤网的高端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过滤池顶部位于过滤网的低端上方设置有清杂口,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振荡机构,所述振荡机构固定在过滤池的内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过滤池的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竖直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穿设有振荡杆,所述振荡杆的上部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安装座的上方,所述振荡杆的底端设置有推板,所述振荡杆上位于限位凸台与安装座之间的位置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凸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一侧端面的外围设置有用于推动推板的凸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所述沉淀池的中部设置有吸附固定床,所述沉淀池的侧壁顶端设置有清水溢流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过滤池和处理池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连通处理池和沉淀池的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藻共生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过滤池、处理池和沉淀池依次通过水管连通,处理池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光源发生器,处理池的内腔顶部的拐角处倾斜设置有反光板,处理池的顶部开设有插孔,处理池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堵塞插孔的密封盖,密封盖的顶端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固定在处理池的侧壁上,密封盖的底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微藻集成组件,处理池的内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与处理池外部的气泵连通。发明中设置有微藻集成组件,使得微藻能够附着在微藻集成组件上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微藻随处理水排出处理池,进而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罗光宏,杨宋琪,刘海燕,杨生辉,王丽娟,殷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凯源生物技术开发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