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

文档序号:34589275发布日期:2023-06-28 16:26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干电池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


背景技术:

1、自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后,我国对废旧资源的回收利用力度不断加大;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极少遇到有被丢弃的铅蓄电池,然而干电池的回收仍未全面落实,经常能见到随手丢弃的干电池,究其原因是干电池的回收成本高于经济效益,才会导致干电池回收宣传不到位、回收力度小的问题;

2、目前干电池的回收价值主要在于锌筒外壳和碳棒的再利用,现有技术对这两种材料的回收方式除成本高、污染大的湿法回收和效率低的人工剥离外主要是机械分离,其机械分离装置大多与申请号为201710761787.7或201510216212.8的方案类似,只能将电池有序摆放后逐一夹取固定,再进行一系列的剥离动作;而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依托于各类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成本高且需经常调试,并且工作效率极大地受限于机械臂的运转速度和数量,无法适用于全社会、大批量的干电池回收工作;所以现阶段急需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以降低干电池的回收成本,改善回收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干电池回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2、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包括桶状且轴线沿左右方向的壳体,壳体上固定有进料筒和出料筒,进料筒和出料筒之间的壳体内壁上均布有多条刀片,刀片与壳体母线之间形成锐角,壳体内同轴设有内筒,内筒能在电机带动下在壳体内转动,内筒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组销钉,每组销钉均包含有多个且能沿内筒轴向滑动,内筒转动时销钉依次扫过进料筒、刀片和出料筒,且销钉转至刀片和出料筒之间时会向左右两侧分离滑动;出料筒下方设有方池,方池内固定有滤板,滤板上固定有振动电机。

3、所述的进料筒和出料筒的截面均为矩形,进料筒与出料筒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均朝向后方,进料筒的上侧壁与壳体相切,进料筒的下侧壁与内筒相切,出料筒下侧壁与壳体相切,出料筒上侧壁与内筒相切,以使干电池能平滑地从进料筒进入壳体和内筒之间并最终从出料筒排出,进料筒的左右宽度大于一个干电池的长度,小于壳体的左右宽度,进料筒的后端向下倾斜,保证干电池只能在外力推动下倾斜向上滚入壳体内,而不会直接向下散乱掉落进入壳体。

4、所述的内筒包括一个滚筒和两个圆筒,两个圆筒分别固定在滚筒的左右两侧,滚筒始终位于壳体内,两个圆筒通过轴承分别与壳体左右侧壁连接,且左侧的圆筒位于壳体外侧的部分固定有带轮,所述的电机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内筒在壳体内转动。

5、所述的滚筒端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多个贯穿滚筒左右侧壁的t形槽,每个t形槽内均设有一组销钉,同组内的多个销钉通过剪叉机构连接,剪叉机构内的连杆始终位于t形槽底部,销钉尖端从t形槽内沿滚筒径向伸出,以实现销钉既能在t形槽内滑动,又无法脱离t形槽;每个t形槽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两侧的滑槽左右对称且均贯穿滚筒内缘面,每个剪叉机构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挡杆,每个剪叉机构两端的两个挡杆始终分别位于所在t型槽两端的两个滑槽内,且每个挡杆的另一端均穿过滑槽伸入内筒内腔,剪叉机构内的每个铰接轴上均设有扭簧,扭簧能使每个剪叉机构在不受外力时始终处于收缩状态。

6、所述的壳体右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另一端固定有弧形板,弧形板与内筒同轴且位于内筒腔内,弧形板的外缘面上固定有菱形块,菱形块不与内筒接触,且菱形块的一条对角线位于滚筒的左右对称面内;销钉在随内筒从刀片所在区域转至出料筒的过程中,每个剪叉机构上的两个挡杆都会在菱形块的推动下在滑槽内向左右两侧滑动,从而使得同组内的多个销钉相互远离,两个挡杆在越过菱形块的另一条对角线后能在扭簧作用下向中靠拢。

7、所述的内筒外缘面和壳体内缘面上均设有橡胶层,橡胶层能增大干电池与内筒和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以使干电池能更稳定地在内筒带动下于内筒与壳体之间公转和自转。

8、所述的方池后侧壁上固定有竖直的挡板,挡板上端与出料筒上侧壁连接,挡板能避免从出料筒处排出的干电池掉落至方池后方;滤板前侧向下倾斜,使干电池能在振动电机作用下逐渐向前侧聚集,方便工人从壳体前侧将锌筒捞出;滤板下方的方池后侧壁上开有出液口,出液口内设有橡胶塞,以便排放方池内的液体。

9、所述的壳体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机架,机架上端通过螺栓与壳体的左右侧壁连接。

10、本发明通过转动的内筒,使得干电池外壳在壳体内前后完成螺旋切割和拉伸的动作,并最终在方池内将糊状物溶解,动作简洁有效,不仅效率更高,并且设备结构精简,购入和维护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桶状且轴线沿左右方向的壳体(1),壳体(1)上固定有进料筒(2)和出料筒(3),进料筒(2)和出料筒(3)之间的壳体(1)内壁上均布有多条刀片(4),刀片(4)与壳体(1)母线之间形成锐角,壳体(1)内同轴设有内筒(5),内筒(5)能在电机带动下在壳体(1)内转动,内筒(5)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组销钉(6),每组销钉(6)均包含有多个且能沿内筒(5)轴向滑动,内筒(5)转动时销钉(6)依次扫过进料筒(2)、刀片(4)和出料筒(3),且销钉(6)转至刀片(4)和出料筒(3)之间时会向左右两侧分离滑动;出料筒(3)下方设有方池(7),方池(7)内固定有滤板(8),滤板(8)上固定有振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筒(2)和出料筒(3)的截面均为矩形,进料筒(2)与出料筒(3)一端与壳体(1)固定,另一端均朝向后方,进料筒(2)的上侧壁与壳体(1)相切,进料筒(2)的下侧壁与内筒(5)相切,出料筒(3)下侧壁与壳体(1)相切,出料筒(3)上侧壁与内筒(5)相切,进料筒(2)的左右宽度大于一个干电池的长度,小于壳体(1)的左右宽度,进料筒(2)的后端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5)包括一个滚筒(9)和两个圆筒(10),两个圆筒(10)分别固定在滚筒(9)的左右两侧,滚筒(9)始终位于壳体(1)内,两个圆筒(10)通过轴承分别与壳体(1)左右侧壁连接,且左侧的圆筒(10)位于壳体(1)外侧的部分固定有带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筒(9)端面上沿圆周均布有多个贯穿滚筒(9)左右侧壁的t形槽(11),每个t形槽(11)内均设有一组销钉(6),同组内的多个销钉(6)通过剪叉机构连接,剪叉机构内的连杆始终位于t形槽(11)底部,销钉(6)尖端从t形槽(11)内沿滚筒(9)径向伸出;每个t形槽(11)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滑槽(12),两侧的滑槽(12)左右对称且均贯穿滚筒(9)内缘面,每个剪叉机构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一个挡杆(13),每个剪叉机构两端的两个挡杆(13)始终分别位于所在t型槽两端的两个滑槽(12)内,且每个挡杆(13)的另一端均穿过滑槽(12)伸入内筒(5)内腔,剪叉机构内的每个铰接轴上均设有扭簧,扭簧能使每个剪叉机构在不受外力时始终处于收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右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另一端固定有弧形板(14),弧形板(14)与内筒(5)同轴且位于内筒(5)腔内,弧形板(14)的外缘面上固定有菱形块(15),菱形块(15)不与内筒(5)接触,且菱形块(15)的一条对角线位于滚筒(9)的左右对称面内;销钉(6)在随内筒(5)从刀片(4)所在区域转至出料筒(3)的过程中,每个剪叉机构上的两个挡杆(13)都会在菱形块(15)的推动下在滑槽(12)内向左右两侧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5)外缘面和壳体(1)内缘面上均设有橡胶层(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池(7)后侧壁上固定有竖直的挡板,挡板上端与出料筒(3)上侧壁连接;滤板(8)前侧向下倾斜,使干电池能在振动电机作用下逐渐向前侧聚集;滤板(8)下方的方池(7)后侧壁上开有出液口,出液口内设有橡胶塞(1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机架,机架上端通过螺栓与壳体(1)的左右侧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电池外壳剥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干电池回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桶状且轴线沿左右方向的壳体,壳体外缘面上固定有进料筒和出料筒,且进料筒的左右宽度小于壳体的左右宽度,进料筒和出料筒之间的壳体内缘面上均布有多条刀片,刀片与壳体母线之间形成锐角,壳体内同轴设有内筒,内筒能相对壳体转动,内筒外缘面上圆周均布有多组销钉,每组销钉均包含有多个且能沿内筒轴向滑动,内桶带动销钉从刀片所在区域转向出料口时同组内的销钉会相互远离,出料筒下方设有方池,方池内固定有滤板,滤板上固定有振动电机。

技术研发人员:芦艺,李金玉,张超,吴迪,刘亚卓,崔瑞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