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1356发布日期:2023-09-15 23:48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燃煤电厂废水中富含大量的无机盐、一定量重金属离子以及工艺中残留的有机污染物,这类物质由于对人体危害极大不允许直接排放。因此,燃煤电厂废水的治理与零排放控制成为火电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2、

3、现有技术中,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主要技术路线通常包括废水软化预处理、分盐、膜浓缩、蒸发结晶等几个部分,不仅工艺流程长,而且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为使排放达标,需要消耗大量物资能源来维持设备运行,严重影响电厂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经济且环保的处理火电厂废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效益。

4、生态法处理废水的技术成本只有工厂化处理技术的30%左右,日常运行维护成本也只有工厂化处理技术的10%左右,处理工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絮凝剂,也不需要使用电能,不会对水体产生次生污染。是当前废水处理领域比较理想化的一种处理方式。

5、但是,由于火电厂废水呈酸性,并且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无机盐、重金属和有机物等,现有的生态处理系统降解能力弱,无法承接高污染负荷的废水,并且主要发挥物理吸附过滤作用,净化效果有限。

6、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本发明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不仅具备投资少、操作便捷、维护简便的特点,而且具有效果迅速、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在经济且环保的处理火电厂废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效益。

2、本发明提供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重净化机构、共生净化机构和水质监测机构,其中,沿水流流动的方向,所述三重净化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珊瑚骨、火山石和速生挺水植物,所述共生净化机构内种植有速生乔木,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内种植有本土水草、养殖有本土鱼虾。

3、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三重净化机构包括第一蓄水池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本体内部的缓冲区和净化区,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净化区通过一挡板分割设置,且所述缓冲区和所述净化区的底部相连通;沿水流流动的方向,所述净化区内依次设置有珊瑚骨、火山石和速生挺水植物。

4、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共生净化机构包括第二蓄水池本体,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的中央堆积有污泥,所述污泥与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之间设置有供水流通的环形通道,所述污泥的顶部覆盖有一层火山石,所述火山石的表面种植有速生乔木;所述净化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的顶部连通。

5、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包括第三蓄水池本体,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内种植有本土水草、养殖有本土鱼虾,且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水质测试部件,所述水质测试部件内填充有海藻酸钠溶液;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的顶部连通;

6、优选地,所述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

7、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棉;

8、优选地,所述过滤棉的材质包括pp和pet中的任意一种。

9、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珊瑚骨的粒径为5-8mm,所述火山石的粒径为8-15mm,且所述净化区中,所述珊瑚骨和所述火山石填充的重量比1:(3-5)。

10、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速生挺水植物包括狐尾藻、水菖蒲、铜钱草和紫芋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11、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速生乔木包括池杉、水杉、水松和垂柳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12、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污泥包括塘泥和脱硫污泥,且所述塘泥和所述脱硫污泥的质量比为(8-12):1。

13、作为本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污泥的堆积量为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容积的1/2-3/4。

14、本发明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5、1、本发明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重净化机构、共生净化机构和水质监测机构,其中,三重净化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珊瑚骨、火山石和速生挺水植物,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珊瑚骨和火山石可用于过滤、中和并吸附火电厂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具体地,珊瑚骨为天然弱碱性物质,其表面和内部有大量微孔,适宜于大量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生存,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以吸附并中和水中的氯盐、硝酸盐、亚硫酸等物质;而火山石其多孔结构有利于吸附重金属、氯离子、水中杂质等,并且两者可将水体的酸碱性缓冲为中性;此时,种植在火山石顶部的耐寒速生常绿挺水植物,其在快速生长中,可大量吸收钾、硫、氮、镁、钠、钙等无机盐和有机物并转化为自身生长养料,且其根系密集可进一步捕获污水中的杂质,同时由于其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经三重净化区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共生净化机构中,共生净化机构内种植的速生乔木根部可吸收污泥与水分中残留的重金属与无机盐,同时枝叶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此外,速生乔木根系极其密集能稳固大量污泥,且其根部泌氧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大量好氧微生物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快速分解,进一步转化为乔木养料被吸收,多余养料被池中藻类吸收后释放大量氧气再次促进好氧微生物生长,形成共生系统。最后,废水进入水质监测机构,水质监测机构内种植有本土水草、养殖有本土鱼虾,以鱼虾生存情况初步判断水体中无机盐含量是否达标,已净化的水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或流入生产用水管道;

16、2、本发明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对于火电厂废水的净化包括了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种方式,其符合水体自净规律,废水经三重净化和共生净化后,出水基本可满足水生动物生存,达到直接排放或者生产用水标准,因此,该系统不仅具备投资少、操作便捷、维护简便的特点,而且具有效果迅速、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净化模式近乎一劳永逸,维护费用极低,绿色环保无污染,为燃煤电厂废水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经济且环保的处理火电厂废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重净化机构、共生净化机构和水质监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重净化机构包括第一蓄水池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池本体(1)内部的缓冲区(2)和净化区(3),所述缓冲区(2)和所述净化区(3)通过一挡板(4)分割设置,且所述缓冲区(2)和所述净化区(3)的底部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生净化机构包括第二蓄水池本体(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机构包括第三蓄水池本体(11),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11)内种植有本土水草、养殖有本土鱼虾,且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11)的上方设置有水质测试部件(12),所述水质测试部件(12)内填充有海藻酸钠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蓄水池本体(11)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棉(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珊瑚骨(5)的粒径为5-8mm,所述火山石(6)的粒径为8-15mm,且所述净化区(3)中,所述珊瑚骨(5)和所述火山石(6)填充的重量比1:(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生挺水植物(7)包括狐尾藻、水菖蒲、铜钱草和紫芋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生乔木(10)包括池杉、水杉、水松和垂柳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9)包括塘泥和脱硫污泥,且所述塘泥和所述脱硫污泥的质量比为(8-1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9)的堆积量为所述第二蓄水池本体(8)容积的1/2-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三重净化机构、共生净化机构和水质监测机构,其中,沿水流流动的方向,三重净化机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珊瑚骨、火山石和速生挺水植物,共生净化机构内种植有速生乔木,水质监测机构内种植有本土水草、养殖有本土鱼虾,配置的海藻酸钠溶液可监测水体中金属离子含量。火电厂废水经三重净化和共生净化后,出水基本可满足水生动物生存,达到直接排放或者生产用水标准,该系统不仅具备投资少、操作便捷、维护简便的特点,而且具有效果迅速、对环境友好的特点,为燃煤电厂废水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在经济且环保的处理火电厂废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金鹏翔,孟德强,郭长仕,郭欢欢,白永锋,孔祥山,王永林,郝正,孙大平,郑磊,魏立超,孔德伟,周廷绪,汪洋,吴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