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13299发布日期:2023-06-29 09:18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特别是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1、人工湿地是使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氮磷有机物去除率高、投资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滞留、吸附、过滤、沉淀和微生物分解等多种作用来净化水质。

2、温度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人工湿地的水温控制在20~25℃,处理效果最好,当水温低于10℃时,湿地的净化效率出现明显降低,在水温不超过4℃时,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就会逐渐停止。人们目前采用覆盖膜、空气隔层等方式,对人工湿地进行保温处理,但是湿地植物仍会从旺盛的生命活动转为休眠状态,微生物也代谢缓慢,甚至代谢中止,从而导致人工湿地净化效率低下。

3、基质也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基质可为微生物提供稳定的附着空间,为湿地系统的植物提供更多营养,现有的人工湿地采用的基质有粉煤灰、沸石、粗砂、砾石等,这些基质为微生物提供的生存空间并不大,导致人工湿地内的微生物不是很丰富,氮、磷、有机物的处理能力稍差,需要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才能达到合格的净化效果,这就导致人工湿地的面积较大,运行维护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湿地在低温时的温度维持困难,基质中生存的微生物数量不多,从而导致水质净化效率不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布水池、净化池和集水池,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布水池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管出口设置在净化池顶部;净化池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净化池包括下行池和上行池,下行池与上行池之间设置有隔墙,隔墙的底部与净化池的底部间隔设置;下行池的高度高于上行池的高度,上行池和下行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面土层、厌氧污泥层、陶粒层和碎石层,表面土层上种植水生植物,厌氧污泥层的四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净化池的内壁上,厌氧污泥层内还均匀布置有若干加热板,加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底部设置在陶粒层内;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3、可选地,出水管出口处连接有一根布水总管,布水总管上均匀连接有若干布水分管,布水分管覆盖在下行池顶部。

4、可选地,加热板包括密封箱,密封箱内安装有呈蛇形布置的加热丝,密封箱内的剩余空间填充有导热灌封胶。

5、可选地,相邻的加热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布置。

6、可选地,布水池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布水池的外壁上安装有显示屏。

7、可选地,沉淀池与布水池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的溢流斜面,上行池与集水池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的溢流斜面。

8、可选地,集水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布水池与循环水泵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

9、可选地,水生植物选用芦苇。

10、本发明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1、(1)用厌氧污泥代替传统的基质,厌氧污泥上层是有氧环境,能够培养好氧菌,厌氧污泥的中下层是无氧环境,能够培养厌氧菌,厌氧污泥内优良运转,内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对污水中的氮、磷、有机物进行有效分解,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的效果。

12、(2)加热板能够在低温时维持厌氧污泥内的温度,确保微生物的正常代谢速度,从而保证污水的净化效果;因为厌氧污泥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安装在厌氧污泥中的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板都需要进行固定。

13、(3)布水总管和布水分管能够将进水均匀的布置在下行池内,使下行池内各处的环境相同,污水的净化效果相同。

14、(4)布水池内的加热器能够对温度较低的进水进行加热,降低低温对净化池内的影响,同时还能减轻厌氧污泥中加热板的负荷。

15、(5)若集水池内的水质不合格,循环水泵能够将水打回布水池内再次进行净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布水池、净化池和集水池,沉淀池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布水池内设置有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管出口设置在净化池顶部;净化池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净化池包括下行池和上行池,下行池与上行池之间设置有隔墙,隔墙的底部与净化池的底部间隔设置;下行池的高度高于上行池的高度,上行池和下行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表面土层、厌氧污泥层、陶粒层和碎石层,表面土层上种植水生植物,厌氧污泥层的四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净化池的内壁上,厌氧污泥层内还均匀布置有若干加热板,加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底部设置在陶粒层内;集水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出水管出口处连接有一根布水总管,布水总管上均匀连接有若干布水分管,布水分管覆盖在下行池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加热板包括密封箱,密封箱内安装有呈蛇形布置的加热丝,密封箱内的剩余空间填充有导热灌封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加热板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布水池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布水池的外壁上安装有显示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与布水池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的溢流斜面,上行池与集水池的连接处设置有倾斜的溢流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池内设置有循环水泵,布水池与循环水泵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生植物选用芦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的自动控温装置,包括人工湿地池,人工湿地池的内壁设置有防渗层,人工湿地池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粉煤灰层、厌氧污泥层、陶粒层和砾石层,粉煤灰层中种植有水生植物,厌氧污泥层的四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在人工湿地池的内壁上,厌氧污泥层内还均匀布置有若干加热板,加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的底部设置在陶粒层内,人工湿地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湿地在低温时难以维持温度,从而导致人工湿地净化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恒俊,孟照军,侯辉波,郭利,李志骞,刘培利,张闪闪,高清军,张宇,孙元元,师敬鸽,吴志绘,陈福瑞,张亚鹏,徐福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裕隆水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